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高樓養豬不能盲目跟風

發布時間:2022-08-23 15:29:00來源: 經濟日報

  高樓養(yang) 豬是企業(ye) 養(yang) 豬的諸多形式之一,對探索新型養(yang) 豬模式來說是個(ge) 有益嚐試。然而,任何一種養(yang) 殖模式都不是萬(wan) 能靈藥,模式之間也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抓大不放小”,是今後健全生豬產(chan) 業(ye) 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製的關(guan) 鍵,穩定和保護生豬產(chan) 能,引導散養(yang) 戶參與(yu) 適度規模經營始終是方向。

  據報道,湖北鄂州一棟26層高的大樓即將住進數十萬(wan) 頭豬,成為(wei) 中國單體(ti) 麵積最大的樓房豬場。近兩(liang) 年,樓房養(yang) 豬模式快速發展,多家頭部上市生豬企業(ye) 均已探索布局。

  高樓養(yang) 豬是企業(ye) 養(yang) 豬的諸多形式之一,對探索新型養(yang) 豬模式來說是個(ge) 有益嚐試。2019年,有關(guan) 部門印發文件提出,“養(yang) 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築”。此後,大型豬企布局高樓養(yang) 豬的新聞不斷,樓層也越蓋越高。分析原因,一是能破解用地難題。過去,豬場選址難、用地難,高樓養(yang) 豬可以極大節約土地,這是最大優(you) 勢。二是便於(yu) 集約養(yang) 殖。高樓養(yang) 殖天然具有集中效應,利於(yu) 規模化應用現代技術,極大減少人工。三是防疫和環保考慮。高樓養(yang) 殖如能守住關(guan) 口,可減少外部的動物疫病影響。環保政策也迫使豬企尋找更生態的養(yang) 豬模式,高樓集中養(yang) 殖成為(wei) 一個(ge) 選項。

  即使是在丹麥、荷蘭(lan) 等養(yang) 豬發達國家,高樓養(yang) 豬也極為(wei) 罕見。對我國養(yang) 殖場戶來說,一定要因地製宜、量力而行,中小企業(ye) 尤其對此應有清醒認識,不能盲目跟風。對土地不緊缺的地區、實力不雄厚的企業(ye) 、抗風險能力不強大的養(yang) 殖戶,高樓養(yang) 豬並非上策。究其原因,一是巨額的前期投資。高樓建設成本以億(yi) 元為(wei) 單位,還有養(yang) 殖設施和活體(ti) 豬隻的不菲投入。二是強大的技術實力。相比分散式的規模豬場,高樓養(yang) 豬對技術和管理的要求高很多,要符合相關(guan) 規劃,解決(jue) 好糞汙和疫病問題。三是較高的市場風險。近年來,飼料價(jia) 格上漲,養(yang) 殖成本已經較高,如遭遇豬肉行情下行,風險會(hui) 凸顯。

  高樓養(yang) 豬從(cong) 側(ce) 麵反映出我國生豬穩產(chan) 保供進入了新階段,頭部企業(ye) 有了敢於(yu) 投資、敢於(yu) 重投的底氣。2020年起,連續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生豬生產(chan) 做出部署。2020年提出“加快恢複生豬生產(chan) ”、2021年提出“保護生豬基礎產(chan) 能”、2022年提出“穩定基礎產(chan) 能”。日前召開的三季度“三農(nong) ”重點工作視頻調度會(hui) 強調“穩定和保護生豬產(chan) 能”。不同表述的背後,是我國生豬產(chan) 能不斷向好和調控手段日益完善,不變的是產(chan) 業(ye) 平穩有序發展的目標。目前,生豬產(chan) 能持續運行在合理區間,既讓消費者能吃到價(jia) 格合理的豬肉,也讓養(yang) 殖場戶能安心經營。

  任何一種養(yang) 殖模式都不是萬(wan) 能靈藥,模式之間也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僅(jin) 以上市生豬企業(ye) 來說,有的是自有豬場模式,有的是“企業(ye) +農(nong) 戶”的緊密型聯結機製,有的與(yu) 農(nong) 戶僅(jin) 有鬆散型合作關(guan) 係。現代農(nong) 業(ye) 並非規模越大越好,規模提升也不意味著產(chan) 業(ye) 素質同等提高。不同模式都有其存在土壤,隻要適合該主體(ti) 發揮生產(chan) 效率,遵循產(chan) 業(ye) 政策,都是好模式。整體(ti) 看,養(yang) 豬業(ye) 過去和將來都是多模式並存的發展格局。不能隻看到高樓養(yang) 豬的好處,而忽視其適應性和風險點。即使是大型頭部企業(ye) 也要有此意識。

  要特別強調的是,當下,小規模散養(yang) 戶不僅(jin) 在主體(ti) 數量上依然占絕對優(you) 勢,而且依然是生豬穩產(chan) 保供乃至現代畜牧業(ye) 發展的至關(guan) 重要一環。促進小農(nong) 戶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有機銜接,這句話不隻適用於(yu) 種植業(ye) ,同樣適用於(yu) 畜牧業(ye) 。近年來,中小主體(ti) 的市場經驗、管理水平逐步提升,這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輔相成。因此,既要發揮大型養(yang) 殖企業(ye) 的優(you) 勢,也要采取“企業(ye) +農(nong) 戶”、生產(chan) 托管、租賃養(yang) 殖、入股加盟等形式,激發中小主體(ti) 發展活力。

  “抓大不放小”,這是生豬生產(chan) 過去克服超級豬周期影響實現穩產(chan) 保供的寶貴經驗,也是今後健全生豬產(chan) 業(ye) 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製的關(guan) 鍵。各地應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到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公共服務上,從(cong) 土地、資金、環保等多方麵激發市場主體(ti) 養(yang) 豬的積極性,形成長效性保障,穩定養(yang) 豬場戶預期,使其願意穩定投入,專(zhuan) 注於(yu) 改善經營。可以說,穩定和保護生豬產(chan) 能,引導散養(yang) 戶參與(yu) 適度規模經營始終是方向。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