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銷量“大逆轉” 車市喜憂參半“期中考”
據中汽協消息,上半年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1211.7萬(wan) 輛和1205.7萬(wan) 輛,同比分別下降3.7%和6.6%。上半年汽車產(chan) 銷總體(ti) 呈現“U型”走勢。今年以來,車市堪稱“大喜大悲”。6月在減半征收汽車購置稅等利好政策之下,車市火力全開,卻難抵3至5月陣痛之傷(shang) 。喜憂參半的汽車市場,交上“期中答卷”。
車市“淡季不淡”
橫掃“暗黑時刻”陰霾
近期,上半年汽車市場產(chan) 銷數據出爐,相較去年同期雖有下滑,但是“凜冬已過”的汽車市場迎來了曙光。6月,各大車企銷量再創新高,強勢回歸之下,車市“半年考”喜提“強心劑”。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消息,上半年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1211.7萬(wan) 輛和1205.7萬(wan) 輛,同比分別下降3.7%和6.6%。上半年汽車產(chan) 銷總體(ti) 呈現“U型”走勢。
3至4月,一度困擾汽車市場的陰霾被驅散。今年一季度初,開局保持良好勢態,產(chan) 銷穩定增長。但是,進入一季度末,受疫情多點複發、供應鏈受阻等不利因素影響,車市進入“暗黑時刻”,3月中下旬,銷量被迫快速下滑,3至5月,汽車市場損失銷量約100萬(wan) 輛。6月,隨著疫情形勢的持續向好,在減半征收汽車購置稅、各地購車補貼等利好政策加持下,車企開始猛追3至5月損失的市場份額,產(chan) 銷明顯增長。6月,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249.9萬(wan) 輛和250.2萬(wan) 輛,環比分別增長29.7%和34.4%,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3.8%。據乘聯會(hui) 數據顯示,6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194.3萬(wan) 輛,同比增長22.6%,環比增長43.5%,6月零售環比增速處於(yu) 近6年同期曆史最高值。
6月,不僅(jin) 釋放了一批3至5月疫情抑製的購車需求,同時,政策入市也掀起了一波“購車熱”,不僅(jin) 車企開始發力加速跑,經銷商同樣花樣百出,為(wei) 了“套牢”消費者,開始逐步加大營銷力度。抖音直播、618花式促銷、上門試駕等齊上陣,在政策和促銷的雙重作用下,經銷商客流及成交情況明顯好轉,庫存水平大幅下降,進入合理範圍。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調查顯示,目前有33.8%的經銷商新車優(you) 惠幅度加大,32.4%的經銷商客流量同比去年有所增長,58.4%的經銷商6月新車銷量環比5月增長明顯。6月作為(wei) 半年度任務考核關(guan) 鍵點,車企、經銷商齊發力,產(chan) 銷普遍高開高走,6月的車市“淡季不淡”。
車市半年考
自主品牌“彎道超車”
6月,各大車企銷量暴漲,自主品牌銷量猛增,“根本停不下來”。據乘聯會(hui) 消息,6月,自主品牌零售81.0萬(wan) 輛,同比增長35.0%,環比增長31.0%。其中,自主品牌國內(nei) 零售份額為(wei) 42.5%,同比增長3.8個(ge) 百分點;1至6月累計份額43.1%,相對於(yu) 去年同期增長4.6個(ge) 百分點。此外,6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5.2%,較去年同期份額增加1.5個(ge) 百分點;1至6月自主品牌累計份額48.0%,相對於(yu) 2021年同期增加6.1個(ge) 百分點。
6月,自主品牌銷量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刷新”市場格局。據乘聯會(hui) 發布的6月廠商零售銷量榜單來看,車企前十分別為(wei) 一汽-大眾(zhong) 、比亞(ya) 迪汽車、上汽大眾(zhong) 、長安汽車、吉利汽車、一汽豐(feng) 田、東(dong) 風日產(chan) 、廣汽豐(feng) 田、上汽通用、特斯拉中國。其中的自主三強分別為(wei) 比亞(ya) 迪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具體(ti) 來看,6月自主品牌成績亮眼。衛冕自主品牌之王的比亞(ya) 迪汽車銷量達134036輛,同比增長162.7%。排在榜單第四的長安汽車銷量達207430輛,同比增長19.87%。吉利汽車緊隨其後,6月銷量為(wei) 126595輛,同比增長26%。6月自主品牌“三強”銷量均破10萬(wan) ,成績亮眼。隨著車市促銷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主流車企均追加各類優(you) 惠活動,努力彌補前期因疫情造成的銷量損失、衝(chong) 擊半年度目標。
