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把婚前房產留給父母 廣深年輕人立遺囑增速快

發布時間:2022-08-18 14:55:00來源: 廣州日報

  把婚前房產(chan) 留給父母 廣深年輕人立遺囑增速快

  廣州公證處今年已受理的公證遺囑中“80後”“90後”占比升至10%

  老年群體(ti) 依然是“主力軍(jun) ” 律師呼籲各方助老人破解遺囑“執行難”

  遺囑事關(guan) “身後事”,也事關(guan) 家庭和睦。

  連日來,記者走訪廣深兩(liang) 地的公證處、遺囑庫以及律師事務所發現,近年來在遺囑繼承方麵也出現一些新趨勢和新情況。

  廣州公證處辦公室副主任何思明向記者介紹,自從(cong) 民法典實施以來,公證遺囑的數量呈逐年增多趨勢,今年至今廣州公證處及各辦證處共為(wei) 市民受理公證遺囑1萬(wan) 多份;而深圳遺囑庫自2016年設立以來,至今總遺囑數已超過兩(liang) 萬(wan) 份。

  長期從(cong) 事社區調解工作的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dong) 穗恒律師事務所主任林淑菁律師介紹,最近兩(liang) 年,關(guan) 於(yu) 遺囑方麵的谘詢和調解業(ye) 務明顯增多,在她看來主要是市民財富增多和遺囑意識增強了;在深圳遺囑庫擔任公益律師的揭由敏則告訴記者,雖然老年人依然是立遺囑的“主力軍(jun) ”,但如今年輕人立遺囑的增長速度也非常快,不少“80後”“90後”乃至“00後”紛紛提前做好遺囑安排,將名下的房產(chan) 、存款等留給父母或伴侶(lv) 。

  新趨勢:

  更多“80後”“90後”開始考慮“身後事”

  何思明介紹,這些年到廣州公證處辦理遺囑業(ye) 務的人群結構呈現出新特點。第一,“80後”“90後”立遺囑的比例逐年上升,已由過去的1%上升到如今的10%。“現在30歲的年輕人來立遺囑,我們(men) 也一點都不覺得奇怪。”何思明表示,從(cong) 立遺囑趨向年輕化現象來看,體(ti) 現了青年人勇於(yu) 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第二,遺囑中分配的財產(chan) 種類越來越多,除了傳(chuan) 統的房、車、存款外,股權、合同權益、理財產(chan) 品等財產(chan) 也逐漸增多,不少人的遺囑中甚至還有微信號、遊戲賬號等虛擬財產(chan) 。“像一些80後的遺囑中,有相當一部分涉及公司股權、基金等,將來遺囑中涉及的財產(chan) 還會(hui) 越來越複雜,比如各種各樣的知識產(chan) 權。”

  深圳遺囑庫是由深圳市老年協會(hui) 發起,經深圳市民政局批準,深圳市幸福和諧繼承服務中心創立的非營利性公益項目。深圳市幸福和諧繼承服務中心理事長閔齊雙告訴記者,遺囑中涉及不動產(chan) 的占比88%,盡管較三年前降低4個(ge) 百分點,但仍占絕大多數。閔齊雙注意到,60歲以下的遺囑辦理群體(ti) 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其中30歲以下立遺囑人群占比增長速度最快,從(cong) 2019年的1.97%飆升至2021年的5.38%,增長近1.5倍,人數增長超過3倍。

  “父母為(wei) 我婚前買(mai) 房

  我立遺囑留給他們(men) ”

  揭由敏律師告訴記者,遺囑庫目前接待過的最小立遺囑人是22歲的小美(化名)。小美勤學上進,考取了國內(nei) 某985名校,畢業(ye) 後又申請到了海外研究生。“小美擔心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ge) 先來,於(yu) 是她在出國前來到深圳遺囑庫。”工作人員起初以為(wei) 她是為(wei) 父母谘詢立遺囑,但小美平靜地說:“我要立遺囑,將名下房產(chan) 留給母親(qin) 。”

  原來,小美父母離異,她一直跟母親(qin) 生活,小美的房產(chan) 由母親(qin) 出資購買(mai) 。小美了解到,如果未提前留下遺囑,萬(wan) 一自己不幸身故,她父親(qin) 也能分得房產(chan) 。小美不願為(wei) 母親(qin) 添麻煩,便立下遺囑提前做好安排。

