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不隻是劇本殺“背景板”
目前,越來越多的景區開始嚐試通過劇本殺吸引遊客為(wei) 景區賦能,各種“旅遊+劇本殺”項目遍地開花。多地都相繼推出了與(yu) 景區實際場景相結合的沉浸式劇本殺項目,打造沉浸式旅遊產(chan) 品。(7月26日《法治日報》)
當前,劇本殺遊戲逐漸朝著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的路徑發展,對於(yu) 部分劇本殺愛好者來說,單純的室內(nei) 置景已無法滿足他們(men) 對於(yu) 沉浸式遊戲體(ti) 驗的要求,更多玩家開始對逼真場景展開期待。在此背景下,不少旅遊景區開始嚐試與(yu) 劇本殺遊戲進行跨界合作,劇本殺遊戲也因此隨著玩家的腳步,從(cong) 桌遊店裏,走向了大漠孤煙、走進了流水人家。
客觀來講,旅遊產(chan) 業(ye) 搭上劇本殺賽道,根本目的是為(wei) 了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為(wei) 當地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增色。目前,景區劇本殺也確實為(wei) 所在地吸引了不少遊客,不乏愛好者不遠千裏前去捧場,甚至一些熱門項目需要預約排隊。不過,想要讓這種一時之熱真正發展成特色常青,那麽(me) 景區就絕不能是劇本殺的“背景板”。
景區劇本殺若想擺脫“換個(ge) 地方玩遊戲”的質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劇本殺與(yu) 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緊密融合,共同打造本地獨有的特色IP。首先要從(cong) 劇本設定入手,在劇本中寫(xie) 出地方特色,講出地方故事。這一點,不妨參考一些景區情景舞台劇的操作模式。比如,西安華清宮的《長恨歌》、湖南鳳凰古城的《鳳凰樣子》,這些作品在劇情內(nei) 容上大多以本地的人文風俗、曆史傳(chuan) 說為(wei) 主,讓觀眾(zhong) 在享受視聽盛宴的過程中,加深對地方人文的印象。其次,作為(wei) 沉浸式體(ti) 驗項目,景區劇本殺的服裝和道具也要體(ti) 現地方風俗。
除此之外,景區劇本殺也要考慮其教育和傳(chuan) 播的意義(yi) 。正所謂“讀萬(wan) 卷書(shu) ,不如行萬(wan) 裏路”,在很多人心中,旅行的意義(yi) ,不僅(jin) 在於(yu) 觀賞秀美的風光,更在於(yu) 學習(xi) 和體(ti) 驗更多風土人情。對於(yu) 年輕一代而言,在景區感受一場極具特色的劇本殺,通過劇情的演繹和體(ti) 驗,讓相關(guan) 地域文化從(cong) 書(shu) 本上、宣傳(chuan) 板上立體(ti) 起來,也不失為(wei) 另一種形式的寓教於(yu) 樂(le) 。(劉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