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滿族旗袍匠人“嚴苛”製衣三十載:後繼有人 技藝不老

發布時間:2022-08-24 10: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吉林8月23日電(記者 石洪宇)54歲的陳玉秋女士與(yu) 年輕人的交流很頻繁,對方可能是青年教師、大學生或傳(chuan) 統文化愛好者。她會(hui) 分享很多經驗:從(cong) 選擇合適的布料、正確使用針法,到使用傳(chuan) 統漿糊進行粘合。作為(wei) 滿族旗袍製作技藝的非遺傳(chuan) 承人,她用很多精力和時間去推廣這門技術。

  陳玉秋居住的吉林省吉林市是滿族發祥地之一,滿族的服飾、習(xi) 俗源遠流長。而她縫製滿族旗袍已有大半生時光,至今仍延續著清朝宮廷旗袍的縫製手藝。

  集聚傳(chuan) 統技藝、雅致色澤、雍容華貴的滿族旗袍使用的綢緞可能長達15米,非常考驗裁縫的耐力和眼力。業(ye) 界人士更願意稱陳玉秋為(wei) 匠人——她製作一件成衣往往會(hui) 耗時一個(ge) 月。

  “滿族旗袍的行針走線比較傳(chuan) 統,但繁複的裝飾非常耗時。”陳玉秋繼續在一件成衣上花費心思:領口、袖口處鑲嵌花條,有的地方她計劃鑲上十多道,針線不停地循環往複。

  近三十年陳玉秋總共完成了100多件作品。她曾為(wei) 上海世博會(hui) 製作展品,她的作品還代表吉林省前往法國、德國展出,推動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走出去。不過,陳玉秋認為(wei) ,“最讓自己滿意的作品還沒出現”。

  陳玉秋在參加故宮交流活動時聽到很多曆史故事,有些匠人一生執著於(yu) 製衣,對布料、技法的要求非常嚴(yan) 苛。由此,她也堅持自己的信念:認真對待每一次裁剪。

  作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技法的傳(chuan) 承隻是一方麵,對於(yu) 曆史文化的推廣同樣重要。在大學課堂上,大學生們(men) 和陳玉秋一起拿起針線,曆史係學生還考據出服飾背後的故事;留學生主動穿上服飾,和同學一起拍照;青年教師對於(yu) 這門傳(chuan) 統技藝同樣擁有巨大熱情,他們(men) 會(hui) 在培訓後繼續研討……

  已經畢業(ye) 的大學生白如雪這四年來一直跟隨陳玉秋學習(xi) ,是她的“關(guan) 門弟子”,畢業(ye) 論文也是滿族旗袍相關(guan) 議題。

  吉林省近些年一直推廣非遺和文旅結合。陳玉秋最近的嚐試非常成功,“小小滿袍”活動製作的小型服飾造型新穎,吸引很多遊客的目光。按照計劃,這些文旅產(chan) 品將登陸當地的旅遊節慶活動。

  “有年輕人的加入,這門技藝就不會(hui) 老。”她說。(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