  閔齊雙分析,相對老年人而言,年輕人具有更強烈的財產(chan) 規劃意識及法律思維。“年輕人具備一定的知識結構,對遺囑的作用和意義(yi) 有著正確的理解。”閔齊雙表示,在年輕人所立遺囑中,涉及父母出資的房產(chan) ,為(wei) 了未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往往會(hui) 通過立遺囑提前分配財產(chan) 。

  閔齊雙也發現,對未來婚姻的風險認知,也促使一部分年輕人提前訂立遺囑,以規避將來因婚姻狀況變化所導致的財產(chan) 糾紛。小清(化名)是家中的獨生女,從(cong) 小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畢業(ye) 後在某知名企業(ye) 就職。為(wei) 了讓女兒(er) 在深圳紮根,小清父母出資為(wei) 她購買(mai) 了一套商品房。去年底小清和男友結婚,但她為(wei) 了給父母一個(ge) 保障,便將名下的房產(chan) 通過立遺囑的方式留給父母。小清認為(wei) ,房子本來就是父母買(mai) 給她的,萬(wan) 一她有什麽(me) 意外,也應該由父母繼承。不過小清也表示,隨著婚姻的加固和子女的出生,這份遺囑可能還會(hui) 有所調整。

  “90後”瀟瀟(化名)身體(ti) 健康,沒有疾病,是一名全職媽媽。她近期也來到深圳遺囑庫,將名下的一套婚前房產(chan) 留給父母和孩子。閔齊雙告訴記者,40歲以下中青年人立遺囑,父母與(yu) 子女同為(wei) 首選繼承人,其中30歲以下人群指定父母繼承財產(chan) 的占比超過9成。她認為(wei) ,未來中青年立囑人群占比還會(hui) 進一步提升。

  有年輕人將存款

  留給母親(qin) 、弟弟或男友

  閔齊雙告訴記者,除了不動產(chan) 以外,存款、股票、理財產(chan) 品和車輛也是中青年人群的主要財產(chan) ,如今也成了遺囑的分配對象。揭由敏告訴記者,她曾接待過一名25歲的女孩菲菲(化名),其名下並無房產(chan) ,隻有一張工資卡。為(wei) 了表達對母親(qin) 的愛意,菲菲將自己為(wei) 數不多的存款通過立遺囑的方式分配給母親(qin) 。

  揭由敏還接待過一名客戶,立遺囑將遺產(chan) 留給了男友和弟弟。未婚的小閩(化名)沒有房產(chan) 但有存款。她和男友在大學畢業(ye) 後到深圳打拚,如今已經攜手走過了5個(ge) 年頭,兩(liang) 人感情穩定。因為(wei) 還沒有結婚,男友不會(hui) 獲得財產(chan) 繼承權。而小閩的父母健在,按照法定繼承,隻要父母健在,她弟弟無繼承權,但小閩表示,假如自己發生意外離開了,希望可以由弟弟作為(wei) 遺囑的執行人。考慮到父母年邁,萬(wan) 一她離開後男友也可能會(hui) 選擇新的生活,小閩在遺囑中也為(wei) 男友保留了一部分存款,然後將絕大部分存款留給了自己的弟弟。

  未生育子女家庭

  伴侶(lv) 相互繼承財產(chan)

  揭由敏告訴記者,在訂立遺囑的人群中,未婚的中青年和未生育的家庭也越來越多。

  “未婚的中青年和未生育的家庭主要集中在31歲~50歲,且對於(yu) 財產(chan) 規劃有著更加明確的觀念和需求。”揭由敏告訴記者,對於(yu) 未生育的家庭,由於(yu) 沒有子女,會(hui) 將立囑重心更多地放在自己及父母的養(yang) 老保障問題上。而未生育子女的家庭在立遺囑時,伴侶(lv) 相互繼承的情況最為(wei) 常見。