從(cong) 上半年總體(ti) 銷量情況來看,車企爭(zheng) 霸的十強之列中,多家自主品牌強勢入圍,第一梯隊的自主“四強”誕生。據乘聯會(hui) 1至6月廠商零售銷量排行榜,自主品牌四強分別為(wei) :比亞(ya) 迪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位居自主之首的比亞(ya) 迪汽車,自3月宣布停止燃油汽車整車生產(chan) 後,4月一度奪得銷量冠軍(jun) 寶座。今年1至6月,比亞(ya) 迪汽車累計銷量為(wei) 638454輛,同比增長168.0%。“自主二強”長安汽車緊隨其後,銷量 558655輛,同比減少 8.9%。上半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為(wei) 526214輛,同比下降8.8%。排在總榜第九位的長城汽車累計銷量380893輛,同比減少17.5%。雖然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上半年銷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整體(ti) 銷量情況仍處在行業(ye) 前列。值得一提的是,總體(ti) 上看,在上半年車企TOP10中,除了廣汽豐(feng) 田處於(yu) 正增長外,一汽-大眾(zhong) 、上汽通用、東(dong) 風日產(chan) 等5大合資品牌均有不同程度下滑。相較於(yu) 合資品牌上半年的下跌頹勢,自主品牌發展增速明顯變快。隨著消費者對於(yu) 自主品牌接受度的不斷提升,車企“精心內(nei) 功”開始提速,自主品牌未來或將更加“笑傲江湖”。
新能源汽車“創曆史新高”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開瘋走”。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消息,2022年上半年,新注冊(ce) 登記新能源汽車220.9萬(wan) 輛,與(yu) 2021年上半年新注冊(ce) 登記量相比增加110.6萬(wan) 輛,增長100.26%,創曆史新高。新能源汽車新注冊(ce) 登記量占汽車新注冊(ce) 登記量的19.90%。隨著新能源汽車新注冊(ce) 登記量的逐步提升,電動汽車正在逐步成為(wei) 汽車市場的“台柱子”。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成“W型”走勢,供需受挫之下仍交上“滿意答卷”。1至6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nei) 零售224.8萬(wan) 輛,同比增長122.5%。其中,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266.1萬(wan) 輛和260萬(wan) 輛,同比均增長1.2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1.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占乘用車總銷量比重達24.0%,中國品牌乘用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已達到39.8%。
據乘聯會(hui) 發布的1至6月新能源廠商銷量來看,新能源汽車上半年勢不可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0強中,比亞(ya) 迪汽車銷量633777輛,同比增長317.6%;上汽通用五菱銷量208043輛,同比增長18.0%;特斯拉中國銷量197575輛,同比增長50.8%;奇瑞汽車銷量108363輛,同比增長222.7%;廣汽埃安銷量102852輛,同比增長120.2%;吉利汽車銷量102118輛,同比增長364.7%;小鵬汽車銷量68983輛,同比增長124.4%;長安汽車銷量65989輛,同比增長125.9%;哪吒汽車銷量63107輛,同比增長199.0%;長城汽車銷量61668輛,同比增長17.4%。上半年,新能源銷量十佳車企中,7家實現100%以上的增長,其中比亞(ya) 迪、吉利汽車甚至實現超3倍以上的增長率,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ye) 開始形成。隨著各大車企供應鏈資源優(you) 先向新能源汽車集中,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或將持續火爆。從(cong) 目前發展態勢來看,整體(ti) 產(chan) 銷完成情況超出預期。
不僅(jin) 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績表現不錯,6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樣“贏麻了”。6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53.2萬(wan) 輛,同比增長130.8%,環比增長47.6%。比亞(ya) 迪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和奇瑞汽車等傳(chuan) 統車企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大幅提升,表現優(you) 異,6月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創曆史新高”。