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咚咚咚”卻不會腦震蕩之謎揭開
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長期以來,科學家們(men) 一直想知道啄木鳥為(wei) 何能夠反複用力敲擊樹幹卻不損傷(shang) 它們(men) 的大腦,目前一種看法是,它們(men) 的頭骨應該像減震頭盔一樣。14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論文駁斥了這一觀點,計算表明,任何“減震功能”都會(hui) 阻礙啄木鳥的啄食能力,實際上啄木鳥的頭部更像是硬錘。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研究人員範·瓦森伯格說:“通過分析3段啄木鳥的高速視頻,我們(men) 發現啄木鳥其實不會(hui) 吸收與(yu) 樹木撞擊帶來的衝(chong) 擊。”
瓦森伯格及其同事量化了3種啄木鳥啄樹過程中的衝(chong) 擊減速,並利用這些數據建立了生物力學模型,從(cong) 而得出結論,頭骨的任何減震都會(hui) 對鳥類不利。但如果它們(men) 的頭骨不起到減震器的作用,那麽(me) “狂暴”的啄樹動作為(wei) 何不會(hui) 讓它們(men) 的大腦受傷(shang) ?
研究證明,雖然每次啄樹的衝(chong) 擊超過了猴子和人類腦震蕩的已知閾值,但啄木鳥較小的大腦卻可以承受它。
研究表明,沒有減震並不意味著啄木鳥的大腦在看似猛烈的撞擊中處於(yu) 危險之中。即使是超過100次的最強烈啄樹衝(chong) 擊,對啄木鳥的大腦來說仍然應該是安全的——計算顯示啄木鳥當時大腦的負荷依然低於(yu) 遭受腦震蕩的人類。
瓦森伯格指出,這些發現駁斥了長期以來在媒體(ti) 、書(shu) 籍、動物園中經常普及給大眾(zhong) 的減震理論,即它們(men) 的頭部裝有“減震器”的說法。
從(cong) 進化角度來看,這一發現也解釋了為(wei) 何啄木鳥的頭部和頸部肌肉不大。同時該發現具有實際指導意義(yi) ,因為(wei) 工程師此前曾嚐試借鑒啄木鳥顱骨的解剖結構作為(wei) 開發減震材料和頭盔的靈感來源,新發現表明這不是一個(ge) 好主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