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實踐探尋真知,大學生暑期走入“社會大課堂”

發布時間:2022-08-16 09:54:00來源: 新京報

  8月,天津大學“宕繪青春”實踐隊來到甘肅省宕昌縣官亭鎮,用一麵麵色彩斑斕的牆繪扮靚新農(nong) 村;北京建築大學的十幾名師生和專(zhuan) 家學者一起,研究石碑碑文智能識別與(yu) 虛擬修複,揭開正陽橋疏渠記碑的神秘麵紗;中央財經大學學子走訪行業(ye) 主管部門、高新技術企業(ye) ,研究數字經濟如何更好地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這個(ge) 暑假,各大高校學生們(men) 走出“象牙塔”,在“社會(hui) 大課堂”中開啟實踐課題、探索真知。

  社會(hui) 實踐對於(yu) 增強學生社會(hui) 責任感、勇於(yu) 探索的創新精神、善於(yu) 解決(jue) 問題的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yu) 此同時,如何用好社會(hui) 實踐這塊“試驗田”,避免“形式化、走過場”,真正提升社會(hui) 實踐育人實效,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

  實踐內(nei) 容和形式不斷豐(feng) 富完善

  調研訪談、職業(ye) 體(ti) 驗、助農(nong) 興(xing) 農(nong) 、創業(ye) 實踐……同學們(men) 結合專(zhuan) 業(ye) 所學,深入到不同領域的基層和一線,在實踐中探尋自我價(jia) 值,大學生暑期社會(hui) 實踐內(nei) 容和形式也在不斷豐(feng) 富和完善。

  “一起雲(yun) 實踐!在這次直播中,我們(men) 將跟隨清華大學紅回秭歸支隊踏上非遺小巷,探索非遺傳(chuan) 承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結合的奧秘,如果有條件,也可以線上和我們(men) 一起製作哦!”近日,清華大學發布“雲(yun) 實踐”直播預告。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除了實地體(ti) 驗、走訪調研、理論宣講等實踐形式外,“雲(yun) 實踐”也越來越多地成為(wei) 大學生的實踐形式之一。在互聯網技術加持下,學生們(men) “雲(yun) 組隊”“雲(yun) 調研”“雲(yun) 訪談”“雲(yun) 直播”,還有高校利用新媒體(ti) 平台創新推出“雲(yun) 課堂”“雲(yun) 展廳”“雲(yun) 展覽”等等,為(wei) 學生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提供了更為(wei) 便捷多元的途徑。

  《教育部等部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幹意見》中明確,社會(hui) 調查、生產(chan) 勞動、誌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hui) 實踐活動是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ti) 。要倡導和支持學生參加生產(chan) 勞動、誌願服務和公益活動,鼓勵學生在完成學業(ye) 的同時參加勤工助學,支持學生開展科技發明活動。

  根據中宣部等五部門的通知,今年的“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重點團隊包括5個(ge) 類別:理論普及宣講團、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團、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團、發展成就觀察團、民族團結實踐團。

  其中,理論普及宣講團是通過麵對麵、小範圍、互動式宣講,講透創新理論、講好發展成就、講清形勢任務、講明發展前景。例如,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組建“百年正青春”宣講團,深入小學課堂、社區居民等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宣傳(chuan) 生態文明思想,宣傳(chuan) 科普知識。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團是依托各地紅色資源,開展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體(ti) 悟紅色文化等多種形式活動。例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開展了“百年潮湧,紅韻呂梁:新時代的紅色基因傳(chuan) 承”主題實踐活動,大學生們(men) 深入山西呂梁市,依托該地區豐(feng) 富的紅色資源進行黨(dang) 史學習(xi) 、紅色故事宣講、與(yu) 老黨(dang) 員對話等,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宣傳(chuan) 紅色文化,並在實踐中體(ti) 悟國情民情。

  到田地裏插秧體(ti) 驗農(nong) 活、認識作物,利用影視專(zhuan) 業(ye) 能力幫助當地拍攝旅遊宣傳(chuan) 片、建短視頻宣發平台,給當地的孩子們(men) 開展傳(chuan) 媒小課堂……在這個(ge) 暑假,中國傳(chuan) 媒大學28名學生來到了內(nei) 蒙古自治區興(xing) 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察爾森嘎查,開啟了形式多樣的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這項實踐屬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團,幫助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改善基礎設施,美化鄉(xiang) 村環境,提升鄉(xiang) 風文明,促進鄉(xiang) 村公共服務,講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故事。

