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之四)
埃塞俄比亞(ya) 東(dong) 方工業(ye) 園——
“搭建了通向富裕的橋梁”
本報記者 黃培昭
在位於(yu) 埃塞俄比亞(ya) 杜卡姆市的東(dong) 方工業(ye) 園,寬敞、明亮的製衣車間裏,數百名當地員工正在流水線上專(zhuan) 心工作。“感謝中國朋友不遠萬(wan) 裏來這裏投資建廠,為(wei) 我們(men) 搭建了通向富裕的橋梁。”年輕姑娘埃德娜·卡拉布紮著馬尾辮,嫻熟地裁剪、縫紉,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東(dong) 方工業(ye) 園距首都亞(ya) 的斯亞(ya) 貝巴約35公裏。目前,入園的企業(ye) 已達近百家,其中絕大多數企業(ye) 來自中國,業(ye) 務包括服裝製造、鋼材軋製、水泥生產(chan) 、木材加工、汽車組裝、家紡日化、食品製作、製藥等。近年來,東(dong) 方工業(ye) 園見證了中埃塞務實合作深入發展,為(wei) 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ye) 崗位,促進了當地民眾(zhong) 增收脫貧,有了更好的生活。
卡拉布來自杜卡姆郊外的一個(ge) 小村莊,全家都是農(nong) 民,生活拮據。為(wei) 謀生計,她通過嚴(yan) 格的招聘入職東(dong) 方工業(ye) 園裏的中國江蘇利達牛仔褲廠。“我做出了一個(ge) 非常正確的選擇,在這我不僅(jin) 拿到了不錯的收入,各方麵的福利待遇也很好,個(ge) 人也獲得了一技之長。家裏人非常開心,他們(men) 都為(wei) 我有這份工作而高興(xing) 。”
“我從(cong) 中國企業(ye) 和同事那裏學到了很多技能和經驗,現在完全掌握了怎樣剪裁、怎樣染色和怎樣高質量地加工衣服,這樣,我今後就不怕找不到工作了。”一直忙著操控縫紉機的紮馬·阿迪爾自豪地對記者說,“現在,我已經愛上了東(dong) 方工業(ye) 園,愛上了中國企業(ye) 。”
“中國正在幫助解決(jue) 埃塞俄比亞(ya) 的貧困問題,給當地帶來越來越多的生活和發展紅利。”埃塞俄比亞(ya) 外交戰略研究所研究員伊吉諾·馬魯庫對本報記者表示。他說,東(dong) 方工業(ye) 園迄今已經為(wei) 埃塞當地人創造了大約1.5萬(wan)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員工們(men) 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
“以前,杜卡姆是一個(ge) 傳(chuan) 統的農(nong) 業(ye) 區,四周除了村莊、農(nong) 田和牛羊,有的地方甚至有些荒涼。現在,因為(wei) 有了東(dong) 方工業(ye) 園,杜卡姆變得生機盎然。工業(ye) 園還帶動了當地經濟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發展,比如餐館、商鋪、交通的人氣都很足,大家的收入都有了提高。”阿迪爾說。
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實實在在惠及當地的普通百姓。在園區大門口,每天都有不少當地青年前來谘詢招聘信息,他們(men) 看到工業(ye) 園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幫助很多人擺脫了貧困。卡拉布最近也介紹了幾個(ge) 同村的人前來應聘。“如果進入工業(ye) 園工作,他們(men) 也會(hui) 像我一樣讓家人引以為(wei) 豪。”卡拉布說。
目前,除了東(dong) 方工業(ye) 園,中方參與(yu) 投資或建設的工業(ye) 園在埃塞俄比亞(ya) 已有10多個(ge) 。這些工業(ye) 園對擴大當地就業(ye) 、助力經濟轉型等發揮著巨大作用,越來越受到當地人的歡迎。埃塞俄比亞(ya) 政府計劃以工業(ye) 園建設為(wei) 依托,把本國打造成非洲的製造業(ye) 中心,通過改變經濟結構、以合理的產(chan) 業(ye) 板塊布局實現經濟振興(xing) 。
中建中東(dong) 公司基建項目——
“在工作成果中收獲了自豪感”
本報記者 薛 丹
阿夫紮爾·霍森來自孟加拉國,在位於(yu) 阿聯酋的中國建築旗下中建中東(dong) 公司工作多年。“對於(yu) 中建中東(dong) 公司,我心存感激。”霍森對本報記者說,“這些年在中國企業(ye) 工作,我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僅(jin) 建造了現代化的二層樓房,孩子們(men) 也受到了良好教育。能夠為(wei) 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霍森在建築領域擁有豐(feng) 富的經驗。2008年加入中建中東(dong) 公司後,他憑借良好專(zhuan) 業(ye) 能力和認真工作態度獲得了大家的肯定,也逐漸融入了中企的工作和生活,一幹就是14年。
