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開學典禮唱起《孤勇者》 想告訴年輕學子們什麽
本報連線浙江籍新生,聽他們(men) 講述一場集體(ti) 成人儀(yi) 式
北大開學典禮唱起《孤勇者》 想告訴年輕學子們(men) 什麽(me)
2022年的開學典禮,一場高校送給新生們(men) 的集體(ti) 成人儀(yi) 式,依舊充滿驚喜。
大學生們(men) 高歌《孤勇者》,來自天南海北的他們(men) 在同一個(ge) 禮堂裏暢想關(guan) 於(yu) 未來的四年……疫情已走入第三年,有大學生遺憾於(yu) 沒能以一個(ge) 畢業(ye) 典禮結束這四年的生活,也有學生對今年能夠順利舉(ju) 行開學典禮的新生羨慕不已。
陳詩嫿和顧晨陽是寧波鎮海中學畢業(ye) 的2022級北大新生。在開學典禮上,陳詩嫿作為(wei) 新生代表為(wei) 教授獻花,顧晨陽也暗下決(jue) 心,希望能夠成為(wei) 校長口中“對國家有用的人”。
校長發言仍是今年諸多高校開學典禮上的重頭戲。有校長講起過去的事,有校長列出曆年的數據。歸根結底,他們(men) 希望未來這四年,學生們(men) 可以在大學生活中,學會(hui) 如何成人、做人。
北京大學開學典禮 一曲《孤勇者》火了
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有一曲《孤勇者》,這支曾風靡在大街小巷甚至孩童嘴裏的歌,從(cong) 大學生口中唱出,又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yi) ——麵對不確定的生活,大學生是否仍能保持初心,用一腔孤勇去麵對種種打擊和挫折。
這和北京大學此次開學典禮致辭中提到的“在每一次困難和挑戰中磨練誌氣、骨氣、底氣”相互映襯。副校長龔旗煌,用四個(ge) 故事,講出了自己對學生們(men) 的四個(ge) 期盼,“希望大家今後遇到任何挫折,都要不畏艱難、勇毅前行”。
的確,青春寶貴,疫情占了三年,被封校困住的是一個(ge) 個(ge) 渴望出去看看的學生。疫情悄然改變了大學生們(men) 上課的方式,點外賣的習(xi) 慣和說走就走的勇氣。但在困境中互相加油打氣,在陽台上彈吉他,在校園裏辦橄欖球比賽,在深夜的圖書(shu) 館留下數次打卡記錄,這都是無法阻擋的學生們(men) 對生活的熱枕。
“這次開學典禮我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學長學姐精彩紛呈的表演上。我特別喜歡一個(ge) 花旦模樣的學姐唱的《萬(wan) 疆》,聆聽時我完全感染其中,不隻為(wei) 歌聲的動聽,更為(wei) 歌曲所洋溢著的飽滿的愛國理想情懷。這樣優(you) 秀的表演還有很多,我不禁對未來幾年在燕園的生活更多了幾分期待。”畢業(ye) 於(yu) 浙江省天台中學的2022級新生餘(yu) 浩說。
用獻花表達集體(ti) 敬意 大學課程已開始重塑他們(men) 的思維
“我覺得給傑出教授們(men) 獻花是新生們(men) 的一種集體(ti) 敬意。”陳詩嫿說。她記得,物理係的學長,用物理知識來講求學,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重力越大,慣性越大,降低自重,才能更好前行。”
剛剛開課幾天的大學課程,已經驗證了學長的話。陳詩嫿剛上了數學課,明明課本和高中差不多,但老師在授課時講起了背後的底層邏輯和一些顛覆常識的認知。“打破原有的偏見,重塑了我的思維。”她總結。
她和顧晨陽都畢業(ye) 於(yu) 寧波鎮海中學,分別就讀於(yu) 光華管理學院和信息技術學院。
顧晨陽來北大的第一天,就被學長告知來這裏必做的三件事——“上地概”“修經雙”“在未名湖談戀愛”。在逛校園的時候,越是靠近未名湖,顧晨陽見到的情侶(lv) 就越多,“在未名湖邊上的小路,很多情侶(lv) 淩晨一點還在彈琴唱歌,這或許就是大學生活的自由。”顧晨陽感慨。
不過他認為(wei) 更重要的還是前兩(liang) 件事,他先是幸運地搶到了地震概論這門課,“據說這門課非常有趣。”然後準備修一些經濟學的課程,來完成自己的雙學位計劃。他提到,自己對開學典禮上的教師代表張信榮的科研成果很是羨慕,對方運用新技術打造了迄今為(wei) 止“最快、最環保的冰”,助力冬奧運動員為(wei) 國爭(zheng) 光。顧晨陽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有科研成果,成為(wei) 對國家有用的人。