  揭由敏告訴記者,一對接近50歲、未生育子女的夫妻,由於(yu) 沒有子女,他們(men) 來到深圳遺囑庫,提前做好遺產(chan) 的分配方案:如果父母健在,將部分財產(chan) 分給雙方的父母,保障晚年他們(men) 能夠過得體(ti) 麵和從(cong) 容。結婚二十多年,這對夫妻相濡以沫,在深圳打拚了一番事業(ye) ,在訂立遺囑時,大部分財產(chan) 都是留給了彼此。

  “主力軍(jun) ”:

  廣州公證處、深圳遺囑庫60~70歲立囑人占比近五成

  公證遺囑是遺囑的重要形式,廣州公證處是市民辦理公證遺囑的重要場所。何思明介紹,這些年到廣州公證處辦理遺囑業(ye) 務的人群中,年齡段集中在60歲~70歲之間的老年人占比約為(wei) 50%,而70歲~80歲之間的老人訂立遺囑的也占到了30%。

  閔齊雙則介紹,深圳遺囑庫總遺囑登記數量超過兩(liang) 萬(wan) 份,60歲以上老人立囑人群占比接近八成,老人仍是立囑“主力軍(jun) ”,其中60歲~70歲人群占總立囑人數近一半。對於(yu) 老人立遺囑,閔齊雙認為(wei) 要提前準備遺囑。“我們(men) 曾經上門為(wei) 一位百歲老人提供遺囑服務。也有一些老人到快進ICU才想到要立遺囑。”閔齊雙表示,立遺囑的人必須頭腦清醒,所以要提前準備。

  揭由敏在深圳遺囑庫擔任3年多的公益律師,她留意到近年立遺囑的觀念也逐漸深入到市民心中。揭由敏曾接觸過一個(ge) 阿婆,此前她有一棟自建房,原先想立遺囑待自己百年後留給子女,但後來這棟自建房被拆遷了,可以換好幾套房子,阿婆心想反正都是要留給子女的,於(yu) 是直接在拆遷合同上寫(xie) 上了子女的名字,哪知房產(chan) 證辦下來後,已經拿到產(chan) 權的子女就不贍養(yang) 她了,阿婆最後隻能去法院起訴。因此揭由敏建議,老人立遺囑要有很好的規劃意識。

  盡管“生前安排身後事”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但實際操作中還是會(hui) 有一些特殊情況出現導致遺囑“執行難”。

  “後老伴”

  拿著遺囑難辦過戶

  近日,林淑菁接待了一位年近七旬的求助者劉姨,她的老伴去世還不到4個(ge) 月,但對於(yu) 老伴留下的遺囑,其前妻所生的3個(ge) 孩子拒不配合。“他們(men) 覺得父親(qin) 不該把房子留給我這個(ge) 後媽。”

  劉姨於(yu) 1997年和丈夫王貴(化名)結婚,兩(liang) 人都是二婚,當時王貴和前妻有三個(ge) 兒(er) 子。婚後劉姨一直操持著家庭,2017年,王貴立下公證遺囑,表明在其去世後,將在海珠區的一套商品房留給劉姨繼承。

  此後,王貴身體(ti) 每況愈下,於(yu) 今年4月在養(yang) 老院裏去世,而當他去世後,劉姨拿著遺囑想要辦理房產(chan) 過戶手續,卻遇到了王貴兒(er) 子們(men) 的阻撓,他們(men) 拒絕交出房產(chan) 證配合劉姨過戶。“我雖然是後媽,但這套房子是老伴留給我的唯一住處,如果他們(men) 不配合按遺囑進行過戶,我以後住哪裏?”近日,劉姨已委托律師到法院起訴。

  “在這種再婚家庭中,原配子女和‘後老伴’因遺囑起糾紛的情況較為(wei) 普遍,最近兩(liang) 年此類糾紛呈現增加趨勢。在多子女家庭中,再婚妻子在丈夫去世後按照遺囑繼承通常都會(hui) 遇到阻力。這類糾紛往往拖得更久,最後都需要法院判決(jue) 強製執行,通常到了要對房子進行拍賣的階段,當事人才肯接受調解。而有些案件中還有養(yang) 子女、繼子女的問題,關(guan) 係到繼承人的範圍。這些因素都會(hui) 給案件帶來較大的調解難度。”林淑菁說。

