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關山月一批作品亮相羊城
中新網廣州8月1日電 (記者 程景偉(wei) )正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的“與(yu) 人民同行--紀念關(guan) 山月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展”,8月1日舉(ju) 行了媒體(ti) 見麵會(hui) 。
該展覽為(wei) 7月1日起啟動線上展出,線下展覽則於(yu) 7月30日至9月30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關(guan) 山月藝術館展出。展覽集結廣州藝術博物院、深圳市關(guan) 山月美術館、廣東(dong) 省關(guan) 山月藝術基金會(hui) 、嶺南畫派紀念館四家機構收藏的關(guan) 山月藝術作品,又配合畫作展示相關(guan) 曆史文獻,共計展出近百件展品。
關(guan) 山月(1912年—2000年),廣東(dong) 陽江人,是中國當代傑出的國畫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1935年進入春睡畫院跟隨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劍父學畫,在藝術思想及藝術實踐上深受高氏影響,由高劍父為(wei) 其改名為(wei) 關(guan) 山月。
今年是關(guan) 山月誕辰110周年,廣州藝術博物院與(yu) 深圳市關(guan) 山月美術館共同策劃此次紀念展,以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的關(guan) 山月作品和相關(guan) 曆史文獻為(wei) 切入點,展現關(guan) 山月在曆史轉折時期的思考與(yu) 選擇。
該展覽以關(guan) 山月1983年撰寫(xie) 的《我與(yu) 國畫》為(wei) 線索,引領觀眾(zhong) 進入關(guan) 山月的藝術和心靈世界。展覽分三個(ge) 篇章,其中第一章為(wei) “圖繪人間”,該章展出的關(guan) 山月作品包括《被壓榨下的饑民》《四八年寫(xie) 生之二》《香港寫(xie) 生·縫衣》等。
據悉,關(guan) 山月曾在自述中談到了抗戰勝利後,“昔日飽受日寇蹂躪的城市,接收到國民黨(dang) 手裏同樣一塌糊塗……我是一個(ge) 畫家,對於(yu) 現實的悲慘和幻想的破滅,不能漫不經心,漠不關(guan) 心。”於(yu) 是,關(guan) 山月參加了“反饑餓、發內(nei) 戰、反迫害”民主運動,並用畫筆圖繪所見所聞,表達對苦難民眾(zhong) 深深的同情。
第二章為(wei) “山河新貌”,展出的作品包括《閘坡漁港》《農(nong) 村的早晨》《漢水鐵橋》等。據介紹,當年,關(guan) 山月認真完成革命曆史畫《解放海南》的任務,創作了長征題材的係列畫作;教學之餘(yu) ,又與(yu) 學生一齊上山下鄉(xiang) ,深入生活,如赴陽江閘坡漁港寫(xie) 生,以畫筆錄下民眾(zhong) 辛勤勞動的場麵;又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描繪建設中的漢水鐵橋和武漢長江大橋,見證新中國建設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
第三章“人民的形象”展出的作品,則包括《一封家書(shu) 》《婦女委員》《穿針》等。據介紹,當年,關(guan) 山月參加了土改、深入生活,加入時代的洪流並完成自我改造。他為(wei) 漁民、農(nong) 婦、海軍(jun) 戰士等群體(ti) 畫像,這些人物畫反映時代的審美,也體(ti) 現了關(guan) 山月對於(yu) 黨(dang) 的文藝政策的深刻領悟與(yu) 發自內(nei) 心的認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