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綠色金融多點開花 銀行業助力實體經濟低碳轉型

發布時間:2022-08-05 16:09: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今年以來,銀行業(ye) 持續助力實體(ti) 經濟綠色低碳轉型。信貸投放方麵,據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yu) 額19.5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40.4%。機製建設方麵,多家銀行也展開積極探索,如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日前分別發布《中國綠色債(zhai) 券原則》《環境信息披露報告》,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自覺以金融手段支持“雙碳”目標。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下一步,銀行業(ye) 將持續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完善綠色信貸體(ti) 係,提升綠色金融創新與(yu) 服務能力。

  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

  日前,在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中,不少銀行表示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是目前貸款投放的重點領域。

  “我們(men) 對綠色環保、清潔能源等產(chan) 業(ye) 加大了信貸支持力度,同時還為(wei) 有節能、降碳、減排等技術改造需求的企業(ye) 提供專(zhuan) 項信貸產(chan) 品,並提高了敞口額度。”某國有行北京分行信貸業(ye) 務專(zhuan) 員表示。

  “首先是確保綠色信貸的投放。”湖州銀行公司銀行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結合我們(men) 當地的地域特色,綠色信貸方麵主要投向全域生態整治項目、綠色工廠項目、建築行業(ye) 中符合綠色建築標準的企業(ye) 等”。

  除了在信貸金額方麵加大投放外,還有部分銀行下調了綠色信貸的利率水平。北京地區某股份行公司業(ye) 務部負責人表示:“綠色產(chan) 業(ye) 客戶是我們(men) 爭(zheng) 取的重點,對於(yu) 符合綠色信貸審批條件、符合國家戰略發展要求的企業(ye) ,我們(men) 會(hui) 采取降低50-100基點的利率優(you) 惠。”

  近年來,我國綠色貸款保持高速增長,據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2022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yu) 額19.5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40.4%,比上年年末高7.4個(ge) 百分點,高於(yu) 各項貸款增速29.6個(ge) 百分點。其中,投向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wei) 8萬(wan) 億(yi) 元和4.93萬(wan) 億(yi) 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2%。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chan) 業(ye)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和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貸款餘(yu) 額分別為(wei) 8.82萬(wan) 億(yi) 元、5.04萬(wan) 億(yi) 元和2.63萬(wan) 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32.2%、40.8%和62.8%。

  對此,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綠色信貸增速不斷加快,這反映出綠色信貸市場的需求巨大,市場主體(ti) 均有迫切的綠色轉型資金需求,而銀行綠色信貸業(ye) 務也逐漸成為(wei) 信貸業(ye) 務的重要增長點。

  機製引領

  今年6月,中國銀保監會(hui) 發布了《銀行業(ye) 保險業(ye) 綠色金融指引》,以引導銀行業(ye) 保險業(ye) 發展綠色金融,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中國銀保監會(hui) 還組織開展了綠色融資統計和綠色信貸自評價(jia) 。中國銀保監會(hui) 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介紹:“從(cong) 今年開始將綠色融資統計納入銀行業(ye) 非現場監管報表體(ti) 係,組織有關(guan) 銀行定期開展綠色信貸統計和自評價(jia) ,引導銀行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發展,加強對融資項目碳減排量等環境效益的測量、核算、監測和信息披露。”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發布綠色金融發展規劃,已將綠色金融提升至戰略高度。建設銀行日前發布2021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對此表示,建設銀行秉持綠色大局觀,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融入戰略發展,該行已先後設立綠色金融委員會(hui) 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製定和實施《綠色金融發展戰略規劃》和《服務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中國銀行於(yu) 7月末與(yu) 多部門聯合發布《中國綠色債(zhai) 券原則》,這是供市場主體(ti) 參考使用的綠色債(zhai) 券自律規則。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指出:“未來綠色債(zhai) 券市場的成長發展,不僅(jin) 需要各類市場要素的共同推動,更需要製度與(yu) 機製建設來保駕護航。”

  創新綠色金融產(chan) 品

  為(wei)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多家銀行與(yu) 旗下理財公司推出多款綠色主題類理財產(chan) 品。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與(yu) 低碳、ESG(環境、社會(hui) 與(yu) 公司治理)相關(guan) 的理財產(chan) 品共有159隻。

  “該類理財產(chan) 品將重點投資於(yu) 節能環保、清潔生產(chan) 、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產(chan) 業(ye) ,同時高度關(guan) 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普惠金融、精準扶貧、高質量發展等領域投資機會(hui) 。”某股份行產(chan) 品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此外,今年上半年還有多家銀行試水“碳賬戶”“綠色賬戶”等創新金融業(ye) 務。中信銀行副行長呂天貴介紹,“中信碳賬戶”是圍繞城市的碳普惠機製建設,讓用戶的綠色低碳行為(wei) 可計量、可追溯,推動綠色低碳廣泛融入民眾(zhong) 生活。“我們(men) 充分認識到綠色銀行建設的重大意義(yi) ,推動綠色金融體(ti) 係建設,探索製定綠色金融解決(jue) 方案。”他表示。

  目前還有部分銀行基於(yu) “碳賬本”業(ye) 務,提供信用卡額度升級、分期福利、銀行卡消費折扣、支付優(you) 惠、積分商城權益兌(dui) 換等個(ge) 人金融服務。

  下一步,多家銀行表示,將繼續提升綠色金融產(chan) 品創新與(yu) 服務能力,探索低碳轉型路徑,助力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持續完善綠色信貸體(ti) 係,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