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比外貿總額65% 外貿20強城市出爐
9月4日,在第二屆中國對外貿易合作發展論壇上,《中國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經統計各城市最新貿易數據得出,我國20個(ge) 城市外貿發展優(you) 勢較大,這些城市2021年外貿總額達到25.8萬(wan) 億(yi) 元。整體(ti) 來看,發展交通、模式更新、產(chan) 業(ye) 升級等是20強城市發展的主要原因。專(zhuan) 家分析稱,未來,在中國自貿區釋放的紅利下,城市貿易模式更新將大有可為(wei) 。
中西部城市崛起
《報告》統計各城市最新貿易數據得出,20個(ge) 城市外貿發展優(you) 勢較大,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蘇州、東(dong) 莞、寧波、廣州、廈門、天津、青島、成都、重慶、杭州、無錫、南京、佛山、鄭州、金華、西安和大連。2021年,這20個(ge) 城市的外貿總額為(wei) 25.8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外貿總額的65%。
值得關(guan) 注的是,中西部城市在外貿增長率上崛起勢頭明顯。中國貿易報社總編輯範培康表示,這與(yu) 陸海新通道的建立關(guan) 係非常密切。“要想富,先修路。成渝兩(liang) 地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相關(guan) 部署,在全國首創中歐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聯合打造‘中歐班列(成渝)’品牌。鄭州紮實推進‘四路協同’,強化空間樞紐地位助力外貿保持高速增長。鄭州、成都、重慶三地都具備了成為(wei) 未來外貿強市的資本。”
新業(ye) 態不斷湧現
隨著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新的外貿業(ye) 態也不斷被催生出來。其中,一馬當先的是東(dong) 莞跨境電商。過去幾年,東(dong) 莞創造了全國跨境電商領域多個(ge) “第一”:“全國第一票”跨境電商貨物通關(guan) 、全國首筆以9610申報跨境電商出口退稅、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排名全國第一……2021年全年,東(dong) 莞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730億(yi) 元,同比增長91.8%,其總額和增速均為(wei) 廣東(dong) 省第一,在外貿20強城市中排名第五。
一批跨境電商項目也加速落地東(dong) 莞:菜鳥網絡大進口華南(東(dong) 莞)區域中心、國家智慧物流骨幹網華南核心節點、阿裏巴巴跨境零售出口全球服務中心項目、Access集團VTN亞(ya) 太中心倉(cang) (東(dong) 莞)等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對外貿易,基本是靠訂貨進行單一的貨物出口。而現在,依托於(yu) 數字化技術、數字化平台,可以出口貨物以外更多的虛擬、在線服務,以豐(feng) 富的商品形式拉動外貿額。”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hui) 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評價(jia) 道,未來,依托於(yu) 中國自貿區對外開放的紅利,我國在貿易模式的更新上還大有可為(wei) 。
從(cong) 小快靈散到高精尖新
《報告》指出,第三產(chan) 業(ye) 升級,是各城市外貿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浙江是外貿大省,卡塔爾世界杯哪一支球隊得分最高,問義(yi) 烏(wu) 小市場攤位就知道。但是外貿不能隻是小、快、靈、散,還需要高、精、尖、新。”範培康強調道。
產(chan) 業(ye) 升級對外貿的拉動作用,從(cong) 外貿20強城市中排名靠前的幾個(ge) 城市主要出口產(chan) 品便可以看出。排名第六的寧波市作為(wei) 新晉中國外貿萬(wan) 億(yi) 城市,機電產(chan) 品為(wei) 主要出口商品,2021年出口額4400.1億(yi) 元,增長24.6%,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7.7%。
排名第四的蘇州市作為(wei) 中國人均外貿總額第一市,從(cong) 產(chan) 品上看,機電產(chan) 品主導全市外貿進出口商品規模和增速。2021年全市機電產(chan) 品進出口18829.1億(yi) 元,增長13.2%,占全市外貿總值的74.3%。單項商品中,出口貨值居前的是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分別出口1970.8億(yi) 元、1549.3億(yi) 元;進口貨值居前的是集成電路,進口3680億(yi) 元。
範培康在解讀《報告》時認為(wei) ,外貿是城市發展的最大動力,外貿發展的程度也是城市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晴雨表。從(cong) 20強城市可以看出,排名前三的城市上海、深圳和北京正是我國現代化城市的排頭兵。“唯有外貿發展了,城市才能富起來、人才才能引得進來和留下去、城市的高質量才有基礎,大力發展外貿,應該是所有城市的發展戰略。”範培康如是評價(jia) 道。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陸珊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