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正青春】“紅色嫩芽”鄂偉亮:天地舞台,心中有光
中新網興(xing) 安盟8月21日電 題:“紅色嫩芽”鄂偉(wei) 亮:天地舞台,心中有光
中新網記者 張瑋
“新時代的烏(wu) 蘭(lan) 牧騎是一個(ge) 多元化發展的紅色文藝宣傳(chuan) 隊。”作為(wei) 新一代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鄂偉(wei) 亮對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有“新解”。
“服務指導演出、宣傳(chuan) 演出、線上演出……讓農(nong) 牧民提升認識、增長知識是烏(wu) 蘭(lan) 牧騎的新職能。”鄂偉(wei) 亮如是詮釋著。
8月的內(nei) 蒙古草原到處是蒼蒼茫茫的綠色,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們(men) 活躍在蒼茫中的每個(ge) 角落,悠揚的歌聲、馬頭琴聲飄向天際。
近日,第九屆內(nei) 蒙古自治區烏(wu) 蘭(lan) 牧騎藝術節在廣袤的內(nei) 蒙古草原上如火如荼地舉(ju) 辦,興(xing) 安盟烏(wu) 蘭(lan) 牧騎業(ye) 務團長鄂偉(wei) 亮忙得不可開交。
而鄂偉(wei) 亮享受於(yu) 這種“天為(wei) 幕布,地為(wei) 舞台”“腳沾泥土”的高級感,相較於(yu) 唱作人的身份,紅色文藝輕騎兵是他心中的“光”。
烏(wu) 蘭(lan) 牧騎,蒙語意為(wei) “紅色的嫩芽”,意為(wei) 紅色文化工作隊,活躍於(yu) 農(nong) 村牧區間。1957年誕生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
內(nei) 蒙古地域遼闊,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在不少牧區走上百裏路才能碰到一兩(liang) 個(ge) 蒙古包。這支紅色文化工作隊短小精悍、一專(zhuan) 多能,流動在草原深處,無論是定居點還是放牧點,隻要有一個(ge) 牧民,他們(men) 就演出。
1980年出生於(yu) 烏(wu) 蘭(lan) 浩特市的鄂偉(wei) 亮從(cong) 小對音樂(le) 有著別樣的天賦,為(wei) 他奠定了音樂(le) 道路上的基礎。
“大學畢業(ye) 後,我去北京組過樂(le) 隊、寫(xie) 過歌,音樂(le) 給了我無窮的熱情。”回憶起自己當年“玩音樂(le) ”稚嫩且青澀的模樣,鄂偉(wei) 亮仍覺得熱愛是他的初心。
鄂偉(wei) 亮希望把夢想當作事業(ye) 來做。2008年,他從(cong) 北京回到家鄉(xiang) ,進入興(xing) 安盟民族歌舞團(現興(xing) 安盟烏(wu) 蘭(lan) 牧騎)工作。
“入職一年後,我才懂,作為(wei) 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不應該僅(jin) 僅(jin) 是對音樂(le) 的熱愛,更應有奉獻精神。”鄂偉(wei) 亮如是告訴記者。
“在田間地頭、在離觀眾(zhong) 最近的地方演出,剛開始,我不太適應這樣的演出方式。”鄂偉(wei) 亮坦言,讓他覺得這是一方充滿高級感的舞台是因為(wei) 一場“看不見”的演出。
“那年冬天,我們(men) 為(wei) 阿爾山哨所站崗官兵演出,就站在他們(men) 背後完成一台小型文藝晚會(hui) 。天氣很冷,但我能感覺到這些特殊的觀眾(zhong) 流下了滾燙的淚水。”如今提起這一幕,鄂偉(wei) 亮仍會(hui) 淚目。
在火車上,在蒙古包前,在鄉(xiang) 村大舞台上……烏(wu) 蘭(lan) 牧騎的演員們(men) 換上演出服便是一場“快閃”演出。
在鄂偉(wei) 亮看來,現在網絡很發達,但隻有走到農(nong) 牧民身邊,才能得到心與(yu) 心的交換。
“當農(nong) 牧民親(qin) 切地喊我們(men) ‘瑪奈(我們(men) 的)烏(wu) 蘭(lan) 牧騎’‘瑪奈呼和德(我們(men) 的孩子)’時,是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最閃光的時刻。”鄂偉(wei) 亮的自豪感溢於(yu) 言表。
嚴(yan) 寒酷暑、蚊蟲叮咬、舟車勞頓……在農(nong) 牧民的歡聲笑語和如浪潮般的掌聲中,這些難題都變得不再難。
興(xing) 安盟烏(wu) 蘭(lan) 牧騎每年要有100多場演出,演出地點從(cong) 不固定,大量的基層演出經曆也讓鄂偉(wei) 亮逐漸從(cong) 單一的表演者,轉型成為(wei) 創作者和製作者。
其創作和參與(yu) 創作的作品《興(xing) 安,我的故鄉(xiang) 》《相約阿爾山》《五月的曙光》《一生跟你走》先後獲得內(nei) 蒙古自治區“五個(ge) 一”工程獎。
鄂偉(wei) 亮入選中宣部2019年文化名家暨國家“四個(ge) 一批”宣傳(chuan) 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國家藝術基金音樂(le) 劇項目《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項目負責人、複排作曲;中國首部曆史體(ti) 驗式紀錄片《十三行》音樂(le) 製作人。
“每次提到烏(wu) 蘭(lan) 牧騎,在我心中就會(hui) 出現一麵紅色的旗幟。新一代的年輕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也一定要以天為(wei) 幕布,地為(wei) 舞台,傳(chuan) 承好這麵旗幟。”鄂偉(wei) 亮說,這是新時代青年的使命。
幾十年來,烏(wu) 蘭(lan) 牧騎由最初的每支10多人增至40餘(yu) 人,數十支隊伍活躍在牧區和鄉(xiang) 間,裝備也有了很大改善。
這些年,鄂偉(wei) 亮帶著烏(wu) 蘭(lan) 牧騎去過克羅地亞(ya) 、斯洛文尼亞(ya) 、塞爾維亞(ya) 、泰國等國家和地區演出。
如今,新時代烏(wu) 蘭(lan) 牧騎的足跡不僅(jin) 遍布中國各地,且已經走向世界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在國內(nei) 外贏得讚譽,成為(wei) 草原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鄂偉(wei) 亮告訴記者,隨著時代進步,農(nong) 牧民對文藝作品的要求也更高了。
“我們(men) 要把當地的傳(chuan) 統藝術融入新作品中去,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chuan) 得開、留得下的優(you) 秀作品。”鄂偉(wei) 亮熱愛音樂(le) 的初心未曾改變,隻是有一束更亮的光一直指引著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