據中汽協消息,6月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59萬(wan) 輛和59.6萬(wan) 輛,同比均增長1.3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3.8%,延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此前,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e) 一司副司長郭守剛指出,農(nong) 村地區具有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天然優(you) 勢條件,擴大新能源汽車在農(nong) 村地區的推廣應用,能夠提升農(nong) 村交通的安全水平,帶動路網、電網等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但是受消費環境不健全、銷售網絡不完善等因素影響,農(nong) 村地區的巨大消費潛力尚未得到有效釋放。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mai) 使用是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保障產(chan) 業(ye) 平穩運行的有效途徑。下一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將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
豪華車市場“陷危機”
相較於(yu) 上半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火力全開,豪華車市場的成績並不理想。據中汽協消息,上半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的高端品牌乘用車銷量完成170.8萬(wan) 輛,同比下降1.2%。由於(yu) 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增換購節奏有所放緩,上海及周邊地區的終端市場不活躍,高端品牌乘用車上半年影響較大。以奧迪、寶馬、奔馳為(wei) 代表的BBA,銷量均不同程度下滑。
上半年,中國市場上寶馬共計交付37.87萬(wan) 輛,去年同期銷量為(wei) 46.71萬(wan) 輛,同比下滑18.9%,位列第一;奔馳上半年交付超35.58萬(wan) 輛,去年同期銷量為(wei) 44.15萬(wan) 輛,同比下滑19.5%,暫居亞(ya) 軍(jun) 之位;一汽奧迪累計銷量約為(wei) 31.70萬(wan) 輛,去年同期銷量41.82萬(wan) 輛,同比下滑24.2%,位列第三。
據乘聯會(hui) 發布的1至6月高端轎車銷量排行榜來看,具體(ti) 來看,寶馬5係1至6月銷量90488,同比下跌0.5%,在BBA中跌幅最小,位列高端轎車銷量榜首。而寶馬3係卻“同品牌不同命”。1至6月銷量為(wei) 82143輛,同比下滑20.0%,位居高端轎車銷量第二。奧迪A4上半年銷量為(wei) 73603輛,同比下跌7.0%,成為(wei) 季軍(jun) 。值得一提的是,A6市場表現大幅下跌,銷量56995輛,同比下跌41.1%,排在BBA銷量末位。位居榜單第四和第五位的分別為(wei) 奔馳E級和C級,上半年銷量分別為(wei) 71490輛、67226輛,同比分別下跌8.5%、21.3%。以此來看,寶馬5係銷量雖有下滑,但是相對來說,市場波動並不明顯。
單憑6月來看,市場表現就大有不同。據中汽協消息,6月國內(nei) 生產(chan) 的高端品牌乘用車銷量完成39.5萬(wan) 輛,同比增長41.9%,市場表現不俗。從(cong) 乘聯會(hui) 公布的數據來看,6月奧迪A4銷量為(wei) 19300輛,同比增長109.8%,登頂冠軍(jun) 寶座。而奧迪A6市場表現卻大不相同。奧迪A6銷量為(wei) 12271輛,同比下跌31.4%,隻位居第5。奔馳與(yu) 奧迪情況卻大不相同。6月奔馳C級銷量為(wei) 18769,同比增長52.8%,奔馳E級銷量為(wei) 12259,同比增長32.8%,元氣有所恢複,分別位列榜單第二、第六。6月寶馬3係銷量為(wei) 18376,同比下降3.2%。5係銷量為(wei) 17111,增長20.0%。市場表現一漲一降,差異明顯。6月,僅(jin) 寶馬3係、奧迪A6市場表現同比負增長,因此,隨著疫情形勢持續向好、供應鏈不暢等問題的緩和,上半年受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的銷量缺失正在逐步恢複。
期中考“及格交卷”
今年以來,車市經曆了“高開”“腰折”“追平”“創新高”,上半年的車市如同過山車般驚心動魄。此前3至4月車市產(chan) 銷量嚴(yan) 重下滑,為(wei) 上半年車市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但5月乘用車市場有所回升,伴隨著5、6月的共同發力,6月車市超預期增長,創造了零售環比增速近6年同期以來的曆史最高值,為(wei) 上半年車市修複提供重要保障,總體(ti) 表現逆勢“回暖”。
從(cong) 上半年總體(ti) 形勢來看,車市“勉強及格”。據乘聯會(hui) 消息,1至6月累計零售926.1萬(wan) 輛,同比下降7.2%,同比減少71.5萬(wan) 輛,其中3至5月同比下降103.1萬(wan) 輛影響較大。目前複工複產(chan) 迅速到位,7月乘用車生產(chan) 能力很強,預計產(chan) 銷同比實現20%左右增長,可實現淡季不淡的良好局麵。從(cong) 供給端來看,7月份供給將基本恢複常態,全國汽車生產(chan) 能力有望得到充分釋放。
