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標簽能否撐住“虛擬服飾”狂歡?
幾千元甚至上萬(wan) 元的虛擬服飾屢見不鮮,傳(chuan) 統企業(ye) 紛紛加快進軍(jun) 虛擬市場
元宇宙的標簽能否撐住“虛擬服飾”狂歡?
本報記者 周懌
閱讀提示
元宇宙的熱潮正蔓延至“消費品”領域。虛擬服裝、虛擬鞋以及各種虛擬家居用品應運而生,價(jia) 格不菲。虛擬服飾受到消費者熱捧、吸引眾(zhong) 多企業(ye) 入局。但目前市場上假虛擬、真炒作等亂(luan) 象重重,行業(ye) 仍麵臨(lin) 較多不確定性風險。
去年以來,作為(wei) 前沿領域的新生事物,元宇宙對信息產(chan) 業(ye) 及各傳(chuan) 統行業(ye) 展現出強大的吸引力,大有“萬(wan) 物皆可元宇宙”之勢。
而今,元宇宙的熱潮正蔓延至“消費品”領域。虛擬服裝、虛擬鞋以及各種虛擬家居用品應運而生,價(jia) 格不菲,幾千元甚至上萬(wan) 元的衣服、鞋子屢見不鮮。一沾元宇宙即身價(jia) 暴漲,元宇宙中的“消費狂歡”究竟是行業(ye) 發展趨勢還是概念炒作,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虛擬的服飾怎麽(me) 穿?
愛心琉璃浮雕新中式禮服、懸浮在半空的玫瑰花瓣、水滴凝結成晶的泡泡裙、炫酷的蝴蝶翅膀……在元宇宙中,虛擬服飾突破了現實的種種限製,從(cong) 樣式到材質五花八門。
“這些虛擬服飾很快就會(hui) 售罄。”00後大學生李熙媛說,許多虛擬服飾限量發行,購買(mai) 基本靠搶。近日,李熙媛看上一件賽博朋克風的連衣短裙,但沒搶到,最後買(mai) 了一條美人魚的連衣裙,花了300多元。
買(mai) 下後,李熙媛可獲得相應的區塊鏈上唯一序列號。但衣服並不能真實地穿在買(mai) 家身上,而是需要消費者提供自己的照片,由設計師將其與(yu) 虛擬服裝進行合成,最後把穿上這套時裝的買(mai) 家照片發給消費者。
李熙媛在虛擬服飾上已消費5000多元。“以前過生日,花大量時間化妝、選衣服,最後拍了很多照片也選不出一張合心意的,現在隨便一張照片都能變成時尚大片。因為(wei) 是限量發售,也不會(hui) 有撞衫的尷尬。”李熙媛說。
服裝設計師劉澤芳介紹,虛擬服飾的目標群體(ti) 主要是Z世代的“數字原住民”。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隨著上網時間增長,這一群體(ti) 更加注重自己在虛擬世界的形象。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虛擬服飾成為(wei) 藝術品般的存在,環保、科技感、唯一性、包容性、社交屬性標簽讓其備受追捧,元宇宙概念的加持將其推上了風口。
市場何以爆款不斷?
從(cong) 產(chan) 品的物理形態來看,虛擬服飾隻是一張圖片,這引發了不少質疑和調侃。有網友認為(wei) ,所謂虛擬服飾就是“QQ秀2.0”。還有不少人認為(wei) 虛擬服飾和P圖沒什麽(me) 區別,就像是在線購買(mai) 修圖服務的感覺。
服裝設計師陳新表示,設計一套虛擬服裝並沒有想象的那麽(me) 簡單,從(cong) 構思到成品一般需要半個(ge) 月。收到買(mai) 家照片後,還需要根據人物的動作在電腦中進行模擬對位、環境渲染和後期細節處理,才能達到逼真的穿戴效果。
盡管存在不少質疑,但市場上虛擬服飾爆款不斷。一款名為(wei) StepN虛擬鞋,曾在幾個(ge) 月內(nei) 賣出上百萬(wan) 雙,價(jia) 格在幾千元至幾萬(wan) 元之間。虛擬服飾的市場潛力,吸引了不少傳(chuan) 統企業(ye) 加快進軍(jun) “虛擬市場”的步伐,阿迪達斯、耐克、特步等紛紛涉足虛擬服飾,研發產(chan) 品,打造平台。
“花真金白銀去買(mai) 摸不到的衣服,聽起來有些荒唐。但虛擬服飾和曾經令80後和90後們(men) 癡狂的QQ秀,以及現在讓遊戲玩家們(men) 氪金的皮膚,本質上沒有太大不同,隻不過是穿在了虛擬空間的自己身上。”陳新認為(wei) ,虛擬服飾對於(yu) 消費者一直具有吸引力。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沈陽表示:“就好比在短視頻平台看見美女或者帥哥,你對其感興(xing) 趣所以會(hui) 關(guan) 注,但一般不會(hui) 去看其素顏照。就這個(ge) 現象來說,我們(men) 對於(yu) 真實世界的追尋能力已經降低了,反而是一些並不真實的存在能夠引起人們(men) 的關(guan) 注。”
假虛擬,真炒作
盡管產(chan) 業(ye) 界對其前景潛力表示樂(le) 觀,但目前虛擬服飾市場亂(luan) 象重重。
“由於(yu) 最後交付的內(nei) 容通常隻是一張合成圖片,因此存在以P圖的方式假冒虛擬服飾的情況。不了解製作原理的消費者,往往難以辨別這種騙局。”劉澤芳表示。
有的服飾虛擬是假,炒作是真。看好未來增值變現的可能,市場上盯著虛擬服飾的“炒家”可不少。北京的林毅康在小紅書(shu) “R-SPACE虛擬時尚買(mai) 手店”上入手了一些虛擬服飾。“能搶到多少算多少,我相信很快會(hui) 出現二級市場。”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nei) 並沒有支持虛擬服飾的二級市場交易。但一些頭部數字藏品平台設有二級市場交易機製,這讓一些人對虛擬服飾“錢景”保持樂(le) 觀。
“有的虛擬服飾價(jia) 格被炒到數萬(wan) 元,交易規則、憑證缺失。而且,虛擬服飾可以沒有任何限製地創作,很容易衍生一些糾紛。”劉澤芳表示,虛擬服飾行業(ye) 門檻低、成本低,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市場,很多參與(yu) 者還在探索,其中不乏投機炒作。
有專(zhuan) 家表示,炒作虛擬服飾使得其失去了原有的意義(yi) ,受到傷(shang) 害的還是行業(ye) 和消費者。由於(yu) 虛擬服飾尚處發展的初級階段,仍麵臨(lin) 較多不確定性風險。行業(ye) 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注意堅守合規底線和行為(wei) 紅線,嚴(yan) 格遵守信息技術、數據治理、金融監管等領域的相關(guan) 法律法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