霍森所在公司主要從(cong) 事公路橋梁施工,工作環境較為(wei) 艱苦,酷熱的天氣是主要挑戰,而他從(cong) 無怨言,始終兢兢業(ye) 業(ye) ,高質量完成各項施工任務。正因如此,霍森於(yu) 2012年晉升為(wei) 班長,與(yu) 團隊協同作戰、屢創佳績,隨後又被公司提拔為(wei) 工長、隊長。
近年來,中建中東(dong) 公司在阿聯酋重點推進伊提哈德鐵路項目、辛達加濱海大道高架橋項目、科威特大學城管理設施項目和阿治曼國民住宅項目等,包括霍森在內(nei) 的6500多名外籍員工參與(yu) 其中。為(wei) 保障外籍員工的權益,中建中東(dong) 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成熟、規範的勞務管理體(ti) 係。
通過設立勞工培訓基地、編製多語種實操培訓教材、定期組織培訓,中建中東(dong) 公司在安全生產(chan) 、單獨作業(ye) 、交叉作業(ye) 、多工種聯合作業(ye) 等領域鍛煉了員工技能,打造了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工人隊伍,獲得了業(ye) 內(nei) 的肯定和嘉獎。
目前,中建中東(dong) 公司推行了“按施工量結算”的薪酬激勵機製,極大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隨著公司盈利水平穩步提升,中建中東(dong) 公司在當地勞動力市場上產(chan) 生了強大的虹吸效應,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公司擁有一支長期穩定的員工隊伍,為(wei) 項目如期履約和按期交付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wei) 提升一線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大限度地維護工人的切身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施工過程中,公司還結合安全月開展安全培訓和“送清涼”活動,麵向一線工人發放毛巾、遮陽帽和清涼飲料等防暑用品。同時,公司積極響應迪拜環保組織的號召,在迪拜世博村項目開展建築垃圾分類活動,將環保理念貫穿於(yu) 施工生產(chan) 全過程,使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超過75%。工人們(men) 還誌願參與(yu) 城市社區的清潔活動,受到當地媒體(ti) 好評,迪拜市政廳為(wei) 此專(zhuan) 門向公司發來感謝信。
“中國企業(ye) 參與(yu) 建設的許多項目有助於(yu) 提高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民眾(zhong) 生活,我們(men) 在這裏工作,不僅(jin) 薪酬和福利有穩定的保障,而且也在工作成果中收獲了自豪感。”霍森介紹。
越南河內(nei) 輕軌——
“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狀況”
本報記者 楊 曄
驟雨初歇,越南首都河內(nei) 晚霞滿天。一列迎著霞光飛馳而來的輕軌列車徐徐減速,寬敞明亮的站台上,列車員神情專(zhuan) 注引導列車進站。車廂門開啟,阮宏光與(yu) 到站的乘客熱情地和站台值班員寒暄。由於(yu) 家和工作單位都位於(yu) 輕軌沿線,他每個(ge) 工作日都往返通勤。說話間,阮宏光掏出手機展示他在車廂內(nei) 拍攝的雨中街景,“我是土生土長的河內(nei) 人,以前騎摩托車上下班最怕碰到下雨,如今再沒這些煩惱了,最重要的是安全,還省下不少時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給我帶來了生活的改變。”
作為(wei) 中企承建的越南首條城市輕軌,河內(nei) 輕軌吉靈—河東(dong) 線已成為(wei) 當地的地標,吸引眾(zhong) 多年輕人和遊客到此打卡,不少新人還選擇在車站拍攝婚紗照。輕軌全線通車後,在河內(nei) 早晚高峰時間,吉靈—河東(dong) 線單次列車行駛需要約23分鍾,比公交車或私家車出行節省近一小時,比摩托車快20分鍾,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十分顯著。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建”)越南代表處總代表宋贇告訴本報記者,中國鐵建—北京地鐵聯合體(ti) 負責輕軌線路的接收、實施籌備和初期運營等工作。聯合體(ti) 派遣24名中方專(zhuan) 家,與(yu) 越方全麵分享運營理念和技能,協助河內(nei) 地鐵建立起運營管理體(ti) 係和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
曾參與(yu) 越南輕軌項目的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谘詢長肖英暉介紹,聯合體(ti) 注重越方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yang) ,專(zhuan) 家團隊毫無保留地分享北京地鐵運營管理經驗,因地製宜製定相關(guan) 崗位職責、運營方案及各類管理措施。線路的開通,為(wei) 當地提供了800多個(ge) 就業(ye) 崗位,很多越方員工成長為(wei) 技術骨幹和管理者,河內(nei) 地鐵係統員工也因此擁有了穩定可觀的收入。
