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人管 責任有人擔
核心閱讀
“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全麵推行林長製,是我國生態文明領域的又一重大製度創新。
目前,我國已如期實現“確保到2022年6月全麵建立林長製”目標,全國基本建立上下銜接、職責明確的林長製組織體(ti) 係和責任體(ti) 係,逐步形成保障有力、運行有效的製度體(ti) 係,林長製工作步入有效運行、係統深化階段。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推行林長製的意見》,推動構建黨(dang) 委領導、黨(dang) 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製。
7月13日,記者從(cong) 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舉(ju) 行的發布會(hui) 上獲悉:《關(guan) 於(yu) 全麵推行林長製的意見》要求的“確保到2022年6月全麵建立林長製”的目標已如期實現,林長製工作步入有效運行、係統深化階段。
近120萬(wan) 名各級林長守護林草資源
夏日炎炎,陝西省漢陰縣鐵佛寺鎮鎮級林長、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羅濤又來到銅錢村巡查山林。“鎮裏森林覆蓋率高達83%,綠水青山來之不易,必須用心護好每一抹綠色。”羅濤說。在漢陰縣,縣、鎮、村三級共892名林長各自擔起責任,全方位管護全縣149.29萬(wan) 畝(mu) 林地。
全麵推行林長製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維護生態安全、保障民生福祉的戰略高度,就加強林草資源保護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jue) 策部署,是我國生態文明領域的又一重大製度創新。“林長製的全麵建立,初步實現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國家林草局林長製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林長辦主任、資源司司長徐濟德介紹,目前全國共設各級林長近120萬(wan) 名,各省均由黨(dang) 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誌擔任總林長,已基本建立上下銜接、職責明確的林長製組織體(ti) 係和責任體(ti) 係,逐步形成保障有力、運行有效的製度體(ti) 係,林長製工作步入有效運行、係統深化階段。
下一步如何推深做實林長製?
國家林草局林長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周少舟介紹,國家林草局將在製度完善、運用、見效上持續發力,完善製度集成和製度供給,真正促進林長製發揮實效。科學開展林長製督查考核激勵,強化結果運用,充分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全麵強化林草資源保護管理,指導各地創新資源管理機製,加強生態保護修複,強化執法監督,保護生物多樣性,持續增強森林和草原等生態係統穩定性。
嚴(yan) 格考核,多方參與(yu) ,林長製真正落地見效
小暑時節,浙江省杭州市臨(lin) 安區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密林深處,又響起摩托車引擎聲。天目山自然保護區西坑保護站林長嚴(yan) 芳與(yu) 同事們(men) 又來這裏巡山護林了。每天10小時以上的工作、10公裏以上騎行加步行的奔波,守護著天目山的林海。
為(wei) 讓全區三級林長管護責任真正落實到位,更好發揮林長在促進林業(ye) 生態保護發展中的作用,臨(lin) 安區建立完善激勵機製,每季度對各鎮街和有關(guan) 單位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ye) 工作完成情況綜合賦分,並根據得分情況繪製林業(ye) 發展指數五色圖,每季度定期通報。“表現突出的,予以表彰獎勵;工作不力的,問責約談。”臨(lin) 安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朱永軍(jun) 說,三級林長協同工作、創先爭(zheng) 優(you) ,臨(lin) 安的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1.93%,還贏得“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天然氧吧”等稱號。嚴(yan) 芳還曾多次被評為(wei) 護林防火先進個(ge) 人。
“林長製的核心和關(guan) 鍵在於(yu) 落實。”徐濟德說,除了通過製度建設將責任落實到地方黨(dang) 政主要領導身上,還要強化基層基礎,積極構建網格化管理體(ti) 係,加強林業(ye) 工作機構建設,出台護林員管理文件,解決(jue) 森林草原保護發展“最後一公裏”問題。
