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顯著增加 套期保值受上市公司青睞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相關(guan) 上市公司麵臨(lin) 的經營風險上升,開展套期保值業(ye) 務以對衝(chong) 風險的需求顯著增加。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8月10日,A股已有465家上市公司發布套期保值業(ye) 務相關(guan) 公告,龍頭企業(ye) 參與(yu) 套保的廣度和深度持續增加。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套期保值對企業(ye) 規避市場價(jia) 格波動風險、穩定經營的作用愈發重要。不過,在評價(jia) 套保效果時,不能單方麵考核現貨市場或期貨市場的盈虧(kui) ,而是要期現結合綜合評價(jia) 。
龍頭企業(ye) 深度參與(yu)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已有46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970份關(guan) 於(yu) 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業(ye) 務的相關(guan) 公告。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涉及擬參與(yu) 期貨交易的資金合計已超3000億(yi) 元。
在465家涉足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中,多數在公告中披露了具體(ti) 的擬套保額度。其中,寧德時代、贛鋒鋰業(ye) 、陽光電源等行業(ye) 龍頭擬參與(yu) 金額都超過100億(yi) 元。而華友鈷業(ye) 、欣旺達、格力集團等多家龍頭企業(ye) 擬參與(yu) 額度也均超過50億(yi) 元。從(cong) 商品期貨品種看,企業(ye) 參與(yu) 銅、鋁、鋼材等金屬期貨品種套保居多;從(cong) 行業(ye) 分布看,電子、基礎化工、電力設備、機械設備等行業(ye) 的企業(ye) 數量比較多。
企業(ye) 運用套保管理風險成效如何?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李鳴鍾近日表示:“目前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四分之一的公司海外業(ye) 務收入占比超過20%,這些公司受大宗商品價(jia) 格、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較大。近十年來,深市共有約500家公司開展過套期保值業(ye) 務,那些連續規範開展套期保值業(ye) 務的公司,平均收益水平均高於(yu) 同行。”
另據國際掉期與(yu) 衍生工具協會(hui) 數據顯示,世界500強企業(ye) 中的上市公司有94%使用衍生工具。鄭州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王曉明不久前表示,為(wei) 更好提升抗風險能力,目前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利用期貨衍生品管理生產(chan) 經營風險,且呈現出三個(ge) 特征:一是上市公司參與(yu) 數量明顯增加,套保業(ye) 務額度的資金規模不斷提高。二是地域分布集中於(yu) 東(dong) 部沿海地區,製造業(ye) 上市公司風險管理需求旺盛。三是參與(yu) 方式呈現場內(nei) 場外協同、期貨期權並進、產(chan) 業(ye) 上下遊聯動等多元化發展態勢。
正確看待套保盈虧(kui)
套期保值對企業(ye) 規避市場價(jia) 格波動風險、穩定經營的作用毋庸置疑。金龍魚近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二季度公司實現利潤總額24.1億(yi) 元,較一季度上升266.1%;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為(wei) 18.6億(yi) 元,較一季度上升1526.0%。金龍魚將利潤上漲因素歸功於(yu) 衍生工具的運用。公司稱,2022年6月中下旬開始,公司主要原材料大豆及棕櫚油等大宗商品的價(jia) 格從(cong) 高位回落,衍生金融工具實現了收益,因而二季度利潤環比好轉。
但近期也有企業(ye) 發布套保巨虧(kui) 的公告。永茂泰7月發布公告稱,由於(yu) 金屬期貨價(jia) 格出現大幅波動,公司及子公司所買(mai) 入套期保值的鋁、銅、鎳期貨價(jia) 格呈下跌趨勢。自2022年1月1日起至6月30日下午收盤,公司及子公司期貨賬戶累計虧(kui) 損4039.74萬(wan) 元。
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套保大賺或套保巨虧(kui) 是誤讀。中州期貨鐵礦研究員粟茸琳表示:“套期後的資產(chan) 敞口價(jia) 值變動與(yu) 套期工具敞口價(jia) 值變動在相同會(hui) 計期間因方向相反,合並後的損益無限接近於(yu) 抵銷。因此,套期保值業(ye) 務的最終會(hui) 計結果可能出現對零值的微幅正負偏離,但不會(hui) 出現大幅盈利或虧(kui) 損。因此,上市公司公告披露套保巨虧(kui) 的,如果確實沒有投機,那就是沒有用套期會(hui) 計方法進行財務處理。”
國內(nei) 一家上市公司相關(guan) 人員表示,套期保值過程中,期貨端盈虧(kui) 容易被投資者關(guan) 注。“多數公司套保很難完全覆蓋被套期項目,因此財務處理時往往不能將期貨頭寸完全覆蓋現貨頭寸。有些公司甚至為(wei) 了簡捷方便,直接將期貨端盈虧(kui) 計入投資損益,雖然最終從(cong) 企業(ye) 經營利潤角度看實現了對衝(chong) ,但會(hui) 計處理上存在缺陷,容易被誤讀。”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