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上半年業績報喜 大財富管理業務持續發力
記者 王方圓 見習(xi) 記者 吳 楊
截至8月22日記者發稿時,已有杭州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南京銀行、郵儲(chu) 銀行等10家A股上市銀行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以上10家銀行資產(chan) 規模穩步增長,信貸投放持續發力,資產(chan) 質量穩中向好。
此外,今年上半年,各家上市銀行財富管理業(ye) 務亮點頗多,代銷業(ye) 務結構有所優(you) 化,保險、理財代銷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信貸投放規模穩步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各家上市銀行營業(ye) 收入、淨利潤同比繼續增長。其中,江陰銀行兩(liang) 項指標同比增速均超過20%;杭州銀行、南京銀行、常熟銀行、郵儲(chu) 銀行兩(liang) 項指標同比增速均超過10%。
與(yu) 此同時,各家銀行信貸投放規模穩步增長。在已披露半年報的10家上市銀行中,截至2022年6月末,郵儲(chu) 銀行貸款總額位居第一,為(wei) 69910.64億(yi) 元;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位居第二、第三,貸款總額分別為(wei) 59318.07億(yi) 元、32250.95億(yi) 元;南京銀行、杭州銀行、滬農(nong) 商行、常熟銀行、張家港行、蘇農(nong) 銀行和江陰銀行的貸款總額分別為(wei) 9036.17億(yi) 元、6616.27億(yi) 元、6354.91億(yi) 元、1852.62億(yi) 元、1092.46億(yi) 元、1044.42億(yi) 元、996.66億(yi) 元。
從(cong) 結構上看,公司貸款是各家銀行信貸業(ye) 務增量主力。招商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公司貸款餘(yu) 額23010.82億(yi) 元,較2021年末增長6.98%,公司貸款占比38.79%,較2021年末上升0.17個(ge) 百分點。該行表示,公司貸款規模實現增長是該行積極支持受疫情影響企業(ye) 資金需求、引導對公信貸資源助企紓困的結果。
資產(chan) 質量方麵,截至2022年6月末,上述10家上市銀行中,杭州銀行、常熟銀行、郵儲(chu) 銀行不良貸款率相對較低,分別為(wei) 0.79%、0.80%、0.83%;杭州銀行、常熟銀行撥備覆蓋率較高,分別為(wei) 581.6%、535.83%。此外,招商銀行、張家港行、郵儲(chu) 銀行、江陰銀行、蘇農(nong) 銀行、滬農(nong) 商行的撥備覆蓋率均超過400%,體(ti) 現出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
財富管理轉型提速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多家商業(ye) 銀行財富管理業(ye) 務轉型持續推進,財富管理客戶數量、資產(chan) 規模實現正增長。
郵儲(chu) 銀行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行繼續鞏固零售金融的核心地位,以管理個(ge) 人客戶資產(chan) (AUM)為(wei) 綱,加速推進財富管理轉型升級。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服務個(ge) 人客戶6.44億(yi) 戶,AUM規模達13.41萬(wan) 億(yi) 元,較2021年末增加8812.24億(yi) 元,增幅達7.03%;客戶資產(chan) 提檔升級,VIP客戶達4624.80萬(wan) 戶,較2021年末增長8.49%;財富客戶突破400萬(wan) 戶,達406.02萬(wan) 戶,較2021年末增長13.98%。
招商銀行繼續保持零售業(ye) 務“領跑”地位。半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零售客戶數達1.78億(yi) 戶,較2021年末增長2.89%。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戶數402.36萬(wan) 戶,較2021年末增長9.58%;私人銀行客戶數13萬(wan) 戶,較2021年末增長6.53%;公司客戶總數241.01萬(wan) 戶,較2021年末增長4.01%。
結合資本市場變化和資管行業(ye) 發展現狀,各家商業(ye) 銀行於(yu) 今年上半年繼續優(you) 化大財富管理業(ye) 務結構,構建“一站式”理財代銷平台,形成大財富管理生態圈。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得益於(yu) 開放平台建設等因素,招商銀行代銷理財收入達34.93億(yi) 元,同比增長22.60%。
由於(yu) 今年上半年股市震蕩調整,各家銀行基金代銷收入有所降低,但也不乏亮點。平安銀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行實現代理基金收入16.83億(yi) 元,同比下降29.3%,但由於(yu) 該行公募基金代銷業(ye) 務聚焦提升客戶規模,發力線上平台,上半年實現了中長尾基礎客群的快速滲透。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銀行代理非貨幣公募基金持倉(cang) 客戶數較2021年末增長43.9%。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