  擔心子女鬧矛盾

  母親(qin) 遲遲不立遺囑

  這些年,何思明見到了不少老人子女爭(zheng) 遺產(chan) 的案例。“很多老年人頭一天退休,第二天就來辦遺囑。因為(wei) 在他們(men) 看來,辦理遺囑不是終點而是全新的開始。立了遺囑就可以開心地享受退休生活了。”何思明說。

  吳婆婆(化名)今年70多歲了,因為(wei) 腿腳不靈便,她隻能靠輪椅出行,她有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和一個(ge) 女兒(er) 。老伴去世後,吳婆婆身體(ti) 開始變差,到後來生活不能自理。因為(wei) 擔心母親(qin) 隻把遺產(chan) 分給兩(liang) 個(ge) 哥哥,最近兩(liang) 年,吳婆婆的女兒(er) 多次用輪椅推著她到公證處立遺囑。

  公證員與(yu) 老人單獨進行了談話。前期為(wei) 了掌握吳婆婆是否思維清晰,公證員先與(yu) 她閑聊家常,吳婆婆的回答都是切題的,而在問到“你是否願意立遺囑把房子交由女兒(er) 繼承並進行公證”時,吳婆婆的回答開始變得含糊。

  看老人這種表現,公證員心裏也大概有數了,於(yu) 是就讓老人的女兒(er) 帶她回去了。吳婆婆的女兒(er) 也單獨找過公證員幾次,想要了解遺囑公證辦不了的具體(ti) 原因。但公證員表示不能透露具體(ti) 原因,因為(wei) 按規定立遺囑過程要保密。如此幾次之後,吳婆婆的女兒(er) 也大概明白了怎麽(me) 回事。

  何思明表示,老人曾向公證員吐露自己的無奈:手心手背都是肉,希望子女們(men) 能和睦相處,不要因為(wei) 遺產(chan) 繼承問題鬧矛盾。

  老人立遺囑

  將遺產(chan) 送給“外人”

  除了老人子女以外,這些年也出現了如保姆等“外人”參與(yu) 老人財產(chan) 分配的案例。林淑菁曾經接手過一起遺囑糾紛,一位80多歲的老人在去世前立下遺囑,將自己一套麵積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贈送給自己的保姆。老人去世後,該保姆拿著老人的遺囑要求辦理房產(chan) 過戶,但老人的幾個(ge) 兒(er) 子表示,保姆是趁老人生病期間用手段脅迫老人將房屋贈予她,因此不願承認遺囑的效力。而法院一審判決(jue) 承認保姆持有的老人遺囑有效。

  隨後,老人的兒(er) 子們(men) 找到醫院,獲悉老人在住院期間曾遭遇腦出血,以此證明老人當時已經意識不清,不具備民事行為(wei) 能力,這份自書(shu) 遺囑不具備法律效力。最終,那位保姆還是沒能得到這套房子。“但確實有些保姆照顧老人很用心,因而老人才會(hui) 有把房子贈予保姆的念頭。” 林淑菁解釋。

  遺囑“落地”門檻不少

  律師建議街道、社區為(wei) 老人提供遺囑公益服務

  林淑菁律師和團隊成員每年都要接到上百例關(guan) 於(yu) 遺囑方麵的業(ye) 務谘詢或糾紛調解,並且還有增多的趨勢。她說,高齡老人書(shu) 寫(xie) 的遺囑常存在瑕疵或無效。“常見的瑕疵包括:立遺囑人未簽名、遺囑未寫(xie) 日期,見證程序有瑕疵;遺囑人立遺囑能力缺失,例如屬於(yu) 限製行為(wei) 能力人、神誌不清、重病等。”由於(yu) 遺囑存在瑕疵,訴訟中雙方會(hui) 申請筆跡鑒定或民事行為(wei) 能力鑒定,導致案件審理周期較長。

  林淑菁表示,除了遺囑有瑕疵之外,還有以下幾種常見情況會(hui) 導致遺囑難“落地”。

  第一,老人有時會(hui) 寫(xie) 多份遺囑,究竟哪份遺囑有效,通常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進行核查。林淑菁曾遇到一個(ge) 案例,老人的一個(ge) 兒(er) 子拿出老人手寫(xie) 的一份遺囑,遺囑內(nei) 容為(wei) 老人指明一棟房產(chan) 和銀行存款由該兒(er) 子繼承。但隨後老人的其他子女也拿出各自的遺囑,內(nei) 容與(yu) 第一份遺囑有出入。“後來發現,原來老人一天之內(nei) 寫(xie) 了三份遺囑,子女們(men) 據此認定,老人當時意識已經不清醒,最後老人的遺囑被認定無效。”

