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運河第一閘”附近將添城市會客廳

發布時間:2022-08-16 15:24: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曹政)市發改委近日批複了紫竹院街道城市公共空間更新改造項目實施方案。未來,被稱為(wei) “運河第一閘”的廣源閘遺址周邊,將打造一處兼具文化底蘊與(yu) 現代風采的城市公共會(hui) 客廳。

  廣源閘位於(yu) 海澱區紫竹院街道廣源閘路與(yu) 南長河的交匯處,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它是元代通惠河上遊的頭閘,人稱京城“運河第一閘”,也是長河這條皇家水上禦道的重要水閘,因水而聚,因文化而興(xing) 。新建的公共空間位於(yu) 紫竹院街道南部區域,地處廣源閘路與(yu) 萬(wan) 壽寺路交會(hui) 處,建設總麵積1489平方米。“該項目將以龍王廟保護線為(wei) 界,對周邊區域進行整體(ti) 改造提升,通過豐(feng) 富景觀樹種,提供休憩座椅、綠色廊架等,打造功能複合、動靜分區明顯的多元化街角空間。”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公共空間如何利用周邊資源?紫竹院街道具有“一河一院一館六遺產(chan) ,八校七所四團四高端”的資源特色,皇家文化、運河文化和民俗文化在這裏多元交融,區域文化優(you) 勢突出。因此,項目在設計實施中,也將有機結合河閘廟岸曆史元素,讓空間成為(wei) 區域文化新的承載地。

  結合地塊實際,設計師精心打造一條“蜿蜒的長河”形態靈動地串聯整個(ge) 空間,通過“河”的流淌與(yu) 變化串聯帶動空間的立體(ti) 化延伸和時空的延展。項目建成後,“蜿蜒的長河”在夜間將營造出“河水流動”效果,激發光與(yu) 人、光與(yu) 景、光與(yu) 光的互動,形成特色夜間景觀,配合玻璃上的運河文化雕刻,用科技手段展現長河曆史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發展。景觀牆上的浮雕河道及船舶畫卷吸引行人駐足,如果用力踩下地板,還能“點亮”大小不一的船舶,以趣味體(ti) 驗增強民眾(zhong) 對曆史文化的感知。

  針對場地附近複雜的交通現狀,設計師依托交通及地形,在場地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設計多處文化牆,建立有效的空間分割,並配合植物種植形成多層次立體(ti) 化的空間隔離,也避免場地活動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