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水泥業錯峰生產緩解供需矛盾

發布時間:2022-08-04 11:16: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今年上半年,全國水泥產(chan) 量創11年來新低,市場需求同比明顯減少,供需關(guan) 係嚴(yan) 重失衡,導致各區域水泥價(jia) 格出現較大降幅。全國水泥市場總體(ti) 呈現“需求收縮、庫存上升、價(jia) 格探底、成本高位、效益下滑”的運行特征,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麵臨(lin) 極大挑戰。

  下半年,隨著各地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基建投入將持續加大,水泥行業(ye) 量價(jia) 均有反彈基礎。目前,多地已經推出各種舉(ju) 措,進一步加大錯峰生產(chan) 力度,發揮大企業(ye) 引領帶動作用,精準錯峰,有望促使水泥庫存降至合理區間,為(wei) 四季度乃至全年行業(ye) 穩增長提供有利條件。

  產(chan) 量價(jia) 格雙雙走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水泥產(chan) 量為(wei) 9.77億(yi) 噸,同比下降15%,產(chan) 量創11年新低。

  “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今年以來,房地產(chan) 持續低迷、基建投資資金短缺、疫情汛期疊加,導致水泥市場需求出現快速收縮。”中國水泥協會(hui) 執行會(hui) 長孔祥忠介紹,尤其步入5月份、6月份,全國水泥需求同比大幅下滑20%至30%。與(yu) 此同時,成本維持高位,利潤或將持續收窄,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矛盾更加凸顯。

  “從(cong) 主要拉動水泥需求的基建和房地產(chan) 兩(liang) 個(ge) 方麵看,均低於(yu) 年初預期。”中國水泥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數字水泥網總裁陳柏林表示,從(cong) 月度走勢來看,一季度全國水泥產(chan) 量同比出現兩(liang) 位數大幅下滑,二季度本應是水泥旺季,但由於(yu) 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道路運輸不暢、人員流動受限,加之房地產(chan) 低迷持續,水泥產(chan) 量下滑幅度擴大。尤其是4月份、5月份單月水泥產(chan) 量同比增速分別下滑至18.9%和17%,為(wei) 曆史同期最低水平。

  “從(cong) 區域來看,水泥產(chan) 量全部出現大幅下滑。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東(dong) 北地區和西南地區,同比降幅均超過20%;其次是華北、華東(dong) 和中南地區;下滑幅度相對較低的是西北地區,同比下降8.9%。”陳柏林說。

  上半年,國內(nei) 水泥價(jia) 格持續回落,並出現探底走勢。數字水泥網監測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水泥市場落地平均價(jia) 為(wei) 499元/噸,較去年年底大幅回落10.6%。從(cong) 月度價(jia) 格走勢看,1月至4月水泥價(jia) 格回落走勢相對平緩,5月至6月價(jia) 格加速下行,尤其是南部省份大麵積出現價(jia) 格超跌行情。截至6月底,各地價(jia) 格仍在探底,大部分地區水泥企業(ye) 出現虧(kui) 損現象。

  價(jia) 格出現超跌,陳柏林分析有三方麵原因:首先,宏觀經濟環境偏弱,基建項目資金短缺,以及房地產(chan) 新開工麵積大幅下滑,使得水泥需求延續疲軟態勢;其次,全國多地疫情散發,防控措施嚴(yan) 格,工地施工進度受到製約,導致本就不旺的需求進一步下滑;最後,部分地區出現持續暴雨、洪災等極端天氣,導致市場成交階段性受阻。

  陳柏林認為(wei) ,雖然上半年全國水泥均價(jia) 略高於(yu) 去年同期,但由於(yu) 煤炭成本大幅上漲,拉高生產(chan) 成本,行業(ye) 效益下降明顯。“預計上半年行業(ye) 效益同比下滑幅度接近50%,南部省份企業(ye) 效益下滑幅度會(hui) 更大。”

  截至目前,從(cong) 已經發布的水泥上市公司業(ye) 績公告來看,絕大部分呈現利潤大幅下滑或虧(kui) 損狀態。冀東(dong) 水泥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計同比下降3.89%至12.04%,山水水泥預期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不低於(yu) 60%,塔牌集團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80.9%。

  需求減弱或成常態

  “當前,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矛盾更加凸顯,水泥需求持續減弱或成常態,挑戰更加嚴(yan) 峻。我們(men) 應清楚地看到,這正是水泥行業(ye) 實現結構調整、資源整合、布局重塑的重大機遇。”孔祥忠說。

  “水泥行業(ye) 最困難的時期或已過去,量價(jia) 均有反彈基礎。”雖然負重前行,陳柏林對行業(ye) 前景依舊充滿信心,“從(cong) 需求層麵看,下半年隨著各地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基建投入將持續加大,超跌的水泥需求會(hui) 有所修複,即便房地產(chan) 新開工項目增速仍然較弱,預計下半年水泥需求同比增速仍有望持平或小幅增長”。

