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公布五起藥品領域犯罪典型案例
起底製售假藥劣藥“黑作坊”
公安部公布五起藥品領域犯罪典型案例
□ 本報記者 董凡超
今年年初,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guan) 開展依法嚴(yan) 厲打擊製售假藥劣藥犯罪重點攻堅專(zhuan) 項工作,對製售假藥劣藥等犯罪發起強大攻勢。各地公安機關(guan) 迅速行動、重拳出擊,集中摧毀了一批製售假藥劣藥的“黑作坊”“黑窩點”、非法交易醫保騙購藥品的“黑市場”,有力維護了藥品安全。公安部今天對5起相關(guan) 典型案例細節進行了集中披露。
虛假宣傳(chuan) 誘騙中老年患者“入坑”
2022年4月,四川省宜賓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群眾(zhong) 舉(ju) 報線索,偵(zhen) 破一起生產(chan) 銷售假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4名,搗毀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窩點7處,現場查獲某中藥丸成品600餘(yu) 公斤25萬(wan) 粒、原料用西藥處方藥600餘(yu) 萬(wan) 粒。經依法認定,涉案藥品為(wei) 假藥。經查,犯罪嫌疑人陳某等人非法套購消炎止痛類、激素類西藥處方藥後,按照自製配方,與(yu) 中藥材混合後製成自命名假藥,通過微信聯係對外銷售。
該案是一起非法添加西藥成分、冒充祖傳(chuan) 秘方純中藥的典型案例。該案涉案假藥係在黑窩點非法添加多種處方藥加工生產(chan) ,配比相對隨意,且缺乏質量控製,安全性沒有任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號稱該藥是能夠治療頭痛頭暈、風濕性關(guan) 節炎、坐骨神經痛等10餘(yu) 種疾病的“祖傳(chuan) 秘方純中藥”,誘導患者大量購買(mai) 使用。實際上,由於(yu) 該假藥添加了消炎鎮痛類藥物,患者服用後短期內(nei) 疼痛敏感度降低,造成病情好轉假象,一旦長期服用則會(hui) 延誤病情診斷及治療,甚至加劇患者腎髒、肝髒等器官功能性衰竭,誘發其他並發症。
在重慶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的張某等人利用假藥詐騙中老年患者案中,犯罪嫌疑人張某等人通過互聯網購買(mai) 多種標示有“食證字”“食健字”等批準文號、同時宣稱“主治功能”的產(chan) 品,通過發布虛假廣告、冒充醫藥專(zhuan) 家等方式向中老年特病患者銷售實施詐騙,涉案金額5000餘(yu) 萬(wan) 元。該案中,以張某為(wei) 首的犯罪團夥(huo) 購進假藥後,在地方電視台發布廣告宣傳(chuan) 上述藥品可根治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並招募營銷人員組成“話術團隊”,通過冒充醫藥專(zhuan) 家、作出“可在全國各大三甲以上醫院免費看病”虛假承諾等方式,騙取中老年特病患者信任後,以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的價(jia) 格進行銷售。之後,又以患者體(ti) 質需要殺毒排毒、修複鞏固為(wei) 由,誘騙患者建立“醫藥檔案”並收取“建檔費”等反複實施詐騙。
公安機關(guan) 提醒廣大中老年患者,不要迷信網絡上所謂醫藥專(zhuan) 家和其推銷的各類特效藥,應當選擇正規醫院尋醫問診,通過正規渠道購買(mai) 藥品,確保用藥安全。
打擊非法仿製銷售中藥名藥犯罪
2022年3月,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淮安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群眾(zhong) 舉(ju) 報線索,偵(zhen) 破一起製售假藥案,搗毀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窩點9處,打掉包裝工廠兩(liang) 個(ge) 、非法直播間12個(ge) ,抓獲犯罪嫌疑人48名,現場查獲假“安宮牛黃丸”20餘(yu) 種4000餘(yu) 顆,涉案金額2000餘(yu) 萬(wan) 元。經查,犯罪嫌疑人白某等人使用廉價(jia) 藥品和玉米混合物等加工生產(chan) 假冒“安宮牛黃丸”,通過網絡直播帶貨、微信群、古玩市場等途徑以每顆10元至20元的價(jia) 格對外銷售。經檢驗,涉案假藥不含正品藥品中必備成分,屬於(yu) 藥品管理法中“藥品所含成分與(yu) 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成分不符”的情形,藥監部門依法認定其為(wei) 假藥。
該案是公安機關(guan) 打擊非法仿製銷售中藥傳(chuan) 統名藥犯罪的典型案件。安宮牛黃丸是我國傳(chuan) 統藥物中負有盛名的急症用藥,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等功效,常用於(yu) 高熱驚厥、中風昏迷等症。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費者對“安宮牛黃丸”的信任和喜愛,非法製售不含必備中藥材成分的假冒藥品,冒充正品銷售牟利。購買(mai) 使用此類假藥,容易貽誤治療。
在廣東(dong) 、江蘇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的張某某、劉某某等人非法製售假冒肉毒毒素案中,以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劉某某等人為(wei) 首的犯罪團夥(huo) ,采購凍幹粉等原材料,組織人員自製加工所謂肉毒毒素,使用非法印刷的知名品牌肉毒毒素標簽、產(chan) 品說明書(shu) 、外包裝盒等包材包裝後,製成假冒知名品牌肉毒毒素等醫美產(chan) 品,通過微信群等方式對外聯係銷售。
該案中,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凍幹粉原料主要成分與(yu) 肉毒毒素成分和功能均不同,僅(jin) 可應用於(yu) 皮膚表麵塗抹類化妝品,注射後不僅(jin) 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嚴(yan) 重的還會(hui) 危及生命健康。
深挖非法收購銷售醫保藥品組織者
2022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工作中發現線索,偵(zhen) 破一起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打掉倉(cang) 儲(chu) 窩點7處,現場查獲醫保藥品數十種共3.5萬(wan) 餘(yu) 盒。經查,犯罪嫌疑人蘇某、鬱某某等人長期在南昌市各大醫院及周邊地區收購通過醫保騙保購買(mai) 的常見慢性疾病醫保藥品,犯罪嫌疑人張某等人從(cong) 蘇某、鬱某某等人處大量收購相關(guan) 藥品後再分類拚裝進行銷售,涉案價(jia) 值近兩(liang) 億(yi) 元。
該案是公安機關(guan) 適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打擊涉醫保藥品犯罪的典型案例。由於(yu) 醫保回收藥品的收購價(jia) 格和轉賣價(jia) 格之間存在較大獲利空間,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驅使下,通過在醫院周邊擺攤設點收購,收集、保管、代刷醫保卡直接從(cong) 醫院騙取,勾結內(nei) 部工作人員合夥(huo) 騙開等方式,獲取醫保藥,轉賣後非法牟利。
本案中,公安機關(guan) 按照《關(guan) 於(yu) 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明知係利用醫保騙保購買(mai) 的藥品而非法收購、銷售,金額五萬(wan) 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的規定,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定罪處罰”規定要求,深挖非法收購、銷售醫保藥品幕後組織者,及時全麵收集固定相關(guan) 證據,依法從(cong) 嚴(yan) 懲治犯罪,堅決(jue) 斬斷伸向醫保基金的黑手。
本報北京7月11日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