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廣西製餅匠人走南闖北集餅模 盼留住心中古早味

發布時間:2022-09-11 15: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畫麵中正在製餅的師傅叫薛春雄,48歲的他是廣西桂平人。家裏世代做餅,如今傳(chuan) 承至他已是第五代。

  【解說】薛春雄8歲開始跟著父輩學習(xi) 製餅、打餅、賣餅,回憶起從(cong) 前的學餅時光,薛春雄認為(wei) 對他影響最大的是父輩對選材的執著。

  【同期】廣西製餅匠人 薛春雄

  從(cong) 我爺爺到我父親(qin) 開始,選材是他們(men) 一年最重要一件事情,選哪個(ge) 地方的,選什麽(me) 季節的,選大小、粗細,多大的,都是非常細致和講究的。

  【解說】隨著時代更迭,機械化做餅早已取代了大部分手工。傳(chuan) 統的手工打餅、製餅成本太高,產(chan) 量少,入不敷出。薛春雄的店鋪也早早地用上了自動化製餅機。

  【同期】廣西製餅匠人 薛春雄

  生產(chan) 線的生產(chan) 可以說是效率高,受到了歡迎,出品又快,所以之前的這種使用傳(chuan) 統手工打造的月餅因為(wei) 成本太高,所以可以說是完全被淘汰了。

  那這些木製的老餅模就慢慢地沒有它的用武之地,可以說一麻袋一麻袋的,蒙塵在倉(cang) 庫裏麵,厚厚的灰塵,所以有時候整理倉(cang) 庫時,看見這些老餅模,留在倉(cang) 庫裏麵我覺得挺可惜的。

  【解說】薛春雄在全國各地學習(xi) 考察時,發現很多企業(ye) 在經營的同時,也開辦展覽館、博物館。受此思路啟發,2014年,他在廣西柳州市創建了桂餅文化博物館。

  【同期】廣西製餅匠人 薛春雄

  雖然沒有盈利,很多的維護,很多的一些費用,人員的費用不低,但是我的初衷我覺得就是為(wei) 了留住這個(ge) 老手藝吧,我覺得我們(men) 可能要盡那麽(me) 一點點自己的力量。

  【解說】為(wei) 了收集餅模,薛春雄走了很多地方,麵對自己收藏的近萬(wan) 枚餅模,他如數家珍。

  【同期】廣西製餅匠人 薛春雄

  在我的博物館裏麵,目前我收藏餅模近萬(wan) 枚,展示出來的隻有不到一千,可以說是從(cong) 晚清到民國,每個(ge) 時代的這個(ge) 餅模都有,大的如個(ge) 大臉盆那麽(me) 大,甚至更大,小的非常精致到就是一個(ge) 硬幣那麽(me) 大。

  【解說】令薛春雄印象最為(wei) 深刻的當屬一套福祿壽三星餅模。幾年前,薛春雄多次前往廣西桂林永福縣拜訪雕刻餅模的李師傅,最終李師傅被他的誠意所打動,從(cong) 自家小閣樓裏拿出一塊“壓箱底”的餅模,溫潤的包漿、內(nei) 裏精美的圖紋讓薛春雄非常欣喜。

  【同期】廣西製餅匠人 薛春雄

  我們(men) 去了前四次,每次他都給了我們(men) 一些餅模,都是一些相對新的,他自己雕刻的,到了第五次之後呢,老人家帶我們(men) 上到他家樓頂,窩著身體(ti) 爬上去,在小閣樓裏麵慢慢地找、慢慢地翻出了這套餅模。

  【解說】薛春雄認為(wei) ,老手藝不能隨著時代的變遷,被時代大潮所淹沒。如今,他也會(hui) 自發地帶領團隊走進校園、社區、鄉(xiang) 下等地組建活動,使更多的民眾(zhong) 能夠體(ti) 驗到這份“敲”出來的老手藝,讓古早味鐫刻在人們(men) 心中。

  陳沿佑 唐詩 廣西南寧報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