  從(cong) 供給層麵看,陳柏林認為(wei) ,下半年全國水泥行業(ye) 為(wei) 應對需求變化,將出台一係列穩增長措施。“目前,多地已經開展進一步加大錯峰生產(chan) 力度的措施,將有效促使水泥庫存降至合理區間,為(wei) 四季度乃至全年行業(ye) 穩增長提供條件。”

  從(cong) 價(jia) 格變化來看,6月份水泥價(jia) 格超跌後,7月份、8月份各地區水泥價(jia) 格將隨著下遊需求逐漸好轉,同時企業(ye) 加大執行錯峰生產(chan) 力度,剛性錯峰、精準錯峰,將促使庫存下降,預計水泥價(jia) 格將陸續迎來修複性上漲。數字水泥網最新數據顯示,進入8月份以來,東(dong) 北部分地區水泥價(jia) 格已上調60元/噸至80元/噸;重慶主城地區水泥價(jia) 格上調30元/噸;貴州部分地區個(ge) 別企業(ye) 公布上調水泥價(jia) 格10元/噸。

  然而,價(jia) 格觸底回暖仍未能改善水泥庫容比持續高位波動的局麵。麵對水泥企業(ye) 高庫存,下半年行業(ye) 應如何應對?陳柏林表示,從(cong) 數據上看,6月份房地產(chan) 數據有所回暖,傳(chuan) 遞到水泥行業(ye) 需要一些時間。此外,隨著我國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有效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8月份基建投資還將繼續增長。

  在產(chan) 能變化方麵,陳柏林認為(wei) ,北方地區基本上沒有新點火的生產(chan) 線;南方地區新投產(chan) 生產(chan) 線有相當部分是從(cong) 北方置換來的產(chan) 能,對區域而言屬於(yu) 相對新增產(chan) 能。在南方水泥市場萎縮前提下,新點火生產(chan) 線對市場衝(chong) 擊較大,對存量企業(ye) 和新進入企業(ye) 都是挑戰,在份額爭(zheng) 奪上需要再平衡。

  陳柏林提出,下半年市場僅(jin) 靠需求拉動達到穩增長是不夠的,還需要在供給側(ce) 下功夫,“利用各地區出台的政策調整供給是關(guan) 鍵”。

  繼續淘汰低效產(chan) 能

  年初以來,盡管全國各地水泥錯峰生產(chan) 執行情況良好,部分地區企業(ye) 甚至延長錯峰生產(chan) ,但受疫情和需求疲軟影響,全國水泥庫容比持續在高位波動。即便6月份大部分水泥企業(ye) 被迫延長錯峰生產(chan) ,仍然無法緩解市場嚴(yan) 重供大於(yu) 求的現狀。

  “常態化錯峰生產(chan) 政策是現階段化解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矛盾最有效的政策。”孔祥忠認為(wei) ,常態化水泥錯峰生產(chan) ,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和行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當前,水泥行業(ye) 已經進入高成本時代,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麵臨(lin) 極大挑戰,“降低庫存、做好錯峰生產(chan) 、避免低價(jia) 無序競爭(zheng) 是當前擺脫困境的唯一措施。大企業(ye) 應該肩負起引領作用,強化行業(ye) 自律,加大錯峰力度,精準錯峰、剛性錯峰”。

  據金隅冀東(dong) 水泥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今年在京津冀、山西、內(nei) 蒙古等市場,水泥價(jia) 格穩定在合理水平,這主要得益於(yu) 堅定不移地執行錯峰生產(chan) 政策。由此可見,水泥錯峰生產(chan) 是具有綜合效應的產(chan) 業(ye) 政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

  近幾年,我國水泥熟料設計產(chan) 能總體(ti) 保持在18億(yi) 噸以上,實際產(chan) 能超過20億(yi) 噸,熟料產(chan) 能利用率維持在75%左右,水泥行業(ye) 處於(yu) 明顯的產(chan) 能過剩狀態,淘汰低效產(chan) 能的行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仍麵臨(lin) 極大挑戰。

  “錯峰生產(chan) 實際上將過去一味強調高運轉率的生產(chan) 轉變為(wei) 供給和市場需求動態匹配,達到生產(chan) 、銷售周期的動態平衡,是階段性有效化解產(chan) 能過剩的重要手段之一。”陳柏林說。

  展望未來,陳柏林認為(wei) ,水泥需求總量持續下降、企業(ye) 虧(kui) 損麵不斷擴大、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加重等,都將促使研究過剩產(chan) 能退出的產(chan) 業(ye) 政策提前啟動。“與(yu) 此同時,對有實力的大企業(ye) 來說,這將是一次市場整合的機會(hui) 。產(chan) 業(ye) 集中度持續提升、市場布局不斷優(you) 化和礦山資源整合,正是未來水泥行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祝君壁

  祝君壁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