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

發布時間:2022-08-24 10: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8月23日電 (記者 陳杭)北京市按照“查、測、溯、治、管”的思路,在“查排口、測水質、溯源頭”的基礎上,突出“治”的工作,2021年啟動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預計今年底全部整治完畢,力爭(zheng) 提前3年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

  這是記者23日從(cong) 北京市“三水統籌”提升水生態品質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的。

  近年來,北京市以“保優(you) Ⅲ”“消劣Ⅴ”“強生態”為(wei) 重點,促進水資源保護,推進水環境治理,探索水生態修複,多管齊下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穩中向好。“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wan) 古琴”的自然美景逐步成為(wei) 北京市民生活的背景。

  水生態環境狀況總體(ti) 良好

  2021年,北京市Ⅰ-Ⅲ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75.2%,同比增加11.4個(ge) 百分點;無劣Ⅴ類河流。2022年上半年,37個(ge) 國考斷麵中,Ⅰ-Ⅲ類的水質斷麵26個(ge) ,占70.3%,同比增加16.2個(ge) 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麵,動態達到國家年度考核要求。

  水生態環境質量不僅(jin) 包括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理化指標,也包括水生生物和生境指標。良好的水生態環境質量既要清澈見底,又要有魚有草,魚翔淺底。

  按照國家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yu) 評價(jia) 技術指南,2020年-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的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yu) 評價(jia) 結果顯示:北京市水生態環境狀況總體(ti) 良好,水生生物物種豐(feng) 富,五大水係主要幹支流、重點湖泊和大中型水庫監測到浮遊植物134種、浮遊動物231種、底棲動物284種、魚類41種。

  強化飲用水源保護

  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介紹,北京市進一步強化飲用水源保護、生態擴容和區域聯保聯治,不斷築牢首都水資源安全屏障。

  保上遊“一盆好水”。全力守護密雲(yun) 水庫這個(ge) “無價(jia) 之寶”。在密雲(yun) 水庫實現全封閉管理和監控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流域水生態環境精細化監測網絡及體(ti) 係平台建設,持續提升監管能力。創新開展密雲(yun) 水庫上遊潮白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三年來共支持張承地區補償(chang) 資金9.5億(yi) 元,有力促進跨境斷麵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密雲(yun) 水庫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Ⅱ類,入選全國首批“美麗(li) 河湖”優(you) 秀案例。

  送下遊“一河清水”。京冀兩(liang) 地建立了白洋澱流域跨界協作機製,推進大清河流域水汙染共治。2021年,以再生水利用、水係循環、生態構建為(wei) 重點,在豐(feng) 台、房山區實施了一批生態治理與(yu) 修複項目,進一步提升大清河流域水質調節能力,出境斷麵水質改善至Ⅲ類,匯入白洋澱的水更清澈了。

  市內(nei) 呈現“有河有水”。聯合調度外調水、本地地表水、再生水、雨洪水,全麵實踐“以水開路、以水引路”,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河流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2021年實現大運河北京段全線通航,2022年6月實現大運河京冀段62公裏互聯互通,譜寫(xie) 了“流動的文化”的鮮活樂(le) 章。

  以入河排汙口整治為(wei) 切入點

  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表示,北京市聚焦影響水生態環境質量和公眾(zhong) 切身感受的劣Ⅴ類水體(ti) ,突出精準治汙,以入河排汙口整治為(wei) 切入點,不斷鞏固治理成效。

  持續推進消劣工作。2021年起,全麵啟動消劣工作,有關(guan) 任務納入汙染防治攻堅戰年度計劃和年度總河長令,明確任務目標和各區責任,2021年以朝陽、房山、大興(xing) 、昌平、通州區為(wei) 重點,“一河一策”製定“工程+管理”治理措施,年底實現了全市劣Ⅴ類河流的動態清零;2022年聚焦汛期水質波動,通過開展“清河”“清管”行動進一步保障消劣成果,運用監測、預警、通報等手段,嚴(yan) 防劣Ⅴ類水體(ti) 反彈。2022年上半年,100個(ge) 市考斷麵無劣Ⅴ類水體(ti) 。

  深化入河排汙口管理。全市按照“查、測、溯、治、管”的思路,在“查排口、測水質、溯源頭”的基礎上,突出“治”的工作,2021年啟動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預計今年底全部整治完畢,力爭(zheng) 提前3年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落實“管”的手段,建設200餘(yu) 套光譜自動監測設備,構建實時預警體(ti) 係,在順義(yi) 、豐(feng) 台等區試點執法檢查、清理整治工作聯動,基本建成“受納水體(ti) —排汙口—排汙通道—排汙單位”全過程監管體(ti) 係。

  經濟政策撬動作用顯著。“十三五”以來,北京市持續實施水環境區域補償(chang) 政策,“水好能得錢、水差要交錢”,隨著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補償(chang) 金從(cong) 2015年的9.7億(yi) 元大幅下降至2021年的2160萬(wan) 元,全市優(you) 良水質河長比例由2015年48%增加到2021年75.2%,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等主要汙染物濃度下降一半以上。

  探索水生態修複“北京路徑”

  據悉,北京市還以“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為(wei) 目標,在重點區域開展試點示範,努力探索水生態修複的“北京路徑”。

  開展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yu) 評價(jia) 工作。北京市持續開展水生態環境質量調查監測,在全市五大水係布設200餘(yu) 處監測點位,以理化、水生生物、生境為(wei) 監測指標,涵蓋河流、湖泊、水庫等不同水體(ti) ,定期開展調查監測。評價(jia) 結果顯示,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ti) 良好,55%左右的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為(wei) 優(you) 良,全市五大水係均監測到清潔水體(ti) 指示物種。

  “技術賦能”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水下觀測、環境DNA技術(簡稱eDNA)等技術,開展水生態智慧觀測係統建設,對水生態環境質量進行基因測序。在大興(xing) 區新鳳河、豐(feng) 台區園博湖率先搭建魚類實時智慧觀測平台,實現魚類實時監測記錄、人工智能識別等,更直觀、便捷跟蹤評價(jia) 水生態治理與(yu) 修複帶來的成效。

  推進水生態修複試點示範。“用生態辦法解決(jue) 生態問題”,北京市持續推進河湖緩衝(chong) 帶建設與(yu) 自然岸線保護,促進水體(ti) 生態功能進一步恢複。2021年全市自然岸線保有率為(wei) 67.9%,其中,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達到75%以上。特別是大興(xing) 區新鳳河實施修複後,水質從(cong) 劣Ⅴ類改善至Ⅳ類,河道內(nei) 水生植物覆蓋度達70%以上,水生態提升明顯。此外,還在豐(feng) 台區河西地區探索新的修複路徑,促進多要素、全流域的係統修複與(yu) 改善。(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