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國內最大集裝箱超算中心正式接入“中國算力網”

發布時間:2022-08-16 09:44:00來源: 科技日報

  8月15日,科技日報記者從(cong) 武漢超算中心獲悉,該中心正式接入“中國算力網”。此前,武漢超算中心三層箱體(ti) 結構已封頂,正安裝玻璃幕牆龍骨,同時進行設備及管線聯調。這也是我國最大的集裝箱超算中心。

  超級大腦“並網”服務

  武漢超算中心首期算力將達到50P,整體(ti) 按照200P算力進行規劃設計,是光穀科學島起步區的引爆項目。武漢超算中心負責人羅慶介紹,50P算力,相當於(yu) 10萬(wan) 台高性能計算機的算力,其技術底座是由數萬(wan) 核鯤鵬處理器內(nei) 核以及數千張加速卡構成。

  “中國算力網”是在國家“東(dong) 數西算”工程與(yu) 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布局下,鵬城實驗室按照國家有關(guan) 部委要求推進的算力網絡計劃。“中國算力網”廣泛聯合國家級智算中心、超算中心及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推動全國大型算力的協同調度與(yu) 高效計算,更好服務“東(dong) 數西算”重大戰略。

  目前,從(cong) 東(dong) 到西、跨越南北,已有北京、西安、南京、韶關(guan) 、武漢、濟南、青島等多地算力平台接入中國算力網,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和武漢超算中心均接入該計劃。

  今年,“東(dong) 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麵啟動。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yu) 技術學院院長馮(feng) 丹教授認為(wei) ,作為(wei) 數字中國建設的地理中心和網絡中心,武漢接入“中國算力網”,將有利於(yu) 完善“東(dong) 數西算”梯級算力調度體(ti) 係,更好利用武漢科教人才相對優(you) 勢,如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在分布式計算、海量存儲(chu) 、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大數據技術等方麵具備較強科研能力。

  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二期於(yu) 今年2月建成投用,算力增長至200P。今後,武漢超算中心及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將形成合力,打造AI+HPC的多樣化算力集群,賦能千行百業(ye) ,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集裝箱數據中心或成主流

  武漢超算中心結構形式為(wei) 預製模塊化集成安裝和鋼結構兩(liang) 部分,其中數據機房部分采用預製模塊化集成安裝。

  羅慶介紹,中心采用預製模塊化箱體(ti) 建設,共61個(ge) 預製化模塊箱體(ti) ,每個(ge) 箱體(ti) 長約12.2米,寬約3.5米,高約4.2米,拚裝時分為(wei) 三層,每層約20個(ge) 箱體(ti) 。

  為(wei) 何選擇集裝箱形式修建?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龔正介紹,該中心采用華為(wei) 公司的預製模塊化集成安裝,箱體(ti) 設計時,已將所有設備、橋架、管線等內(nei) 容進行落位設計,建立BIM模型,將有幹擾的地方進行模擬預設,達到最優(you) 配置。集裝箱生產(chan) 過程中做好相應預留。同時,項目土建和設備集成安裝同時進行,大大縮減建設周期。

  龔正說,華為(wei) 以龐大技術團隊為(wei) 支撐,在集裝箱集成解決(jue) 方案上走在全國前列,這些方案與(yu) 傳(chuan) 統建設模式相比減少了後期落位、優(you) 化、再落位的工序,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預製模塊化超算中心建設項目,他們(men) 正在和華為(wei) 一起探索這種建設模式。未來,隨著BIM模式成熟,數據中心會(hui) 更多采用集裝箱模式安裝。

  據介紹,武漢超算中心是全國首個(ge) 集人工智能和超算的多樣化雲(yun) 服務化算力集群、全國首個(ge) 統籌科研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超算高質量發展示範高地,紮根武漢、麵向華中,融合AI(人工智能)與(yu) HPC(高性能計算)兩(liang) 種算力資源,在技術先進性與(yu) 服務便利性方麵有優(you) 勢。

  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吳 非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