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擁抱開放迎機遇 惠企惠民共享發展紅利
人民網贛州8月10日電 (記者孫博洋)“不久前,社區工作人員發現有兩(liang) 個(ge) 小孩子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在水邊玩耍,工作人員就把孩子叫了回來,同時也對家長進行了教育,可家長說工作太忙家中無人照看,那時候起,社區就開始把解決(jue) 轄區內(nei) 的托幼問題提上了工作日程。”江西贛州南康區金贛社區文明實踐站實踐員李新紅告訴記者。
共享發展成果 群眾(zhong) 滿滿獲得感
在贛州南康區,記者走進了金贛社區文明實踐站。在這裏,居民感受到的不再是過去居委會(hui) 的“衙門味兒(er) ”,而是其樂(le) 融融的“家裏味兒(er) ”。
李新紅告訴記者,現在居委會(hui) 真正成為(wei) 了居民之家,平時沒事來這裏喝茶、參加活動的居民都更多了,在這個(ge) 過程中,居委會(hui) 與(yu) 居民的溝通交流更多了,黨(dang) 群幹群關(guan) 係也更密切了,社區治理的凝聚力也更強了。
記者看到,在金贛社區文明實踐站裏還設置了用於(yu) 理論宣講的“金贛大講堂”,老人兒(er) 童跳舞的活動室,以及可以托幼的“兒(er) 童港灣”。
李新紅介紹說,“兒(er) 童港灣”一周七天都會(hui) 開放,開放時間和社區工作時間一樣,但有時遇到家長臨(lin) 時有事不能來接,也會(hui) 延長開放時間。
“每天都會(hui) 有十幾個(ge) 孩子在這裏,來的孩子多是低年級小學生,社區誌願者會(hui) 陪著孩子讀書(shu) 、做遊戲,豐(feng) 富孩子的生活,也解決(jue) 了家長的後顧之憂。”李新紅說。
李新紅告訴記者,金贛社區成立於(yu) 2003年7月,社區成立近20年,一直處於(yu) 顛沛流離的狀態,居委會(hui) 曆經了5次搬遷,辦公條件差,甚至長期異地辦公,居民辦事十分不便。
去年,在南康區委的支持下,劃撥了300平米的辦公場所,並對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綜治中心等基層陣地進行了全麵整合,合理規劃空間布局,完善服務功能,全麵麵向群眾(zhong) 開放,群眾(zhong) 體(ti) 驗得到的較大的提升。
改善營商環境 市場主體(ti) 更活躍
市場主體(ti) 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jun) 。改善營商環境,完善服務體(ti) 係和標準,也成為(wei) 贛州踐行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之一。
在南康區市民服務中心,記者看到辦事大廳內(nei) 各種業(ye) 務辦理設備一應俱全,很多市民和企業(ye) 辦事人員身邊都有中心的幫辦工作人員,進一步提升了服務體(ti) 驗。
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市民服務中心設置了24小時自助服務區,提供不動產(chan) 信息查詢打印、贛服通自助辦事、發票申領、自助辦稅、政府信息公開、免費打印複印等自助辦事服務。這一服務讓企業(ye) 和市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辦事,不必再向過去一樣專(zhuan) 門安排時間或者請假來辦事了。
據了解,南康區市民服務中心集“行政審批、公共服務、智能辦稅、公共資源交易、普惠金融、家具全產(chan) 業(ye) 鏈服務、政策兌(dui) 現、幫辦代辦”等八大功能為(wei) 一體(ti) ,總麵積2.3萬(wan) 平方米,共進駐窗口單位35家,設置窗口121個(ge) ,入駐窗口及審批人員529人,納入辦理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項目1466項,企業(ye) 群眾(zhong) 初步實現“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
同時,南康區市民服務中心還推行了惠企政策集中兌(dui) 現改革,南康區政府製定了惠企政策兌(dui) 現工作方案和專(zhuan) 項資金管理辦法,各承辦單位全麵梳理了惠企政策兌(dui) 現事項,編製公布了《惠企政策清單》和《惠企政策一本通》,重新梳理惠企政策兌(dui) 現事項共計51項。並在市民服務中心二樓稅務大廳設立“惠企政策兌(dui) 現窗口”,所涉及的稅務審批、協調調度人員進駐窗口後台,推行“前店後廠”的審批服務模式,實現惠企政策兌(dui) 現和免稅退稅等業(ye) 務深度融合辦理。
在企業(ye) 開辦方麵,南康區進一步優(you) 化了企業(ye) 開辦程序,進一步推進企業(ye) 開辦與(yu) 注銷便利化改革,實施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受理將企業(ye) 營業(ye) 執照辦理、公章刊刻、首次申領發票、社保登記、公積金登記、銀行預約服務等企業(ye) 開辦六個(ge) 環節集成“一環半日”辦結。
據介紹,2021年,南康區新增市場主體(ti) 1.6萬(wan) 戶、日均新增45戶,總量突破10萬(wan) 戶,總量和增量均居江西全省前列。
擁抱大灣區 開放發展拓寬前行路
產(chan) 業(ye) 缺乏、封閉落後是很多人對革命老區的刻板印象,但是在贛州,這一刻板印象被打破了。
發展離不開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更要堅持開放的發展理念。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位於(yu) 江西“南大門”,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贛州,正在積極將自己打造成為(wei) 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
據了解,作為(wei) 大灣區聯動內(nei) 陸發展的直接腹地的贛州,提出了全麵對接、全麵融入、全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力推動基礎設施互通、產(chan) 業(ye) 互補、市場融合、資源共享,舉(ju) 全市之力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發展方向。2020年6月,江西省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幹政策措施》;2020年8月贛州市委、市政府出台《關(guan) 於(yu) 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意見》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建設工作列入縣(市、區)高質量發展考評和市直(駐市)單位績效考核體(ti) 係。
而在2021年1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深度參與(yu)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研究建立發達省市與(yu) 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機製。2022年3月,國務院批複同意《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提出支持深圳市加強與(yu) 贛州市對口合作。同年5月,國務院批複同意、國家發改委印發《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確贛州與(yu) 深圳開展對口合作這也讓贛州乘上大灣區發展的東(dong) 風,成為(wei) 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的契機。
在一係列政策的推動下,贛州“引進來走出去”的步伐越邁越大。在產(chan) 業(ye) 協作方麵,2022年上半年,全市新簽約引進大灣區項目163個(ge) ,總投資額突破1100億(yi) 元,其中百億(yi) 元以上項目1個(ge) ,20億(yi) 元以上重大項目15個(ge) 。而在今年6月29日正式下線第一台產(chan) 品的格力電器(贛州)智能製造基地,是贛州引入的第一家500強企業(ye) ,項目從(cong) 洽談、簽約到開工建設僅(jin) 用時75天,創造了500強企業(ye) 落戶江西的最快速度。
在平台合作方麵,贛(州)深(圳)城際高速貨運班列“融灣號”在贛州國際陸港開通後,全程運行平均時間將壓縮至6小時,實現貨運班列城際化、快捷化。在去年穩定開行粵港澳大灣區方向鐵海聯運班列同比增長七成多的情況下,今年前5個(ge) 月,又同比增加27.84%,自開通以來至今年5月,贛州國際陸港穩定運行至粵港澳大灣區鐵海聯運“三同”班列(進境與(yu) 沿海同價(jia) 到港、出境與(yu) 沿海同價(jia) 起運、通關(guan) 與(yu) 沿海同樣效率)累計2665列,占比68%。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