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尋味中華】雲南菌子宴:人間至味,林間滋味

發布時間:2022-07-12 14: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昆明7月12日電 題:雲(yun) 南菌子宴:人間至味,林間滋味

  中新社記者 胡遠航

  “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裏到處都是菌子氣味。”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筆下描繪的,正是此時的雲(yun) 南。他曾在昆明住過七年,離開四十年後,依然“不忘昆明的菌子”。

  隨著雨季到來,雲(yun) 南大大小小的市場彌漫起泥土與(yu) 山林的潮濕氣息。在昆明水木花野生菌交易市場,近來每天都有超百噸野生菌被運往中國各地,甚至現身海外的法國餐廳、日本料理店中。

  圖為(wei) 6月29日,雲(yun) 南昆明,法國廚師文森特在廚房內(nei) 忙碌。 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雲(yun) 南,當之無愧的“野生菌王國”。產(chan) 自這裏的約900種野生食用菌,占世界野生食用菌種類的36%、占全國的90%,亦是世界級珍稀名貴野生菌鬆茸、鬆露的主要產(chan) 地。

  上世紀30年代,在抗日烽火中,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組成的西南聯大西遷入滇,也由此促成了一千多名師生與(yu) 雲(yun) 南野生菌的“會(hui) 麵”。在《七載雲(yun) 煙·采薇》一文中,汪曾祺曾打趣道,“人間至味幹巴菌,世上饞人大學生”。

  圖為(wei) 7月11日,雲(yun) 南昆明,一家野生菌火鍋店內(nei) 的工作人員在開放式廚房內(nei) 處理野生菌。 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弦歌不輟,苦中作樂(le) 。這名就讀於(yu) 西南聯大的著名作家多年後在其散文中寫(xie) 道,條件再艱苦,西南聯大食堂也會(hui) 應時炒上一盆牛肝菌。而“滋味強烈濃厚”的青頭菌、“人間至味”幹巴菌、“菌中之王”雞樅和“中看不中吃”的雞油菌則一直縈繞在他心頭。

  在中國飲食文化中,野生菌是“山珍”的重要組成。但在雲(yun) 南,山珍不過是家常味道。

  烹飪技法多以單炒為(wei) 主,品種不混搭,配料往往隻有一點幹椒、蒜片和鹽。菌片要薄切,重油小火慢炒,既要炒勻炒熟,又不能炒糊。此外還有煮、炸、燴、釀等流行做法,以及舂、涼拌等少數民族特色做法。

  外地食客往往最愛大雜燴式的“菌火鍋”。眾(zhong) 菌鹹集,悉數躍入雞鵝羊湯。為(wei) 避免有人不堪誘惑提前下箸,老板通常要等鍋煮上15分鍾後才上筷子。

  圖為(wei) 7月11日,雲(yun) 南昆明,市民享用野生菌火鍋。 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炸,首推雞樅。雞樅骨朵肌理細致,一經高油溫,表麵迅速收縮,鎖住菌體(ti) 內(nei) 部水分,同時放大香味,鮮甜又酥脆,是許多滇菜館的醒目招牌。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楊慎在流放雲(yun) 南期間曾作詩讚雞樅:“海上天風吹玉芝,樵童睡熟不曾知,仙翁住近華陽洞,分得瓊英一兩(liang) 枝。”

  如今,每逢菌季,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廚和饕客便不約而至,隱於(yu) 群山,尋菌、拾菌、烹菌。而不同飲食文化的交融碰撞,亦賦予菌子宴更多意涵。

  33歲的法國廚師文森特在昆明經營一家西餐廳。他的菜譜裏總少不了雲(yun) 南野生菌的影子:羊肚菌鮮香“Q彈”,適合做意麵;雞油菌色鮮還帶著淡淡的杏香味,搭配小牛肋骨;鮮甜的雞樅過油、裹在麵團中,做成“油雞樅夏巴塔麵包”……

  圖為(wei) 6月29日,雲(yun) 南昆明,法國廚師文森特正在製作“油雞樅夏巴塔麵包”。 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傳(chuan) 統的夏巴塔麵包加入雲(yun) 南獨有的油雞樅後,多了鮮甜口感和特殊香味,讓人越嚼越上癮。”文森特說,他非常享受這種奇特的“土洋結合,中西碰撞”。

  本地廚師也吸納日料刺身、西餐封煎焗烤等多元做法,開發出眾(zhong) 多新菜。著名滇菜傳(chuan) 承人劉新創新出品的“封煎牛肝菌”便是一絕。這道菜用中式煨煮固魂,鵝油封煎提神,不放任何調料,隻為(wei) 突出牛肝菌本身的脆嫩鮮甜。

  圖為(wei) 6月29日,雲(yun) 南昆明,法國廚師文森特正在製作羊肚菌。 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2021年,雲(yun) 南食用菌產(chan) 值突破160億(yi) 元人民幣,遠銷法國、美國、日本、韓國等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努力下,羊肚菌、鬆乳菇等多個(ge) 菌種實現了人工培育,亦幫助更多當地百姓走上致富路。

  “萬(wan) 變不離其宗。”在劉新看來,拾菌子、烹菌子、吃菌子其實追求的是一種中國式的審美與(yu) 味道。百般滋味,千種人生,“不過是為(wei) 了回歸山林,道法自然”。(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