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自貿區2021年15個最佳製度創新案例發布
中新網廣州8月18日電 (記者 程景偉(wei) )廣東(dong)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8日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中國(廣東(dong) )自由貿易試驗區2021年15個(ge) 最佳製度創新案例在會(hui) 上正式發布。
這15個(ge) 最佳製度創新案例中,其中商事主體(ti) 歇業(ye) 登記製度、“信即辦”審批新模式、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一站式”監管服務模式、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等六個(ge) 案例,都體(ti) 現了廣東(dong) 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問題為(wei) 導向,通過製度創新解決(jue) 企業(ye) 實際困難的創新舉(ju) 措。
比如,前海推出的“商事主體(ti) 歇業(ye) 登記製度”案例,就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企業(ye) 麵臨(lin) 天災、疫情等不可抗力的臨(lin) 時困難而暫時無法開展經營活動時,允許企業(ye) 向商事登記機關(guan) 辦理歇業(ye) 登記,保留主體(ti) 資格,歇業(ye) 期最長3年。這也是幫助企業(ye) 紓困解難的創新舉(ju) 措,這種做法已獲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認可並在《市場主體(ti) 登記管理條例》中推廣。
至於(yu) 聚焦與(yu) 港澳規則機製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麵,上榜的最佳製度創新案例包括全流程集成式跨境稅費閉環服務新體(ti) 係、粵港澳司法規則銜接機製、港澳工程專(zhuan) 業(ye) 人才職稱評價(jia) 標準體(ti) 係等五個(ge) 案例。這些案例體(ti) 現了廣東(dong) 自貿試驗區在擴大對港澳服務業(ye) 開放、促進粵港澳要素自由流動等方麵的創新舉(ju) 措。
比如,南沙推出的港澳工程專(zhuan) 業(ye) 人才職稱評價(jia) 標準體(ti) 係案例,突破了內(nei) 地現有標準難以對港澳人才水平能力進行評價(jia) 的技術壁壘,製定了內(nei) 地首部關(guan) 於(yu) 港澳工程專(zhuan) 業(ye) 人才職稱評價(jia) 標準體(ti) 係文件,取得職稱證書(shu) 的港澳人才享有與(yu) 內(nei) 地工程師相同的資質和待遇,該措施有效地解決(jue) 了職稱申報過程中內(nei) 地和港澳職業(ye) 資格體(ti) 係的差異性難題,為(wei) 港澳工程專(zhuan) 業(ye) 人才承接內(nei) 地工程項目等提供了有效渠道,目前首批16名港澳工程人才已在南沙獲得此項職稱證書(shu) 。
涉稅業(ye) 務自動化審批、“前海倉(cang) 單”項目、境外人士收入數字化核驗平台等四個(ge) 案例,則體(ti) 現了廣東(dong) 自貿試驗區運用新技術破解改革創新難題,實現政務服務既高質高效又監管到位的創新舉(ju) 措。
其中,橫琴推出的“‘數字+規則’涉稅業(ye) 務自動化審批”案例,橫琴稅務部門建立起了包含納稅信用等級、違章處罰、申報納稅等多重指標的審批規則數字化模型,實現常規高頻次涉稅業(ye) 務自動化審批,解決(jue) 了企業(ye) 以往辦理涉稅業(ye) 務審批中遇到的程序比較多、操作比較繁瑣,甚至有時候效率比較低、錯誤率還比較高等問題。企業(ye) 所得稅匯算清繳退稅時長從(cong) 原來的20個(ge) 工作日提速到4個(ge) 工作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