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教育部:十年來各直屬高校累計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44.35億元

發布時間:2022-07-26 15:1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26日電 教育部26日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會(hui) 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ya) 介紹,十年來,各直屬高校累計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44.35億(yi) 元,幫助引進企業(ye) 663個(ge) ,引入企業(ye) 實際投資額151.6億(yi) 元。

  26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係列發布會(hui) ,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直屬高校定點幫扶工作成效。

  劉昌亞(ya) 在會(hui) 上指出,八年脫貧攻堅戰,兩(liang) 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75所直屬高校全麵投入,攻堅克難,接續前行。十年來,教育部切實履行直屬高校定點幫扶牽頭職責,加強組織領導和督促指導,各直屬高校強化政治擔當、積極主動作為(wei) ,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持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構建上下聯動、一抓到底的責任體(ti) 係。教育部先後成立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決(jue) 策部署、推動落實、監督問效的組織領導體(ti) 係,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推進、年末有考核、全年有調度。各直屬高校均成立了領導小組,把定點幫扶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主要負責同誌親(qin) 自抓,動員全校的力量推進工作。在脫貧攻堅最後四年,承擔定點幫扶任務的直屬高校向中央簽訂責任書(shu) ,立下“軍(jun) 令狀”,用實際行動兌(dui) 現莊嚴(yan) 承諾。切實發揮考核評價(jia) 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帶動中間的作用,通過學校自評與(yu) 互評、年終考核與(yu) 日常表現、專(zhuan) 家評議與(yu) 第三方評估、查找問題與(yu) 發現典型“四個(ge) 結合”,較真碰硬檢驗責任落實,考核結果逐年向好,責任擔當持續轉化為(wei) 工作成效。2016年以來,共有32個(ge) 直屬高校集體(ti) 和個(ge) 人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和脫貧攻堅先進表彰。

  二是強化政策引導,健全統籌協調、合力攻堅的工作機製。教育部深入貫徹落實關(guan) 於(yu) 脫貧攻堅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決(jue) 策部署,分別在承擔任務初期、脫貧攻堅決(jue) 戰時期和鞏固銜接期三次印發專(zhuan) 門指導意見,明確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推動直屬高校把“規定動作”做實,把“自選動作”做優(you) 。在強化校際協同上,堅持合作共贏。分領域成立高校幫扶聯盟,共有131所部屬省屬高校和企業(ye) 參與(yu) ,從(cong) 高校扶貧“單兵作戰”的攻堅戰逐步轉向高校幫扶“多方聯動”的集團戰,進一步促進優(you) 勢資源共享,短板弱項互補,切實把地方所需和高校所能結合起來。形成了北京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千萬(wan) 帶頭人培養(yang) 計劃”,清華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站”等一批發揮聯盟作用、具有示範帶動意義(yi) 的工作模式。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37所直屬高校還承擔了支援14所部省合建高校學科建設任務,有效提升了合建高校的辦學水平,並發揮出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輻射帶動作用。

  在強化校內(nei) 協同上,堅持一體(ti) 多元。各高校既是統籌協調、組織調度的“指揮部”,也是支持保障掛職幹部、專(zhuan) 家教授、青年學生一線作戰的“後勤部”,還是動員協調校友、企業(ye) 等社會(hui) 資源的“聯絡部”,集學校合力、聚校友之情、承社會(hui) 之助,形成了校內(nei) 外聯動的幫扶局麵。十年來,各直屬高校累計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44.35億(yi) 元,幫助引進企業(ye) 663個(ge) ,引入企業(ye) 實際投資額151.6億(yi) 元。在強化項目協同上,堅持典型引領。教育部連續舉(ju) 辦六屆直屬高校、四屆省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推選活動,遴選出了172個(ge) 特色案例。同時,一大批教育、誌願者、旅遊等方麵的典型經驗入選其他部門征集的案例庫。這些典型經驗、成功做法有力地促進了各個(ge) 學校互學互鑒,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成為(wei) 有效的工作抓手。

  三是聚力精準施策,落實因地製宜、有力有效的幫扶舉(ju) 措。各直屬高校充分發揮學科、科技、智力和人才優(you) 勢,與(yu) 幫扶縣密切配合,堅持定點幫扶、重點突破與(yu) 聯合作戰、全麵提升相結合,逐步探索形成了應幫扶縣所需、盡高校所能的特色幫扶路徑。在教育幫扶方麵,堅持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同步推進,援建捐贈、師生支教、師資培訓、結對關(guan) 愛等成為(wei) 所有高校的共同行動,促進幫扶縣的教育教學質量實現較大提升。十年來累計培訓教師11.64萬(wan) 人次。在產(chan) 業(ye) 幫扶方麵,通過製定產(chan) 業(ye) 規劃、引入專(zhuan) 業(ye) 力量、促進成果轉化等一係列措施,有效實現幫扶地區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和品牌升值,很多幫扶縣村集體(ti) 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弱到強。十年來累計培訓基層幹部和技術人員77.76萬(wan) 人,幫助製定規劃類項目1352項,落地實施科研項目1949項。

  在健康幫扶方麵,深入開展醫生和設備支援、醫護人員培訓、巡回醫療和衛生知識宣傳(chuan) 等方麵的工作,提高當地醫療服務水平,一大批幫扶縣曆史上第一次有了三級醫院。在消費幫扶方麵,全麵動員校內(nei) 外力量,通過建立高校“訂單式”農(nong) 產(chan) 品直供基地、後勤采購、工會(hui) 購買(mai) 、師生直播帶貨等方式,進一步拓寬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渠道。十年來累計購買(mai) 和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44.01億(yi) 元,在國家消費幫扶 “832” 平台上購買(mai) 額度始終處於(yu) 中央單位的前列。進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階段,我們(men) 緊緊圍繞服務鄉(xiang) 村五大振興(xing) ,組織直屬高校開展了102項創新試驗項目,以創新為(wei) 手段、以試驗為(wei) 途徑、以項目為(wei) 載體(ti) ,進一步把知識的力量、科技的能量和青春的活力投放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探索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路徑、新模式。項目開展一年以來,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比較明顯的成效,這也是下一步我們(men) 要繼續推進的重點工作。

  四是堅持立德樹人,深化融入鄉(xiang) 村、紮根大地的育人模式。廣大幹部師生走進鄉(xiang) 村、貼近群眾(zhong) 、服務一線,接受了一場生動的國情教育,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已成為(wei) 立德樹人的大課堂。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派出2000餘(yu) 名師生深入西部7省區345個(ge) 縣開展鄉(xiang) 村調查,形成了西北地區鄉(xiang) 村類型調查報告,學生撰寫(xie) 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青年實踐》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各校在幫扶地區建立了近百個(ge) 教育培訓、勞動教育、創新創業(ye) 、誌願服務等實踐基地和育人平台,一批又一批師生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用在鄉(xiang) 村建設中,使高校與(yu) 鄉(xiang) 村緊密融合、共同成長。

  曆年全國脫貧攻堅考核第三方評估、工作普查、資源調查等,高校師生都成為(wei) 絕對主力。各學校發揮學科人才和研究優(you) 勢,成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研究機構42個(ge) ,注重將工作實踐進行學理性闡釋、學科性集成、學術性研討。工作中湧現出的特色案例、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也成為(wei) 了思政課的寶貴素材,各校以主題宣講、報告會(hui) 、專(zhuan) 題課等形式開設了係列國情育人課程。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