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私募基金業正從量的增長邁向質的發展
本報記者 朱寶琛
近年來,我國私募基金行業(ye) 蓬勃發展。中國證監會(hui) 副主席方星海7月30日在“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總體(ti) 看,我國私募基金行業(ye) 已經從(cong) 一個(ge) 小眾(zhong) 行業(ye) 發展為(wei) 資產(chan) 管理行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從(cong) 量的增長向質的發展邁進。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在中國基金業(ye) 協會(hui) 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萬(wan) 家,管理基金數量13萬(wan) 隻,管理資產(chan) 規模接近20萬(wan) 億(yi) 元,基金數量和管理規模均躍居世界前列。
方星海表示,私募基金行業(ye) 在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同時,對於(yu) 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支持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一是促進股權資本形成,有效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二是加大重點領域和戰略性產(chan) 業(ye) 投資,有效支持國家重點戰略;三是“投早投小投科技”活躍,有效服務雙創戰略;四是部分頭部管理人脫穎而出,專(zhuan) 業(ye) 能力得到普遍認可;五是提升了證券市場的機構化程度;六是為(wei) 居民財富增長做出了貢獻。
私募基金行業(ye) 發展環境得到不斷優(you) 化。方星海介紹,證監會(hui) 堅持遵循私募基金發展規律,一手抓監管,一手促發展,借鑒國際監管最佳實踐,推動私募基金行業(ye) 堅持專(zhuan) 業(ye) 運作,去偽(wei) 存真,增強內(nei) 生發展動力。
此外,方星海表示,新發展格局下私募基金行業(ye) 麵臨(lin) 良好發展機遇。從(cong) 募資環節看,隨著多元化資產(chan) 配置的投資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居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將為(wei) 私募基金提供更多資金供給。經過前期市場大浪淘沙,在客觀上促進管理人專(zhuan) 業(ye) 化、資金向好化的趨勢。
“新發展格局下,自主創新發展將為(wei) 股權投資基金創造大量投資機會(hui) ,各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e) 態、新產(chan) 業(ye) 為(wei) 創業(ye) 投資基金提供了多樣化的賽道和投資策略選擇。”方星海稱,我國擁有眾(zhong) 多成長型高的科技創新企業(ye) ,在光伏發電、新能源電池等領域,國際優(you) 勢顯著,已成為(wei) 私募股權基金的重要投資目的地。
從(cong) 退出環節看,隨著注冊(ce) 製全麵推進和並購重組審核機構優(you) 化,股權私募基金通過IPO和並購重組等渠道退出日益活躍,完善反向掛鉤政策,在減持方麵給予投早投長的股權創投資金更多支持。股權創投基金份額轉讓、股權創投基金實物分配股票等試點創新,以及規模日益增長的S基金,也叫“接力基金”,都使得股權創投基金退出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時將加強資本市場國際合作,確保我國企業(ye) 境外上市退出渠道暢通。
方星海提醒,要清醒地看到,私募基金行業(ye) 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和風險:行業(ye) 準入門檻低,機構質量參差不齊,市場化頭部機構數量還偏少,專(zhuan) 業(ye) 化運作水平仍有待提高,一些影響較大的風險個(ge) 案嚴(yan) 重影響了行業(ye) 形象;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當前股權創投基金長期資金來源不足,資金募集出現了暫時性的困難;“投早投小投科技”效果雖逐步顯現,但與(yu) 境外成熟機構相比,能力仍有不足,頭部機構投研能力取得長足進步,但其他大部分機構的投研能力還有待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