“‘一帶一路’是造福世界的‘發展帶’。”聯合體(ti) 運營谘詢項目副經理謝俊平畢業(ye) 於(yu) 中國西南交通大學橋梁工程專(zhuan) 業(ye) ,共有30多名像他一樣從(cong) 西南交大畢業(ye) 的越南留學生參與(yu) 了項目建設。他從(cong) 一名普通翻譯人員成長為(wei) 中國鐵建越南代表處副代表,收入逐年提高,事業(ye) 獲得長足發展。“輕軌通車那天我和家人都十分激動,來回坐了好幾趟才戀戀不舍離開。”謝俊平說,自己家的房子位於(yu) 輕軌沿線,輕軌通車後升了值,更重要的是該線路的通車讓人們(men) 的生活工作更加便利,城市的生活更加富有活力。
“輕軌讓我們(men) 過上了幸福日子。”聯合體(ti) 運營谘詢專(zhuan) 家助理阮氏紅告訴本報記者,“我一直渴望擁有一份穩定且長期的工作,大學畢業(ye) 後進入聯合體(ti) 工作讓我可以繼續從(cong) 事中文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工作。中國專(zhuan) 家們(men) 都已回國,和他們(men) 一起工作的那些時光成為(wei) 我美好的人生回憶。輕軌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狀況,成為(wei) 很多沿線通勤族的出行首選,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這種快捷、綠色、安全的出行方式。”
哥斯達黎加城市供水項目——
“再也不必擔心用水問題了”
本報記者 彭 敏
“以前每天都會(hui) 停水,現在水廠建成後,再也不必擔心用水問題了。”哥斯達黎加卡尼亞(ya) 斯市居民奧斯卡·費爾南德斯難掩興(xing) 奮之情。目前,由中國政府援建的哥斯達黎加卡尼亞(ya) 斯市和貝韋德羅市城市供水項目已經移交哥方運行和管理。該項目作為(wei) 哥斯達黎加最先進的水處理廠,將確保未來20年為(wei) 周邊地區約3.7萬(wan) 名民眾(zhong) 提供安全充足的水源,為(wei) 促進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重要基礎條件和新的機遇。
卡尼亞(ya) 斯市和貝韋德羅市水資源短缺,居民用水多采用井水,而井水含砷量超標,直接飲用對人體(ti) 有害。用水一直是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難題。
2015年,哥斯達黎加向中國提出6個(ge) 待援項目,卡尼亞(ya) 斯市和貝韋德羅市城市供水項目最受當地期待。“中國援建的供水項目徹底改變了我們(men) 長期麵臨(lin) 的飲用水短缺問題,使本市發展迎來轉折點。”卡尼亞(ya) 斯市市長路易斯·門多薩表示。
“該項目的影響是巨大的,既可以保證成千上萬(wan) 人的生活質量,也可以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哥斯達黎加喬(qiao) 羅特加地區協調員克勞迪婭·多布爾斯說,水廠建成後,當地將陸續建設大型工廠,為(wei) 居民們(men) 提供更多就業(ye) ,增加當地的經濟發展活力。
項目移交後,水廠由哥斯達黎加國家自來水公司運行和管理。哥斯達黎加技術人員何塞·阿裏亞(ya) 斯表示:“感謝中國工程師提供的培訓,讓我們(men) 掌握了水廠主要設備的操作技能,我們(men) 的工作和收入也更加穩定,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據承建該項目的中國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四局”)介紹,項目近期供水規模約每日1萬(wan) 噸,遠期約每日1.4萬(wan) 噸。自2019年4月項目開工以來,中鐵四局按照哥斯達黎加的工程建設和驗收標準,嚴(yan) 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充分尊重當地文化和生活習(xi) 慣,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集中優(you) 勢資源,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努力做好項目過程中的安全防護、職業(ye) 健康和環境保護等工作,將該項目建設成為(wei) 中哥兩(liang) 國合作共贏的示範工程。
中國駐哥斯達黎加大使湯恒表示:“該項目是兩(liang) 國友好合作的具體(ti) 成果。在雙方共同努力下,項目建設、安裝和調試工作如期完成,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困難。中哥建交15年來,兩(liang) 國關(guan) 係日益密切。毫無疑問,水處理廠的清澈水流,將使中哥友誼之樹更加茁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