  民法典規定:遺囑人立有數份遺囑,內(nei) 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wei) 準。在林淑菁看來,這讓立遺囑人訂立遺囑時有更多選擇,但實踐中也會(hui) 遇到新的情況,即一個(ge) 人可能在不同時期在公證處、中華遺囑庫和律師事務所、司法所等各類機構訂立過多份遺囑。“由於(yu) 遺囑的非公開性,外界並不知悉是否存在其他形式的遺囑,而要檢視遺囑需要花很長時間,會(hui) 導致遺囑繼承擱置。”

  第二,親(qin) 屬關(guan) 係無法查清,導致遺囑難執行。辦理房產(chan) 繼承公證時需要親(qin) 屬關(guan) 係證明,但有時也會(hui) 遇到“坎”。林淑菁就在辦理遺囑方麵的求助時遇到過這種情況,她在查閱老人的親(qin) 屬關(guan) 係時發現,老人除了現有子女外還有其他繼承人,就連老人的子女都不知情。“這就要將老人的這名‘其他繼承人’找到,否則遺囑繼承就無法實現。但通常隻能查到這名‘其他繼承人’的姓名,其身份證號、聯係方式等都無法查到,就像大海撈針一樣。很多遺囑繼承就因為(wei) 這個(ge) 原因無法實現。”

  第三,老人有子女在海外,導致遺囑繼承難以實現。林淑菁曾經遇到這麽(me) 一個(ge) 案例,老人在廣州有多套房產(chan) ,在遺囑中列明將房產(chan) 留給經濟條件較差的小兒(er) 子。但老人的大兒(er) 子和二兒(er) 子都在國外,加上兄弟之間親(qin) 情關(guan) 係較為(wei) 淡薄,兩(liang) 個(ge) 哥哥不願意專(zhuan) 門為(wei) 了協助弟弟辦理繼承而回國一趟。因而老人去世兩(liang) 年了,房子的繼承還沒有完成。

  “所以有時看起來老人的遺囑把身後事交代得明明白白,但遺囑執行起來難度卻並不小,有的遺囑甚至拖了好幾年都還未能繼承。”林淑菁告訴記者。

  “獨生子女父母

  也應做好遺囑規劃”

  林淑菁表示,遺囑繼承糾紛涉及最多的還是老人房產(chan) 的繼承問題。“現在一套房子動輒幾百萬(wan) 元甚至上千萬(wan) 元,如果沒立下遺囑,老人去世後就容易起糾紛。街道、社區應提供遺囑公益服務,為(wei) 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幫助。”為(wei) 此她建議,首先要在社區、街道或其他部門建立常態化的遺囑見證服務,進而確認老人立遺囑當時的民事行為(wei) 能力,這樣有利於(yu) 增強遺囑的合法性,避免過後“扯皮”;其次,要培養(yang) 老人的遺囑意識,比如按民法典規定設立遺產(chan) 執行人,監督遺產(chan) 的繼承分配。

  針對老人立多份遺囑的情況,林淑菁建議,公證處、房地產(chan) 登記中心在處理遺產(chan) 繼承事務時首先要進行遺囑檢視。“可以由中華遺囑庫與(yu) 公證處、司法所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島,從(cong) 而減少遺囑執行中的難題。”

  “80後”“90後”多為(wei) 獨生子女。閔齊雙提醒,獨生子女的父母也應立遺囑。“很多人認為(wei) 獨生子女理所應當繼續父母的全部財產(chan) 。”閔齊雙表示,按照我國法律,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有父母、子女和配偶,如果沒有立遺囑,他們(men) 都可以均分被繼承人的財產(chan) 。為(wei) 了避免將來不必要的糾紛,獨生子女的父母也應提前做好遺囑規劃。

  “我們(men) 建議,子女在遺產(chan) 處理上要尊重老人的意願,多考慮親(qin) 情,做好子女應盡的孝道。”何思明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周偉(wei) 良、肖歡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