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童裝之都”疫情突圍三重奏:求生、脫困與謀變

發布時間:2022-08-11 15:2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湖州8月11日電(記者 施紫楠)經過2年時間適應疫情,童裝企業(ye) 弗蘭(lan) 尼爾(湖州)服飾有限公司創始人胡群雅原本準備在2022年“大幹一場”。

  然而,3月初企業(ye) 所在地浙江省湖州市吳興(xing) 區織裏鎮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ge) 童裝行業(ye) 被迫按下“減速鍵”。

  原材料供應困難、采購庫存大幅下滑、交通運輸受限……過難關(guan) 的不止胡群雅一人。眼下,全球疫情形勢依舊嚴(yan) 峻複雜,成為(wei) 製造業(ye) 發展進程中的一個(ge) 意外事件,也是對原有係統的一次“大考”。

  疫情衝(chong) 擊波下,中國製造業(ye) 該如何化危為(wei) 機、以變求變、突圍而上?記者走進集設計、加工、銷售、物流於(yu) 一體(ti) 的“中國童裝之都”織裏,探訪童裝企業(ye) 的求生、脫困與(yu) 謀變之路。

  全力應對:企業(ye) 苦練內(nei) 功升級“自救”

  胡群雅直言,疫情之初,企業(ye) 也曾“受過傷(shang) ”,在“賠本的買(mai) 賣”中苦苦堅持,“要想‘活下去’,‘小單快返’不失為(wei) 一個(ge) 好選擇。”

  疫情初期,該企業(ye) 便迅速對工作模式和架構做出調整,既然翻單機會(hui) 不多,那便積極加大首單成交量。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企業(ye) 財務呈良性趨勢。

  “這種時候,信心很重要。”胡群雅認為(wei) ,外部環境無法左右,但企業(ye) 付出總有回報。市場的良性反饋也給了她巨大信心,“下半年雖然會(hui) 很困難,但隻要產(chan) 品品質有保障,就不愁沒客戶。”

  接下來,該企業(ye) 打算在產(chan) 品研發、技術升級、市場銷售等環節加大投入,合理分配有限成本。

  製造業(ye) 紓困,企業(ye) 是主角。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織裏人用一根扁擔挑出“童裝之都”。如今,大小童裝企業(ye) 也在逆境中展現出強大生存韌性,紛紛開啟升級“自救”模式。

  和胡群雅一樣,浙江艾米西西服飾有限公司合夥(huo) 人黃昭輝也認為(wei) ,外部環境嚴(yan) 峻、麵臨(lin) 困境之時,正是倒逼企業(ye) 苦練“內(nei) 功”的好時機。

  疫情前,該企業(ye) 主要通過批發商在中國國內(nei) 進行內(nei) 銷、訂貨。2021年年底,企業(ye) 開始嚐試探索跨境電商,在2022年一季度完成了100萬(wan) 美元的營業(ye) 收入。

  “疫情暴發後,政府也幫我們(men) 引進了一些大的平台公司,專(zhuan) 門給我們(men) 做跨境電商培訓,給了我們(men) 滿滿的信心與(yu) 動力。”黃昭輝說。

  雖然眼下過著“緊日子”,但不少童裝企業(ye) 對未來仍充滿信心。

  精準施策:政府“出拳”助推紓困解難

  走進湖州織裏風度童子製衣廠,負責線上銷售訂單的打包員們(men) ,每分鍾就能完成一個(ge) 打包工作。

  “疫情防控期間,多虧(kui) 政府積極幫助我們(men) 打通運輸渠道,並跟銀行對接給了我們(men) 足夠的‘信用額度貸’,免擔保、利息低、速度快。”湖州織裏風度童子製衣廠董事長徐維鴻說。

  以1.4萬(wan) 戶童裝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和700億(yi) 元童裝年銷售穩坐中國最大童裝生產(chan) 基地,織裏童裝產(chan) 業(ye) 發展不易,也深知“產(chan) 業(ye) 強則經濟強”的道理。

  為(wei) 童裝企業(ye) 提供總計近6億(yi) 元人民幣“童裝助力貸”,設立1億(yi) 元人民幣童裝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為(wei) 穩住市場主體(ti) 、暢通內(nei) 外循環,該鎮通過提供“金融幫扶”“引導培訓”“退稅降負”等舉(ju) 措,為(wei) 企業(ye) 蓄勢充能。

  疫情衝(chong) 擊下,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如何保持穩定?織裏除“金融輸血”支持外,還打造“一對一”“點餐式”服務體(ti) 係,發揮“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協同效能,政企“手牽手”推動經濟加快複蘇。

  了解到湖州卓慕服飾有限公司急需辦理股權及經營範圍變更,吳興(xing)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織裏分局迅速為(wei) 其開通綠色通道,實行急事急辦、特事特辦。

  “這次變更對我們(men) 公司意義(yi) 重大,更為(wei) 我們(men) 下一步的貸款融資爭(zheng) 取到了寶貴的時間。”湖州卓慕服飾有限公司代理人說。

  “當好‘店小二’,真正幫助企業(ye) 紓困解難是我們(men) 應盡的責任與(yu) 義(yi) 務。”織裏鎮相關(guan) 負責人說,眼下,該鎮正引導轄區企業(ye) 多種方式拓展銷售渠道,激發產(chan) 業(ye) 新動能。

  係統重塑:產(chan) 業(ye) 謀篇布局再次“騰飛”

  往年三四月份,湖州南童魔服飾有限公司的童裝品牌“蒂薩納”都會(hui) 發布秋冬新品。2022年試水線上發布後,產(chan) 品訂單及銷量比2021年有所增長。

  為(wei) 突出重圍,該企業(ye) 還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如今在韓國已開設6家“蒂薩納”品牌專(zhuan) 賣店。

  “這給了我們(men) 很大信心,有了一定基礎,疫情過去後企業(ye) 將會(hui) 更加迅速地布局海外市場。”該企業(ye) 負責人顏烈榮今年準備再參加幾個(ge) 海外童裝展會(hui) ,讓織裏童裝真正走向世界。

  在疫情突發與(yu) 經濟下滑大形勢下,如何把握企業(ye) 生存和重塑增長戰略平衡,調整、重塑產(chan) 業(ye) 鏈以弱化風險,成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實現從(cong) 生存到恢複再到增長的必經之路。

  在湖州煜果果製衣廠倉(cang) 庫內(nei) ,一個(ge) 個(ge) 快遞包裹根據目的地被分成幾座“小山”,等待快遞小哥上門搬運、送往各地。

  “疫情對於(yu) 電商的衝(chong) 擊比實體(ti) 店小,但不確定性相對上升。”該企業(ye) 創始人烏(wu) 旭飛表示,疫情防控下的物流運輸不暢,導致企業(ye) 無法正常履約、及時向客戶交付產(chan) 品。

  烏(wu) 旭飛認為(wei) ,銷售渠道一直在變,隻有做強供應鏈模式,企業(ye) 才能更加長久。眼下,其正探索構建從(cong) 設計、研發、生產(chan) 、銷售、物流的數字化供應鏈體(ti) 係,打破空間阻隔,降低企業(ye) 成本,提升生產(chan) 效率。

  “困難時期,電商團體(ti) 都非常團結,互相幫忙,共享銷售渠道。”疫情帶給烏(wu) 旭飛最大的感觸,就是不管政府或企業(ye) ,所有人都在努力。

  如今,織裏童裝行業(ye) 已逐漸恢複往日生機。1月至6月,該鎮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固定資產(chan) 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5.28%和47%,實現逆襲“突圍”。(完)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