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如何當甲方?嘉靖的洞明與萬曆的精明
中新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 王昊)“大臣說您得上朝,萬(wan) 曆說兩(liang) 宮三殿還沒有修好我不上朝。三殿他又不修,以三殿為(wei) 由收錢,拿采木收來的資源用於(yu) 他喜歡的項目。” 李緯文講到這裏,不少觀眾(zhong) 被萬(wan) 曆的這一邏輯逗笑了。
活動現場。記者王昊 攝
21日下午,四合院裏聊中軸之天家營造博弈——《隱沒的皇城》活動在北京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舉(ju) 辦,法國巴黎索邦大學藝術史與(yu) 考古學博士李緯文為(wei) 觀眾(zhong) 們(men) 講述了明代嘉靖、萬(wan) 曆兩(liang) 位皇帝的營造博弈。
李緯文所著的《隱沒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築與(yu) 生活圖景》一書(shu) 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shu) 以元明時期的北京皇城為(wei) 研究對象,不僅(jin) 揭開北京皇城數百年建築與(yu) 考古內(nei) 涵,同時講述了一篇篇生動的皇家故事。
皇城是紫禁城外圍,將紫禁城、景山、北中南三海等皇家園囿環繞其中的一片區域,是廣義(yi) 上的皇家領域占地範圍。皇城裏有眾(zhong) 多鼎鼎大名的勝跡,對這些的研究固然不少,但把皇城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進行研究的成果卻亟待填補,尤其是元明兩(liang) 代的皇城幾乎沒有被專(zhuan) 題研究過。本書(shu) 聚焦皇城在元、明時期的代際沿革,填補了這一領域專(zhuan) 著的空白。
出版社供圖。
《隱沒的皇城》作為(wei) 建築史與(yu) 城市考古學專(zhuan) 著,少不了要聊一聊古今營造。當營造的甲方是天子時,乙方團隊的操作難度便要上升好幾個(ge) 層次。
比如皇帝們(men) 想出棄典章於(yu) 不顧、置朝議如罔聞的新奇點子,乙方團隊——禮臣、冬官、匠作,以及深山裏無數用生命工作的采木工人——便難免陷於(yu) 焦頭爛額。
在活動中,李緯文用風趣幽默的方式,講述了明代中後期兩(liang) 位享祚最久的皇帝——明世宗嘉靖和明神宗萬(wan) 曆如何當甲方。
嘉靖看似不苟言笑,卻是一位國家祀典的全麵改革者,成就了一番京畿壇廟及西苑帝壇的盛景。比如嘉靖曾發起一場對於(yu) 北京太廟廟製的改造,旨在將同堂異室格局改為(wei) 都宮別殿格局,但幾位大臣對此的表態非常謹慎。
出版社供圖。
李緯文介紹:“嘉靖是一個(ge) 談判的高手,他先讓大家把自己的疑慮表達出來。這個(ge) 時候再給大家吃定心丸,說你們(men) 不用擔心修這個(ge) 東(dong) 西代價(jia) 太大,我三殿都不動。大臣就開始進入到討論怎麽(me) 具體(ti) 去改造太廟的階段。”
而萬(wan) 曆雖然看似平和,但恰逢大明中衰之世,兩(liang) 宮三殿接連災毀,在財用與(yu) 材用雙雙告急的背景下,他形成了本文開頭那一套獨特的營造邏輯。
出版社供圖。
“大臣們(men) 就說不然咱們(men) 反過來,皇上您喜歡的那些項目要修好了,您看看這些不太重要的項目——乾清宮之類的要不然一起修完得了。結果皇上非常精明,騙不了他,他根本不理。” 李緯文笑著介紹。
活動結束後,有觀眾(zhong) 並未離開,而是與(yu) 李緯文進行進一步交流。對於(yu) 現代人來說,皇城仿佛一座故事豐(feng) 富的寶藏,正等待更多人來挖掘。(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