3至4月的汽車市場進入“冷冬期”後,產(chan) 銷量略顯慘淡,5至6月的快速補位,填補了車市“期中考”的空白。中汽協表示,6月的乘用車市場總體(ti) 呈現“淡季不淡”特征,4、5月因疫情影響耽誤的產(chan) 銷量在6月得到一定回補。從(cong) 6月份乘用車產(chan) 銷情況看,購置稅減半政策和地方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等實施效果明顯。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乘用車減半征收購置稅政策實施一個(ge) 月以來,全國共減征購置稅71億(yi) 元,減征車輛109.7萬(wan) 輛,總體(ti) 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2022年上半年,我國汽車行業(ye) 麵臨(lin) 供給衝(chong) 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企業(ye) 正常生產(chan) 經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行業(ye) 各方麵通力協作,奮發有為(wei) ,共同推動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走出低穀,目前汽車產(chan) 銷已全麵恢複正常水平。
不確定的下半年
上年的汽車市場在坎坷中,雖未達到預期目標,但也算實現逆勢“豐(feng) 收”。但是,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仍在持續,下半年是“笑著”收官還是收緊銷量目標仍充滿不確定性。
下半年車市能否一舉(ju) 扭轉虧(kui) 損空缺,衝(chong) 擊年終目標?乘聯會(hui) 曾在5月預測,2022年乘聯會(hui) 零售銷量是1900萬(wan) 輛,同比下降6%,隨著購置稅優(you) 惠等諸多新政策入市,憑借7個(ge) 月的促消費努力,將推動全年國內(nei) 零售達到2100萬(wan) 輛的規模。此外,在購稅減半政策明確為(wei) 2.0升及以下的利好推動下,預計將有1000多萬(wan) 輛乘用車可以享受政策優(you) 惠,政策引導下預計增量達到200萬(wan) 輛左右。乘聯會(hui) 的說法似乎正在被市場所印證。
中汽協稱,目前,從(cong) 所了解的部分企業(ye) 判斷,大家普遍對乘用車需求預期比較積極,但考慮商用車受多重因素影響,持續下降趨勢沒有明顯改善,且影響需求的不確定因素仍較多。綜合對全年汽車市場判斷,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700萬(wan) 輛,同比增長3%左右,其中乘用車銷量預計2300萬(wan) 輛,同比增長7%左右,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550萬(wan) 輛,同比增長56%以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有形市場分會(hui) 名譽理事長蘇暉表示,從(cong) 銷量來看,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產(chan) 銷量大幅下降,5至6月期間,銷量的增長一方麵受疫情形勢持續向好、減半征收購置稅政策、各類促銷費措施入市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帶來的自然增長。另一方麵是由於(yu) 3至4月消費缺位帶來的銷量回補,促成了上半年收官之戰時的銷量激增。但是,7月中下旬乃至8月是自然災害頻發時期,可能會(hui) 造成消費者出行受阻,影響終端汽車消費。從(cong) 國際形勢來看,由於(yu) 當前的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全球範圍內(nei) 的供應鏈壓力仍舊較大,短期內(nei) 無法恢複正常,會(hui) 造成對原材料、芯片等汽車製造零部件的衝(chong) 擊,從(cong) 而影響汽車產(chan) 銷。從(cong) 消費端來看,許多消費者受收入、就業(ye) 等影響,消費觀念發生轉變,終端消費力略顯疲軟。受減半征收汽車購置稅等利好政策影響,年底前消費者可能會(hui) 趕在政策調整前選擇購車。但是,近兩(liang) 年來,北京、廣州、上海等多地的汽車市場上,並未出現往年的消費旺季“金九銀十”現象,說明消費者購買(mai) 力有所下滑。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金九銀十”是否能夠再現依舊難說。綜合來看,在多重利好因素影響下,造就了車市6月的爆發式增長。以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來看,新能源汽車今年的整體(ti) 銷量基本可以超越2021年。傳(chuan) 統燃油車市場受疫情、國際形勢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仍存在諸多挑戰。但是從(cong) 上半年總體(ti) 來看,不確定因素及情況尚存在發生可能,6月快速增長勢頭,暫時還不能作為(wei) 判斷三季度乃至下半年整體(ti) 車市形勢持續向好的準確依據,車企仍需謹慎看待,不能盲目樂(le) 觀。
本版文/周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