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紫光集團重整塵埃落定 旗下紫光國微等公司迎“新東家”

發布時間:2022-07-15 12:29: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張曉玉

  7月14日,紫光國微發布公告稱,紫光集團管理人7月13日收到《民事裁定書(shu)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確認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ye) 實質合並重整案重整計劃執行完畢,並終結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ye) 重整程序。

  受消息麵利好影響,截至7月14日收盤,紫光國微股價(jia) 漲幅4.00%,報收於(yu) 207.18元/股。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紫光集團擁有豐(feng) 富的半導體(ti) 行業(ye) 資源,此次重整落地後,紫光集團將整裝待發、重新上路。隨著股東(dong) 債(zhai) 務問題得到緩解,紫光集團旗下紫光國微等上市公司的經營有望邁上新台階。”

  回溯紫光集團重整之路,2020年11月16日“17紫光PPN005”債(zhai) 券未能兌(dui) 付,構成實質性違約,紫光集團債(zhai) 務問題爆發;2021年7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紫光集團重整案;2021年12月13日,紫光集團確定北京智路資產(chan) 和北京建廣資產(chan) 作為(wei) 牽頭方組成的聯合體(ti) 為(wei) 紫光集團等7家企業(ye) 實質合並重整戰略投資者;2022年1月17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準紫光集團等7家企業(ye) 實質合並重整案重整計劃。

  今年7月11日,紫光國微發布公告稱,紫光集團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其100%股權已登記至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廣芯”)名下,智廣芯已向紫光集團管理人指定賬戶支付了本次權益變動投資款549億(yi) 元,變更為(wei) 上市公司間接控股股東(dong) 。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wei) ,隨著集團股權交割完成,公司間接股東(dong) 變更為(wei) 智廣芯,由於(yu) 智廣芯無控股股東(dong) 、實際控製人,因此紫光國微變更為(wei) 無實際控製人狀態。隨著紫光集團債(zhai) 務風險得到釋放,市場對公司的疑慮有望解除,新股東(dong) 接手公司控股權後,公司資本運作也有望有序開展。

  從(cong) 股權結構變化來看,變更前紫光集團實控人為(wei)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本次變更後,股權由十家公司按照認繳出資分配。股權結構顯示,承接股權的智廣芯最大股東(dong) 為(wei) 建廣廣銘,持股20.22%;河北聯合電子持股9.11%,重慶兩(liang) 江建廣持股7.10%。其餘(yu) 股東(dong) 包括珠海智廣華、智投匯亦,以及智廣昌等。

  民生證券分析師馬天詣表示,“智廣芯分散化的股權結構與(yu) 微軟、蘋果等國際科技企業(ye) 類似,有利於(yu) 紫光集團在未來發展中吸納更多元的資源,時刻保持創新和穩健發展。”

  在重整落地之際,7月13日中午,紫光集團官微發布了董事長李濱致全體(ti) 員工的一封信。在信中,李濱談到近期需要推進的幾個(ge) 重要事項,一是解決(jue) 目前的債(zhai) 務和資金問題;二是認真研究集團的長期發展戰略、核心技術和競爭(zheng) 力;三是關(guan) 注科技研發投入問題,大力投入研發,在核心IP、設計、工藝、工具軟件等方麵進行布局;四是堅持鼓勵企業(ye) 加大研發力度,培養(yang) 人才、穩定人才。

  根據紫光國微財報,紫光國微2021年實現營業(ye) 收入53.42億(yi) 元,同比增長63.35%;實現歸母淨利潤19.54億(yi) 元,同比增長142.28%。2022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ye) 總收入13.4億(yi) 元,同比增長40.8%;實現歸母淨利潤5.3億(yi) 元,同比增長63.9%。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紫光集團將進入穩健發展階段。“新紫光”整合了產(chan) 業(ye) 資源,聚焦以集成電路為(wei) 核心的智能高科技產(chan) 業(ye) 鏈,集團及下屬產(chan) 業(ye) 公司的經營業(ye) 績有望再創新高。(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