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瀘定震後72小時見聞:煙火氣裏,磨西不缺信心

發布時間:2022-09-09 11: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甘孜9月8日電 題:瀘定震後72小時見聞:煙火氣裏,磨西不缺信心

  中新社記者 王鵬

  正值雨季,磨西鎮下起小雨,四周的山被薄霧籠罩。蒙蒙細雨中,安置點的大鍋飯蒸汽升騰,隱約飄來飯香。8日,四川瀘定6.8級地震發生已超72小時,震中磨西鎮是一片熱火的生活圖景。

  截至當日8時,此次地震已造成82人死亡,其中甘孜州瀘定縣46人,雅安市石棉縣36人,另有35人失聯,270餘(yu) 人受傷(shang) 。

  對身處震中的人們(men) 來說,生活依然繼續。走在磨西鎮街頭,隨處可見村民支起爐灶烹製大鍋飯,免費供應救援人員。食材來自附近的居民,臘肉、蔬菜、活雞、牛肉……分外誘人。

  “吃飯沒有?快來吃飯!”杉樹一組村民彭曉梅熱情地邀請中新社記者。當天中午,她拿出家中60多斤臘肉,做了拿手的臘肉冬瓜湯,反複強調著,“現在我們(men) 也沒有其他力量,隻能做些小事情。”

  在這座旅遊小鎮上,已有店鋪恢複營業(ye) 。幾家飯店麵館門口,都寫(xie) 著“免費用餐”。水果店老板曾賢英擺出葡萄、香蕉、蘋果,邊賣邊送,“減少一點損失,也給救援人員供應一些。”

  杉樹一組村民何永軍(jun) 的酒店經評估“可以使用”,從(cong) 震後第二天開始,24個(ge) 房間免費接待救援隊伍。水電恢複後,這裏成為(wei) 鎮上為(wei) 數不多可洗熱水澡的地方,不斷有救援人員來洗去連日的疲累。

  雖然正在受災,但四川人“膾不厭細”的特質在何永軍(jun) 身上顯現出來——當天下午,他和村民給救援人員做了好幾道家常菜:蒜苗炒臘肉、蒜薹炒肉、熗炒蓮白、涼拌折耳根。

  地震發生後,有打工者、遊客滯留在磨西鎮,從(cong) 7日開始,鎮上開通了到康定的應急班線。72歲的重慶遊客別耀祖8日坐上車,“我現在是歸心似箭,想趕緊回家。”在滯留在磨西鎮兩(liang) 天裏,這位老人曾在安置點當起誌願者。

  甘孜職業(ye) 學院操場是磨西鎮最大的安置點。當天16時,仍有村民被轉運過來。共和村90多名村民跋涉山路兩(liang) 個(ge) 多小時,在救援人員的護送下一一安置。“來到安置點就安心了。”村民劉開明說,目前村裏還有一些村民,這幾天會(hui) 陸續出來。

  安置點的居住條件也在逐漸改善。當天下午,63個(ge) 移動廁所陸續抵達。大街上運水車來回遊走,村民們(men) 需要了就接上一桶。

  這座小鎮目前不缺少信心。杉樹二組村民張定忠說,看到救災物資源源不斷運進來,又源源不斷發下去,“心頭還是很暖”。他當然也有擔心,許多村民早年靠旅遊接待賺了錢,貸款擴建民宿酒店,但如今不少成為(wei) 危房。

  “地震晃那十幾二十秒,很多人的一生都被改變了。”張定忠的話中透著沉重,但他又說,“隻要人還在,以後不管咋個(ge) 整,我們(men) 相信政府。”

  大平村一組村民馮(feng) 萬(wan) 英家的房子垮了,全家住進安置點,“以前在電視上看地震新聞,真到了自己頭上,感受到了政府的溫暖。”她向記者提到一個(ge) 細節——前兩(liang) 天,勞累的森林消防隊員主動把有限的帳篷讓給老百姓,“他們(men) 隻是二十幾歲的娃娃,也有父母啊……”她哭了起來。

  在甘孜職業(ye) 學院操場安置點,青青兒(er) 童樂(le) 園裏貼滿小朋友的畫。5歲的楊欣雨畫了一幅歪歪扭扭的彩虹,記者問原因,她害羞地說“彩虹好看”。或許小女孩還沒學過“風雨過後見彩虹”,但在誌願者吳怡看來,孩子們(men) 笨拙的畫筆下蘊含著希望。(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