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 誰在跨界蹭熱點?
2022年堪稱資本市場的“光伏年”,光伏行業(ye) 成為(wei) 今年市場的最大的“風口”。上市公司涉光伏股價(jia) 必漲,已成A股的一大“潛規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累計有超過20家上市公司跨界涉足光伏,而其中不乏蹭熱點的現象存在。個(ge) 人以為(wei) ,對蹭光伏熱點的上市公司應堅決(jue) 說“不”。
上市公司跨界涉足光伏的方式有多種,或股權收購,或投資建設光伏項目,或與(yu) 光伏企業(ye) 共同出資成立新公司,甚至也有將房產(chan) 租賃給光伏企業(ye) 而躋身於(yu) 光伏概念股的。無論是哪種方式,能否增厚上市公司業(ye) 績暫且不說,其股價(jia) 基本上都會(hui) 有所反應。
整體(ti) 而言,上市公司跨界光伏領域各有不同。包括光伏電池片、光伏電站、光伏發電、光伏新材料、光伏矽片、光伏儲(chu) 能、光伏異質結等,均有不同的上市公司欲涉足。實際上,由於(yu) 光伏產(chan) 業(ye) 鏈涉及的領域眾(zhong) 多,也為(wei) 上市公司蹭光伏這一市場熱點創造了條件。
如果是上下遊企業(ye) “跨界”光伏行業(ye) ,這主要與(yu) 延伸產(chan) 業(ye) 鏈有關(guan) ,客觀上講無可厚非。但問題在於(yu) ,某些企業(ye) 與(yu) 光伏根本不沾邊,卻也欲站上光伏的風口,意圖從(cong) 中分一杯羹,個(ge) 人以為(wei) 是值得商榷的。
從(cong) 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看,有主營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有主營紙業(ye) 的景興(xing) 紙業(ye) ,有做生豬養(yang) 殖的正邦科技,也有從(cong) 事乳業(ye) 的皇氏集團,還有地產(chan) 行業(ye) 的藍光發展(後又發布公告稱公司未開展光伏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業(ye) 務)等,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可謂“五花八門”。
值得注意的是,跨界上市公司也呈現出鮮明的特點。一是來傳(chuan) 統行業(ye) 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像上述正邦科技等。二是多家跨界上市公司的業(ye) 績平平,甚至不乏持續虧(kui) 損的上市公司置身其中。也正因為(wei) 如此,這些上市公司動起了轉型的心思,而處於(yu) 風口的光伏則成為(wei) 首選。
不過,對於(yu) 上市公司而言,跨界並非易事,畢竟隔行如隔山。從(cong) 此前的眾(zhong) 多上市公司跨界案例看,跨界成功的較為(wei) 少見。而且,涉足光伏行業(ye) ,需要上市公司有人才、技術等方麵的儲(chu) 備,更需要有雄厚的資金作後盾,而絕非上市公司發個(ge) 公告,簽訂協議就可達到目的。
事實上,某些上市公司跨界光伏行業(ye) ,根本就是一“噱頭”。比如藍光發展欲涉足光伏行業(ye) ,但去年7月份,該公司出現公開市場債(zhai) 券違約事件。而截至今年6月30日,藍光發展累計到期未能償(chang) 還的債(zhai) 務本息合計金額高達387.75億(yi) 元,且預計2022 年半年度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資產(chan) 為(wei) 負。試問,巨額債(zhai) 務壓身,淨資產(chan) 預計為(wei) 負的藍光發展拿什麽(me) 進軍(jun) 光伏產(chan) 業(ye) ?
藍光發展也在8月18日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近期,雖然公司與(yu) 廣東(dong) 歐昊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成都歐藍光伏有限公司,但公司持股比例僅(jin) 為(wei) 30%,不控股不並表。且由於(yu) 公司債(zhai) 務問題,目前尚沒有資金實繳注冊(ce) 資金,相關(guan) 資源及技術人員尚未配備,尚無合作項目,後續存在著不確定性,預計不會(hui) 對公司當期業(ye) 績造成較大影響。
個(ge) 人以為(wei) ,眾(zhong) 多上市公司紮堆跨界光伏的現象,不排除有的上市公司存在轉型的需要,但蹭市場熱點的亦大有人在。通過蹭光伏這一市場熱點,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或為(wei) 了炒高股價(jia) ,或為(wei) 了重要股東(dong) 高位減持套現,或為(wei) 了緩解大股東(dong) 股權質押風險,或為(wei) 了達到其他方麵的目的。對於(yu) 上市公司頻現蹭熱點的現象,監管部門有必要強化管理,以淨化市場環境。
某些上市公司跨界光伏行業(ye) ,以及蹭熱點的行為(wei) ,也凸顯出現行信披製度所存在的短板。比如綠康生化的案例就非常典型。該公司發布6倍溢價(jia) 收購光伏產(chan) 業(ye) 鏈公司100%股權公告後,曾引發股價(jia) 連續5個(ge) 交易日“一”字漲停。而在監管部門下發關(guan) 注函後,綠康生化又叫停了該交易。盡管如此,股價(jia) 大幅上漲的事實已經形成,“先知先覺”者也從(cong) 中賺得盆滿缽滿。
某些上市公司跨界,不僅(jin) 涉嫌蹭熱點,也涉嫌操縱市場,並因之在市場上造就新的不公平,像綠康生化“虛晃一槍”的蹭熱點行為(wei) 即是如此。
基於(yu) 此,對上市公司發布對股價(jia) 有較大影響的重大事項,建議建立信息披露的持續跟蹤製度。一旦上市公司在發布消息造成股價(jia) 大幅波動後,又公告停止實施的,無論什麽(me) 原因,監管部門都有必要啟動調查程序。該處罰的處罰,該認定虛假陳述的認定虛假陳述,並由此讓上市公司付出應有的代價(jia) 。個(ge) 人以為(wei) ,建立重大事項信息披露的持續跟蹤製度,將有利於(yu) 抑製上市公司蹭熱點等行為(wei) ,更好地保護市場與(yu) 投資者。
作者/曹中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