“以所學報國,是我們(men) 北大光華人的願景。”陳詩嫿說,在光華學院的開學典禮上,陳詩嫿作為(wei) 本科的新生代表,和碩士、博士學長一起發言。她看到學長們(men) 都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自己也渴望著在大學四年做出一定成績。第一個(ge) 學期,她的選課是學分的上限25分。
她選修了一門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宏觀經濟與(yu) 健康》,這是她在100比1的“選課中簽率”中幸運搶到的,“我對疫情下國家的許多經濟發展動態很感興(xing) 趣,主動求知的過程真的比被動接受要快樂(le) 很多。”陳詩嫿說。
上了大學就輕鬆了 這是對大學的嚴(yan) 重誤判
中國計量大學的校長徐江榮就在全校新生的“開學第一課”上,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訴新生——“上了大學就輕鬆了”,這是對大學的嚴(yan) 重誤判。
“‘輕鬆’有一定的原因,因為(wei) 大學學習(xi) 是開放式的,隻有階段性激勵和警示,比如期末成績單、獎學金評定、學業(ye) 警告等。大學學習(xi) 是自主探索和獨立思考的學習(xi) ,首要任務是糾正以尋求標準答案為(wei) 目的的應試學習(xi) 方式,最終目標是形成每個(ge) 個(ge) 體(ti) 獲取知識的模式、知識應用的經驗和創新知識的方法。”徐江榮說。
學習(xi) 是從(cong) 知識中汲取更廣袤的思想。今年在浙江大學讀大二的趙予,在網絡上讀到徐江榮校長的開學講話時,想起自己已經過去的大一。大學學習(xi) ,考驗的是自製力和主動求學的好奇心。他在大一時選修了法國近代史、中國音樂(le) 簡史、高爾夫等課程,這些對他來說,是成年之前“於(yu) 考試無用”的知識,但當下讓他覺得這些知識增加了自己思維的廣度與(yu) 深度。
大學生可以選擇被時代裹挾,也可以選擇擁抱這個(ge) 時代。在今年西湖大學本科生開學典禮上,校長施一公在《大學之大,何以為(wei) 大》的主題發言中講道:“每一代人身上,都會(hui) 帶有時代的鮮明烙印,但作為(wei) 個(ge) 人,是被裹挾,還是主動地去引領,將決(jue) 定最終截然不同的人生。如何把握時代的節奏,如何在時代的變奏曲中唱出清越的雛鳳之聲?我想首先應當知中國、愛中國。與(yu) 此同時,還要看世界、懂世界……希望你們(men) 能夠利用這些機會(hui) ,從(cong) 容自信地平視這個(ge) 世界,傾(qing) 聽不同文化的聲音、理解不同文化的內(nei) 涵,尊重和欣賞世界的多樣性,為(wei) 解決(jue) 人類麵臨(lin) 的全球性挑戰而努力。”
這是施一公給予這屆學生的厚望,也是眾(zhong) 多大學校長們(men) 對新生的期盼。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牛華勇看來,開學季是快樂(le) 的。他認為(wei) ,大學教育要教會(hui) 學生獨立的意識,而獨立意識也是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完成的重要任務。“如果大學生把畢業(ye) 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考不上研的責任推卸給社會(hui) ,那大學教育不是白幹了?每位學生都是一棵樹,我們(men) 要確保每一棵都長成參天大樹。”
每年開學季,總有一批新生邁入大學生活,此時此刻猶如彼時彼刻,沒有人永遠是大學生,而總有人正在成為(wei) 大學生。學好這寶貴的“開學第一課”,不僅(jin) 是新生們(men) 的必經之路,也會(hui) 是每個(ge) 時代大學生們(men) 的共同記憶。
(本報記者 劉俏言 錢橙計劃通訊員 呂一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