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掛洋牌賣國貨,國產品牌營銷該祛魅了

發布時間:2022-08-25 09: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劉歡)近期,中國快消品牌名創優(you) 品因海外賬號將公仔所穿的中國旗袍翻譯為(wei) 藝伎服飾而向公眾(zhong) 致歉。此前,該品牌就曾因對外塑造日企形象而引發熱議。掛洋牌、偽(wei) 日係,中國製造為(wei) 何假借“外籍血統”?國貨應該如何講好自己的品牌故事?

  假洋牌真國貨,“洋式營銷”由來已久

  服飾事件之後,名創優(you) 品的血統問題再次引起關(guan) 注。

  2013年9月,名創優(you) 品在廣東(dong) 正式創立。在宣傳(chuan) 初期,品牌就打出源於(yu) 日本的旗號,聲稱是由日本青年設計師三宅順也設計的快時尚休閑產(chan) 品。品牌標識、商品標簽等多處都有日係元素。

  事實上,名創優(you) 品在2014年才在日本申請商標。而設計師三宅順也亦被網友質疑其身份真實性。

  今年8月18日,名創優(you) 品再次致歉,稱:“2015年底至2018年,對外宣傳(chuan) 為(wei) ‘日本設計師品牌’,在公司發展初期經曆過錯誤的品牌定位和營銷行為(wei) ,走過彎路。”

  這不是國貨品牌營銷第一次走“洋路”。

  早在2007年,國產(chan) 護膚品丸美就宣傳(chuan) 是日本品牌,聲稱“創始於(yu) 昭和54年”“日本眼部護理專(zhuan) 家”等。偽(wei) 裝被曝光後,丸美就虛假宣傳(chuan) 公開道歉,稱:“希望公眾(zhong) 能原諒承認錯誤的孩子。”

  初代國潮美特斯邦威英文翻譯為(wei) “Metersbonwe”。現在品牌名被網友解讀為(wei) :“美麗(li) 特別斯於(yu) 此,揚我國邦之威”。

  在包裝上同樣熱衷日係風格的還有2016成立的國產(chan) 飲品元氣森林,此前不僅(jin) 在品牌名中用日本字“気”取代漢字“氣”,而且還在瓶身用紅底白字標注:“日本國株式會(hui) 社元氣森林監製”。

  而中新網發現,在2020年11月,元氣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注冊(ce) 新公司時,將其命名為(wei) “老猛了”,引發爭(zheng) 議的品牌標識也悄然換成了漢字,瓶身包裝標注改為(wei) 黑底白字的“元氣森林”。

  被指為(wei) “假洋牌”國貨數量不止上述幾家,相關(guan) 產(chan) 品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

  國產(chan) 品牌營銷為(wei) 何需要洋元素?

  四川大學符號學—傳(chuan) 媒學研究所湯文莉在論文《“假洋牌”的品牌符號作偽(wei) 機製及其反思》中提到,仿洋品牌可粗略分為(wei) 四種類別:

  第一種是國內(nei) 公司在境內(nei) 注冊(ce) 商標,隻是取一個(ge) 洋名,產(chan) 品設計、研發等都在國內(nei) 進行,包裝成國外品牌。

  第二種是在境外成立一個(ge) “空殼”公司,產(chan) 品的研發等同樣在國內(nei) 進行。

  第三種是在境外注冊(ce) 商標,技術或原材料從(cong) 國外引進,產(chan) 品在國內(nei) 生產(chan) 。

  第四種是在境外注冊(ce) 商標,產(chan) 品委托當地企業(ye) 代工,國內(nei) 企業(ye) 以銷售總代理的形式引進。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陳歆磊稱,打著洋牌賣國貨的現象由來已久,“一方麵是相對於(yu) 國貨,消費者對外國品牌的信任度和認可度更高;另一方麵是因為(wei) 年輕消費者的興(xing) 趣偏好,一些國貨產(chan) 品會(hui) 從(cong) 設計風格上會(hui) 迎合他們(men) 的喜好。”

  他認為(wei) ,消費者之所以對國貨的信任度較低,是因為(wei) 還未出現高端的品牌,一些中低端的產(chan) 品雖然能夠拿到有利的零售渠道,但總體(ti) 銷量不及外國品牌。

  曾從(cong) 事某4A廣告公司品牌策略的李黛拉說,在品牌建立初期,這樣做更利於(yu) 品牌打開市場,“早期一些國貨包裝成外國品牌,更容易實現從(cong) 0到1的破局。”

  國貨需要的是講好自己的品牌故事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學研究所等在2022年5月共同發布的《2022國貨市場發展報告:新媒介、新消費與(yu) 新文化》稱,抖音電商數據顯示,2021年4月-2022年3月,平台國貨品牌商品數量同比增長508%;爆款榜中的國貨品牌數量占比92%。

  陳歆磊告訴中新網,現如今國貨市場份額並不低,消費者已經逐漸建立起品牌信心,“目前國貨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因為(wei) 產(chan) 品技術的‘護城河’不高,國貨品質提升的同時有價(jia) 格優(you) 勢。”

  某500強公司品牌戰略顧問林怡則認為(wei) ,國貨的崛起一部分原因還在於(yu) 消費代際的變化,90後、00後已經成為(wei) 消費主力,“他們(men) 生長在國家發展強盛的時代,所以對國產(chan) 品牌的認同感很強。”

  陳歆磊分析,雖然現在國貨在進步,但多數依然衝(chong) 不出國內(nei) 市場,“國貨真正的崛起還是要走出國門,”目前產(chan) 品在供應端日漸完善,但是銷售端缺少品牌軟實力,“現在國貨的市場營銷總體(ti) 來說有些單調,比如之前的盛行的‘國潮’已經有些疲軟了。”

  他表示現如今國貨應該思考如何講好自己的故事,“品牌價(jia) 值是很細致的,需要一個(ge) 個(ge) 故事串聯起來。”

  李黛拉告訴中新網,現在有一些國產(chan) 新品牌企業(ye) 找到她,谘詢如何塑造品牌形象,她說:“這個(ge) 過程像是一個(ge) 存錢罐,需要不斷在裏麵儲(chu) 蓄品牌能量。而且現在的品牌塑造是一個(ge) 雙向的過程,品牌方還需要和消費者雙向互動,共創出品牌價(jia) 值。”

  林怡補充說,國外一些品牌的成功在於(yu) 傳(chuan) 播品牌理念、提供情緒價(jia) 值,這一點值得借鑒:“現在國貨應該建立起全球化視野,參考其他品牌的一些方法,對品牌價(jia) 值、理念進行更好地傳(chuan) 播。”(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wei) 化名)(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