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鏈”母港再為天地搭橋
中新網北京7月13日電 (黃國暢 胡煦劼)7月13日淩晨,天鏈二號03星成功發射,中國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係統正式建成,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wei) “天鏈”母港,再為(wei) 天地搭橋。
“天鏈”,顧名思義(yi) 是“天上的信息鏈”,主要為(wei) 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wei) 中低軌道遙感、測繪、氣象等衛星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wei) 航天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相當於(yu) 把地麵測控站發射到約36000公裏高的軌道。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被人們(men) 親(qin) 切地稱為(wei) “天鏈母港”。自天鏈衛星係統建設以來,中國所有的天鏈衛星均在該中心發射。
曾經,在天鏈中繼衛星投入使用前,中國一直依托一係列陸基測控站和遠望係列遠洋測量船來支撐衛星、飛船和探測器的發射測控與(yu) 在軌通信任務。然而,由於(yu) 受地球曲率的影響,地麵和海上測控對中低軌道航天器的軌道覆蓋範圍有限,載人飛船約90分鍾繞地球一圈,多數時間無法和地麵測控係統實時聯係。
2008年4月,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的中低軌航天器開始擁有天上的數據“中轉站”,使神舟七號飛船的測控覆蓋率從(cong) 18%提高到50%。2011年和2012年,天鏈一號02星、03星先後在該中心成功發射,實現了3星在軌組網工作,使中國成為(wei) 世界上第二個(ge) 擁有對中、低軌航天器全球覆蓋能力中繼衛星係統的國家。
此後,天鏈一號04星、05星先後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與(yu) 01、02、03星實現全球組網運行。至此,中國第一代數據中繼係列衛星圓滿收官,第一代天鏈衛星實現了中國在數據中繼衛星領域的“從(cong) 無到有”,在天地間架起一條信息“天路”。
為(wei) 了實現中國數據中繼衛星“從(cong) 有到強”,相比天鏈一號衛星,天鏈二號的衛星設計壽命由7年提升至12年,采用更加先進的有效載荷技術,配有多副新型天線,能夠與(yu) 天鏈一號衛星係統相互兼容,使中國以數據中繼為(wei) 特征的天基通信基礎設施在傳(chuan) 輸速率、服務數量、覆蓋範圍等方麵進一步提升。
2019年3月,天鏈二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中繼衛星成功升級,進入兩(liang) 代“合璧”應用新時期。
從(cong) 神舟五號通話時隻能聽到地麵聲音、看不到地麵畫麵,到神舟九號實現天地間雙向可視通話,再到天和核心艙安上WiFi,實現清晰不間斷的天地通話,如今的天鏈中繼衛星係統已經拓展到更為(wei) 廣闊的服務空間,除了為(wei) 中國空間站、神舟係列載人飛船和天舟係列貨運飛船提供天基服務支持之外,還在軌為(wei) 各類遙感衛星提供天基信息傳(chuan) 輸與(yu) 測控服務,為(wei) 長征係列運載火箭提供發射測控服務。(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