  發展成就觀察團是以中國大地為(wei) 課堂,組織青年學生在社會(hui) 觀察、國情考察、基層治理參與(yu) 、特色產(chan) 業(ye) 調研、學習(xi) 體(ti) 驗中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國發展變化。例如,中國人民大學首期“治國理政”計劃研究生“眼睛下看、身子下沉”,親(qin) 身體(ti) 驗基層治理的酸甜苦辣。

  民族團結實踐團則是組織內(nei) 地大學生到新疆、西藏等地開展國情考察、地球第三極保護行動等社會(hui) 實踐活動,幫助和引導青年學生通過實地調研和觀察,深入了解民族團結現狀,當好民族團結的宣傳(chuan) 者、示範者和踐行者。今年,清華大學“夢之網”公益實踐項目隊員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布魯克鎮,為(wei) 當地寄宿製學校更新照明係統,開展支教活動,對當地校園及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問題進行走訪調研,為(wei) 新疆民族團結建設工作貢獻力量。

  謹防“形式主義(yi) ”“擺拍走秀”

  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如何評價(jia) 考核?《教育部等部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每個(ge) 本科生在學期間參加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時間累計應不少於(yu) 4周,研究生、高職高專(zhuan) 學生不少於(yu) 2周,每個(ge) 學生在學期間要至少參加一次社會(hui) 調查,撰寫(xie) 一篇調查報告。

  在考核管理方麵,上述文件提到,教育部門要把實踐育人工作作為(wei) 對高校辦學質量和水平評估考核的重要指標,各高校要製定實踐育人成效考核評價(jia) 辦法,切實增強實踐育人效果。

  記者注意到,在不少高校,學生參加寒暑假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可以獲得學分,但不同高校的詳細考核規則存在差別。

  根據南京工業(ye) 大學2014年11月印發的《關(guan) 於(yu) 本科生培養(yang) 計劃中社會(hui) 實踐學分認定及成績評定的實施細則》,“社會(hui) 實踐”是本科生培養(yang) 計劃中的一門必修課程,計3個(ge) 學分。本科生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活動可獲得相應實踐學時,累計獲得150個(ge) 實踐學時後獲得3個(ge) 學分;2018年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發布的《第二課堂成績單(Ⅱ類學分社會(hui) 實踐)認定及評定管理暫行辦法》則顯示,學生累計獲得120個(ge) 實踐學時後可獲得2個(ge) 社會(hui) 實踐學分。未如期修滿2個(ge) 社會(hui) 實踐(必修)Ⅱ類學分的,將延期畢業(ye) 。學生後續每增加35個(ge) 實踐學時,可增加1個(ge) 社會(hui) 實踐學分,直至積滿5個(ge) 社會(hui) 實踐學分。

  在利用多種激勵措施的同時,也應謹防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淺嚐輒止、流於(yu) 形式等問題的出現。

  如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真本事?相關(guan) 文件要求注重將社會(hui) 觀察、知識積累、實踐思考等成果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建設性意見和舉(ju) 措,引導青年學生實踐出真知、實踐長真才。天津大學團委副書(shu) 記李霞介紹,學校打造了有針對性的社會(hui) 實踐課程,讓學生了解理論知識、學會(hui) 調研。

  ■ 學校經驗

  天津大學

  開發專(zhuan) 門課程、打造實踐品牌 讓大學生實踐更“走心”

  8月,甘肅省宕昌縣官亭鎮,勞作一天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沒有著急回家,而是聚在高高的院牆下駐足圍觀:村裏原本光禿禿的牆體(ti) 來了個(ge) 大變樣,天津大學智算學部宕繪青春實踐隊來到這裏開展暑期實踐,將一麵麵色彩斑斕的牆繪“帶”進了村裏,扮靚新農(nong) 村。

