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展出億萬年前蟲珀 史前滅絕物種重現
【解說】8月23日,山西博物院主辦的“凝固的時光——世界蟲珀珍品展”開展,展覽匯聚了產(chan) 自亞(ya) 洲、歐洲、美洲地區的439件蟲珀,將億(yi) 萬(wan) 年前的琥珀展於(yu) 世人。
一件發現於(yu) 緬甸的蟲珀標本是本次展覽的亮點。胡氏誇父蛉,這一存在於(yu) 1.36億(yi) 年前晚白堊世時期的已滅絕物種,如今以琥珀的形象重現。
【同期】策展人劉丹
它裏麵包含的這個(ge) 蟲子,是經過我國的古生物學家研究以後,發現是一種新的昆蟲的種和屬,所以說它的科研價(jia) 值非常高,相關(guan) 的研究文章也是發表在世界上非常權威的自然科普類雜誌上,可以說是為(wei) 咱們(men) 中國古生物界的研究增加了一座新的豐(feng) 碑,它主要是科研意義(yi) 非常重要。
【解說】此外,造型各異的琥珀各具特點。火焰花盛開的瞬間、古生物捕獵的瞬間、兩(liang) 隻蟬交配的瞬間、浮遊比翼雙飛的瞬間、蜚蠊產(chan) 卵的瞬間……這些瞬間被一一定格在經過億(yi) 萬(wan) 年地質作用形成的琥珀中。
【同期】策展人劉丹
展覽主要是為(wei) 大家介紹琥珀的形成、分類分布,以及曆史文化的發展脈絡,重點為(wei) 大家呈現的是琥珀內(nei) 含豐(feng) 富多樣的生物。蟲子交配的時刻本來就很短,正好就在那個(ge) 點上把它包住,肯定是非常難得。包括捕獵的,它就要在捕食獵物的那一瞬間,這個(ge) 樹脂剛好滴落才能把它裹住,這個(ge) 時刻非常難得,非常稀有。
【解說】琥珀是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的鬆柏科、杉科、豆科等植物的樹脂,被埋藏在地下,經曆億(yi) 萬(wan) 年沉積、搬運等地質作用和生物、化學作用後形成的樹脂化石。小小的一枚琥珀,就是億(yi) 萬(wan) 年前地球生物和環境的一個(ge) 縮影。
【同期】策展人劉丹
琥珀它本身光澤就非常瑩潤,本身就是特別難得的有機寶石,尤其是它裏麵包含有一些遠古的小生物,能夠為(wei) 我們(men) 非常直觀地呈現遠古時期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當時的生態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價(jia) 值。而且琥珀裏麵包含的生物非常漂亮,也有很高的欣賞價(jia) 值。
記者 王惠琳 山西太原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