一早,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長塘鎮店下村護林員田月順戴著紅袖標,帶著小喇叭來到他負責的山林。他打開手機裏的“智慧林長”APP,點擊“上班”,選擇“今日任務”,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
田月順介紹,一旦發現森林火情、病蟲害、盜砍濫伐等,隻要在APP中點擊“報事”,就可以照相、攝像、語音上報,第一時間將這些情況傳(chuan) 到平台,有關(guan) 工作人員就能盡快處置。吉州區林業(ye) 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劉發仁說,護林員用上智能化設備巡山護林,切實做到了“源頭有人巡、後台有人盯、問題有人查”。
江西省林業(ye) 局副局長劉賓介紹,近年來江西打造智慧管理平台,全麵應用林長製巡護係統,實時記錄護林員巡山軌跡和發現的問題,還開發了林長巡林、資源動態監測等係統。平台運行以來,全省護林員共上報各類事件43435起,處理辦結率達99.4%,真正實現了資源保護的源頭治理。
為(wei) 更好將林長製落到實處,各地廣泛調動公眾(zhong) 參與(yu) 積極性。近日,安徽省滁州市林長辦向首批6名林長製公益監督員頒發了聘書(shu) 。監督員將深入一線,通過走訪及時發現林業(ye) 保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收集基層關(guan) 於(yu) 林長製的意見建議。
“林長製發源於(yu) 基層的鮮活實踐,人民群眾(zhong) 的支持和參與(yu) 是林長製做實走深的重要力量。”周少舟說,基層的生態護林員、草原管護員、民間林長等,都是群眾(zhong) 參與(yu) 的生動實踐,通過實行網格化管理、設置林長製公示牌等,基層的老百姓既是林草資源保護發展的管理者,也是監督員,“下一步還要創新方式,鼓勵公眾(zhong) 參與(yu) ,形成林草資源保護合力,共同為(wei)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的努力。”
林長製促進“林長治”,生態受保護、經濟得發展
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十幾棵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紅豆杉直插雲(yun) 天。村裏顯著位置都立著林長公示牌,牌上各級林長的姓名、責任區域、工作職責、監督電話等信息一目了然……長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級林長肖光成說,推行林長製後,村裏的黨(dang) 員們(men) 自發承擔起紅豆杉一對一管護責任,保護紅豆杉也成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自覺行動。
林長製促進“林長治”。“得益於(yu) 林長製的推動,全國森林草原資源保護不斷提質增效。”徐濟德介紹,2021年全國林草行政案件發生數量同比下降21%,鬆材線蟲病發生麵積、病死樹數量分別下降5.12%、27.69%;全國森林火災次數、受害森林麵積、因災傷(shang) 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7%、50%、32%。
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的蘆柴河萬(wan) 畝(mu) 麻櫟產(chan) 業(ye) 基地裏,林海浩瀚,生機盎然。“麻櫟渾身是寶,在咱林農(nong) 眼中,那可是搖錢樹!”滁州市昌春木炭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杜昌春說,合作社吸納了1.2萬(wan) 戶農(nong) 民,重點經營麻櫟人工林30萬(wan) 畝(mu) ,深耕食用菌、柞蠶養(yang) 殖和生物質發電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超過10億(yi) 元。
安徽省林業(ye) 局副局長齊新介紹,安徽各級林長紮實推進護綠、增綠、管綠、用綠和活綠“五綠”行動,建立了市縣兩(liang) 級林長直接聯係基層林長、直接聯係林業(ye) 產(chan) 業(ye) 基地、直接聯係林業(ye) 經營主體(ti) “三個(ge) 直接聯係”工作方法。其中,在科學“用綠”方麵,積極培育木本糧油、特色經濟林、苗木花卉、竹藤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生態旅遊、森林康養(yang) 等新業(ye) 態,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現途徑,有效促進“生態受保護、經濟得發展、農(nong) 民得實惠”。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徐濟德說,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不斷完善林長製製度體(ti) 係,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