  這是該校暑期實踐活動的一個(ge) 縮影。從(cong) 2015年創建“行走的實踐課”到如今兩(liang) 門實踐課進入選修課序列,天津大學團委副書(shu) 記李霞介紹,學校曆來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知識、練技能,如今不僅(jin) 從(cong) 數量上形成了每年上千支隊伍,也建立了質量過硬的實踐課程以及可以傳(chuan) 承的品牌型實踐團隊,成為(wei) 了校園內(nei) 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教育活動。

  采寫(xie) /新京報記者 劉洋

  打造實踐項目“金字招牌”

  “我們(men) 的目標是鼓勵大家廣泛開展社會(hui) 實踐,比如誌願服務、走訪調研、支教科普、為(wei) 醫護子女補課等,學生實踐結束後要提交一份實踐報告,不會(hui) 要求的特別條條框框,隻要走出去就是成功的。”李霞認為(wei) ,學校對於(yu) 學生實踐內(nei) 容的門檻並不是很高,隻要主動參與(yu) 了社會(hui) 實踐都可以獲得相應學分,但如果學生想在這份履曆上有一個(ge) 更好的成績,希望加分、評優(you) 、拿獎,那就要參與(yu) 更有社會(hui) 影響力、能服務到更多人的實踐項目。

  天津大學將社會(hui) 實踐納入學生綜合評價(jia) 之中,鼓勵本科生在大學四年內(nei) 至少開展一次社會(hui) 實踐活動,可以拿到第二課堂的學分。“第一課堂的成績體(ti) 現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和保研結果,第二課堂則能夠體(ti) 現學生綜合素養(yang) ,是一個(ge) 經曆的認證。”李霞說道。

  吸引學生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天津大學不斷打造品牌社會(hui) 實踐項目,其中,“興(xing) 學之路”實踐項目便是成功案例。2017年起,在精準扶貧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背景下,該實踐項目正式啟動,目標是在五年之內(nei) 為(wei) 全國教育資源匱乏地區中小學建立100間包括美術教室、科技教室、電教室、體(ti) 育室、課外活動室在內(nei) 的夢想教室。

  “2020年,我們(men) 全國第100間夢想教室在甘肅省宕昌縣大寨九年製學校建成,從(cong) 一個(ge) 學校的空屋子到繪製粉刷成太空感的牆麵,教室裏彩色的書(shu) 架、多媒體(ti) 設備的布置和調試,都是我們(men) 學生自己做的。”李霞表示,實踐項目還得到了校友會(hui) 的資金支持,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裏已經實現了目標。

  學生自主招募實踐隊成員

  李霞回憶,從(cong) 支教到建立夢想教室的想法源自學生的社會(hui) 實踐經曆,學生在宕昌縣教育扶貧的實踐中發現,有些家長並不重視教育,很多孩子初中讀完便外出打工賺錢,“家長認為(wei) 這是最快的變現方式,我們(men) 就集體(ti) 備課做了很多課程,核心目的就是告訴他們(men) ,繼續深造、讀書(shu) 會(hui) 讓他們(men) 的生活有更好的改變。”

  隨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不斷推進,大家發現當地的硬件設施越來越好了,翻建了校舍、增添了教室,但師資力量仍難有效跟進,“新教室沒人用,都蒙了層灰。”於(yu) 是,實踐隊決(jue) 定建立“夢想教室”,用遠程的方式進行支教。

  “現在不僅(jin) 寒暑假學生們(men) 會(hui) 自發組隊赴當地支教,日常也會(hui) 開展實踐,比如最近還開了一場‘雲(yun) 課堂’,在線教學。”李霞介紹,這實現了“不走的支教”,“不再是熱熱鬧鬧來一個(ge) 星期,走的時候孩子們(men) 很失落。”

  李霞介紹,像這樣的實踐隊在學校還有很多。比如深入四川的納咪實踐隊學生們(men) 為(wei) 當地孩子們(men) 建立了“海拔最高的籃球場”,將體(ti) 育服務帶到當地,如今最早一批受益於(yu) 支教的孩子中,有人回到母校教書(shu) ;建築學院的學生們(men) 利用所學專(zhuan) 業(ye) 挖掘“紅色建築”的建設特點等資料,即將形成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出版……

