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所大學撤銷“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問題在哪裏
在過去5年裏,一個(ge) 名叫“公共事業(ye) 管理”的專(zhuan) 業(ye) ,從(cong) 83所大學的名單上消失了。高校專(zhuan) 業(ye) 的撤銷和新增,實際是一項非常正常的事。根據教育部的規定,高校本科專(zhuan) 業(ye) 設置和調整,實行備案或審批製度,每年集中進行一次。最近一次是2022年3月,全國高校一共新增了31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與(yu) 此同時,撤銷了804個(ge) 專(zhuan) 業(ye) 。在這個(ge) 背景下來看待5年內(nei) 83所大學撤銷“公共事業(ye) 管理”專(zhuan) 業(ye) ,未必有那麽(me) 值得驚訝。畢竟,大學的專(zhuan) 業(ye) 設置確實要考慮與(yu) 時俱進,該新增的新增,該撤銷的撤銷,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內(nei) 在規律。
但是,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因何而撤,因何而增,卻應該被嚴(yan) 肅對待。比如,包括“公共事業(ye) 管理”專(zhuan) 業(ye) 在內(nei) ,高校撤銷專(zhuan) 業(ye) 的理由大多是“生源不足、教學質量不高、就業(ye) 質量不佳”。然而,如果說“生源不足、就業(ye) 質量不佳”還可理解為(wei) 是社會(hui) 觀念和需求產(chan) 生了變化,那麽(me) ,“教學質量不高”,是否說明高校在最初設立某個(ge) 專(zhuan) 業(ye) 時就屬於(yu) “衝(chong) 動”行事,根本就不具備足夠專(zhuan) 業(ye) 的能力?
有高校教師在談及“公共事業(ye) 管理”專(zhuan) 業(ye) 被撤銷的原因時指出:“主要是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大而全,空泛,特色不鮮明,主幹課程核心競爭(zheng) 力不強……最後培養(yang) 出來的學生,缺乏獨特的專(zhuan) 業(ye) 技能,也缺乏明確的就業(ye) 方向,連去哪個(ge) 單位實習(xi) 專(zhuan) 業(ye) 對口這樣的問題都很難回答”。從(cong) 此番解釋不難看出,至少在一部分高校,該專(zhuan) 業(ye) 在設立之初的必要性和科學性就是存疑的。或許,正因為(wei) 它好“糊弄”,所以成了一些高校追求專(zhuan) 業(ye) 擴張的優(you) 先選擇。
也就是說,一些專(zhuan) 業(ye) 的設置,並不是從(cong) 專(zhuan) 業(ye) 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yang) 的目的來考量,而主要是滿足學校的功利化目的,這顯然是一種本末倒置。同樣的,撤銷某個(ge) 專(zhuan) 業(ye) ,一些學校也可能更多是基於(yu) 自己的“小九九”。比如,從(cong) 就業(ye) 率來考慮某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去留,似乎成了一道“鐵律”。像最近就有地方提出,3年內(nei) 就業(ye) 率未達60%的專(zhuan) 業(ye) 停招。這或主要就是為(wei) 了避免影響學校和地方的就業(ye) 率考核。但其實,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就業(ye) 率低,並不一定是說社會(hui) 不需要這方麵的人才了,也可能是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能力不夠,未能真正向社會(hui) 輸送出符合專(zhuan) 業(ye) 要求的人才。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對專(zhuan) 業(ye) 的撤銷,顯然也應該有更周全的“專(zhuan) 業(ye) ”考慮。
不管如何,高校專(zhuan) 業(ye) 的設置與(yu) 撤銷,都應該有基於(yu) 專(zhuan) 業(ye) 本身發展的理由。首先應該明白,高校畢竟不同於(yu) 職業(ye) 培訓學校,它所培養(yang) 的人才應該要考慮社會(hui) 的需求,但是,契合社會(hui) 發展需要,不完全等於(yu) 就業(ye) 率高。比如,一些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的就業(ye) 率低,可能是因為(wei) 學校自身的培養(yang) 能力不夠,一些專(zhuan) 業(ye) 則本身屬於(yu) 基礎性學科,是為(wei) 了更高層次的研究做準備的,而不完全是為(wei) 了就業(ye) 。同樣的,如果高校設置新專(zhuan) 業(ye) ,也僅(jin) 僅(jin) 是看什麽(me) 流行就上什麽(me) ,而不是真正考慮學校的定位以及相應的專(zhuan) 業(ye) 師資力量,這顯然也是武斷的。
對於(yu) 高校專(zhuan) 業(ye) 來說,不論增加還是撤銷,都應該回歸最基本的學科發展規律和專(zhuan) 業(ye) 視角,而不僅(jin) 僅(jin) 是被就業(ye) 率的高低等外部因素牽著走,我們(men) 的學科發展才能少一些外行,多一些專(zhuan) 業(ye) ,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科學。
朱昌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