  如今,這些實踐隊已經起到了傳(chuan) 幫帶的作用,每年學生們(men) 會(hui) 自主選拔隊長、招募隊員,一代代將實踐經驗傳(chuan) 播下去,並實現“時間覆蓋全年,地域覆蓋全國,人員覆蓋全校,服務覆蓋全程”的長效機製。

  開發專(zhuan) 門的“實踐準備課”

  如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真本事?李霞介紹,出發之前,學校打造的實踐課程,首先讓他們(men) 了解理論知識、學會(hui) 調研,才不會(hui) 落入“實踐變旅遊”形式化的誤區。

  “2015年創建實踐課堂之初,實踐隊出發前同上一堂課,幾千個(ge) 學生把一個(ge) 大禮堂都坐滿了,實踐的麵也很廣,課程難以覆蓋到方方麵麵,於(yu) 是我們(men) 就探索如何精準化、精細化地建設實踐課程。”李霞介紹,目前已經開發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青春實踐》、《家鄉(xiang) 民俗學》兩(liang) 門頗具針對性的實踐課,讓學生的實踐更專(zhuan) 業(ye) 化。

  其中,《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青春實踐》由校團委和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聯合開發,主要麵向赴鄉(xiang) 村實踐的學生。“很多學生都是在城市裏長大的,壓根兒(er) 都不知道鄉(xiang) 村有哪些層級、村幹部是幹嗎的,這堂課會(hui) 進行多個(ge) 模塊的培訓。”李霞介紹,實踐課會(hui) 講述國家關(guan) 於(yu) 農(nong) 村的政策、基層治理、村委會(hui) 的運行及其機製、實踐報告撰寫(xie) 等,“給學生講明白了之後,大家再去,心裏便有譜兒(er) 了”。

  《家鄉(xiang) 民俗學》由“工筆重彩研究所”的老師們(men) 承擔教學,老師們(men) 會(hui) 給學生們(men) 講民俗學,並發動學生回鄉(xiang) 開展“非遺口述史”社會(hui) 實踐。出發前,老師會(hui) 培訓學生如何記錄口述史,如何搜集資料,學生們(men) 會(hui) 在寒暑假期間尋找當地的非遺傳(chuan) 承人,采訪、調研取得素材,回來整理文稿材料,形成課程成果。

  如今,這兩(liang) 門課程已經成了學生們(men) 第一課堂的選修課,每次都會(hui) 被選滿。

  “如果說這些實踐給學生們(men) 帶來什麽(me) ?我想就是讓學生更加自信了。原來學校的教育停留在理論上,通過實踐,他們(men) 打心眼裏覺得你說的是對的,這對學生樹立未來人生目標也有正麵影響。”李霞表示,未來,學校將圍繞實踐活動建設更專(zhuan) 業(ye) 化的實踐類課程,作為(wei) 第一課堂的選修課。

  相關(guan) 政策

  2004年8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要建立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保障體(ti) 係,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製,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nong) 群眾(zhong) 中去。

  2005年2月

  ●中宣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的意見》

  對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教學、社會(hui) 調查、生產(chan) 勞動、社會(hui) 服務、科技發明、勤工助學等類型的實踐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

  2012年1月

  ●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教育部等部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幹意見》

  對新時期高校實踐育人工作進行全麵部署,重點強調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加大經費投入等。

  2016年11月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關(guan) 於(yu) 印發《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針對學習(xi) 就業(ye) 創業(ye) 、創新創造實踐等需求,借鑒“第一課堂”的做法,加強與(yu) 學校、政府有關(guan) 職能部門以及社會(hui) 機構合作,推行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製度。

  2022年6月

  ●中宣部等5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2022年全國大中專(zhuan) 學生誌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通知》

  各地各高校要通過團支部發動,精準覆蓋,力爭(zheng) 讓每一名大中專(zhuan) 學生在校期間都能參加至少一次社會(hui) 實踐活動。

  2022年7月

  ●共青團中央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服務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專(zhuan) 項工作的方案》

  將重點幫扶縣作為(wei) 全國“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重點縣區,加強對縣級團委開展“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工作協調、資源支持等。

  采寫(xie) /新京報記者 馮(feng) 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