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解讀·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發布時間:2022-09-14 11:17:00來源: 人民日報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ye) 生等重點群體(ti) 是當前就業(ye) 工作的重中之重。相關(guan) 部門加大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支持,推出具體(ti) 政策措施,各地根據本地區就業(ye) 形勢和實際需要,推動政策服務落實。

  求職時、入職後,廣大畢業(ye) 生有哪些急難愁盼?記者梳理本報和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來信留言發現,職業(ye) 培訓補貼、基層就業(ye) 補貼、一次性創業(ye) 補貼、靈活就業(ye) 社保補貼、租房補貼等舉(ju) 措深受歡迎,重點城市人才政策、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政策等關(guan) 注度高。對此,多地提升就業(ye) 服務針對性有效性,增強高校畢業(ye) 生獲得感。

  “真金白銀”盡快發放到人

  對大學生和高校畢業(ye) 生個(ge) 人10萬(wan) 元及以下的創業(ye) 擔保貸款,山東(dong) 青島免除反擔保要求;

  3年內(nei) 在福建福州求職、創業(ye) 和實習(xi) 、見習(xi) 的全日製高校外地生源畢業(ye) 生,可申請1年內(nei) 免費住宿;

  離校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以靈活就業(ye) 人員身份參加社會(hui) 保險的,青海西寧按實際繳費的70%補貼,最長2年……

  為(wei) 畢業(ye) 生提供多方麵支持,多地積極行動,出台創業(ye) 、安居、社保等麵向個(ge) 人的各類補貼。不過,一段時間以來,有高校畢業(ye) 生反映,到崗後按流程申請補貼,個(ge) 別地區出現款項發放不及時等問題。

  畢業(ye) 生小高到廣東(dong) 惠州一家小微企業(ye) 工作,曾申請高校畢業(ye) 生基層就業(ye) 補貼。“申請狀態顯示已完成匯總並公示,但補貼一直沒到賬。”她希望相關(guan) 部門加快發放進度。對此,惠州市人社局工作人員向小高進行了詳細解釋,新的專(zhuan) 項資金已下達,將按照流程陸續發放款項。“工作人員在解釋補貼發放延遲的原因後,也告知了具體(ti) 發放的時間。”小高說,5月份補貼已按時到賬。

  小李從(cong) 外地高校畢業(ye) 後入職遼寧大連旅順口區一家企業(ye) ,申請了購房補貼,但一直沒有發放。“相關(guan) 部門工作人員說已完成職責事項,可我還是沒收到錢。”小李希望有關(guan) 部門盡快解決(jue) 此事。對此,旅順口區政府辦責成相關(guan) 部門調查核實,工作人員聯係小李表示,相關(guan) 季度購房補貼資金區財政已撥付到位。“之前因為(wei) 財政資金協調,所以補貼發放緩慢。”小李告訴記者,7月份已拿到全額補貼。

  “補貼政策涉及多個(ge) 部門,如果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流程較長、權責不清,容易影響政策實效。”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孫俊華認為(wei) ,各地應考慮人才需要以及能夠落實的優(you) 惠條件,充分論證以確保政策權威可行,理順多部門聯合工作機製,持續吸引優(you) 質人才。

  好政策要讓更多畢業(ye) 生知曉

  多渠道開發就業(ye) 崗位、強化不斷線就業(ye) 服務、加強青年就業(ye) 幫扶,一段時間以來,從(cong) 中央到地方,做好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創業(ye) 工作的政策陸續出台,形成合力。

  在福建廈門讀研的小趙打算留在當地工作,想提前了解廈門同安區對碩士研究生有哪些人才激勵機製。對此,同安區人社局聯係小趙,介紹了當地的人才引進政策,包括住房租金補貼、新引進人才生活補貼等政策。“除了人社部門官網,還可以去‘i廈門’客戶端上查閱,很方便。”小趙說。

  小劉來自甘肅白銀靖遠縣,外地求學後打算返鄉(xiang) 創業(ye) 。“可是當地沒有設立專(zhuan) 門的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服務窗口。”小劉希望完善相關(guan) 服務,讓想回家的畢業(ye) 生更好為(wei) 家鄉(xiang) 做貢獻。甘肅省人社廳工作人員與(yu) 小劉取得聯係,介紹了創業(ye) 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ye) 補貼等扶持政策。“省裏在積極補充創業(ye) 擔保基金,滿足創業(ye) 者的貸款需求。”小劉說,相關(guan) 部門正加緊設立就業(ye) 服務便民窗口,推進人才政策宣傳(chuan) 常態化。

  記者采訪了解到,各地多措並舉(ju) 織密政策宣傳(chuan) 網。今年3月以來,江蘇句容市稅務局打造“稅小希”工作室,走進校園或在線上直播宣講創業(ye) 稅費優(you) 惠政策;6月,廣東(dong) 廣州市南沙區人社局組織區內(nei) 企業(ye) “訪校攬才”,梳理解讀創業(ye) 就業(ye) 政策;安徽省人社廳印發《致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的一封信》,通過微信公眾(zhong) 號等宣傳(chuan) 幫扶舉(ju) 措……

  孫俊華建議,就業(ye) 形勢複雜的地方可以成立專(zhuan) 門的領導協調機構,落實目標責任製度,優(you) 化畢業(ye) 生就業(ye) 情況跟蹤、崗位信息交換、基層項目銜接,開展就業(ye) 政策服務專(zhuan) 項宣傳(chuan) ,及時提供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讀,穩定就業(ye) 預期。

  基層就業(ye) 環境進一步提升

  記者采訪發現,到基層發展,在一線廣闊天地實現人生抱負,成為(wei) 不少高校畢業(ye) 生的期盼,也是當下越來越多學子的就業(ye) 選擇。

  各地也結合各自發展實際,統籌各方資源,挖掘基層就業(ye) 機會(hui) :浙江杭州上城區招聘110名專(zhuan) 職社區工作者,麵向應屆畢業(ye) 生的崗位77個(ge) ,占比七成;陝西對在省內(nei) 艱苦地區基層就業(ye) 的大學生進行一次性學費補償(chang) ,服務期滿3年經審核通過後,每學年本專(zhuan) 科生最高限額8000元、研究生1.2萬(wan) 元……

  部分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仍有改進空間,基層就業(ye) 環境有待提升。比如個(ge) 別地方崗位考錄門檻較高,“三支一扶”人員不具備申請及競爭(zheng) 優(you) 勢;部分地方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政策連續性,幾乎每年都在修改具體(ti) 條件,部分畢業(ye) 生在參與(yu) 項目、計劃、考試和等待政策落實時,隨時都可能遇到“條件不符合”等問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代懋表示,這些問題容易降低基層就業(ye) 項目對高校畢業(ye) 生的吸引力。孫俊華建議,各地對原政策進行調整需保證延續性,做到“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

  此外,不少地方深入實施離校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促進計劃,強化教育、人社部門離校前後信息銜接,持續跟進落實實名服務。目前,廣東(dong) 深圳市人社部門已對今年離校未就業(ye) 的4927名畢業(ye) 生建立實名台賬,依托公共就業(ye) 服務信息係統和市、區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逐一與(yu) 畢業(ye) 生建立聯係,“一人一策”製訂幫扶計劃。

  “一方麵要堅定信心,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穩就業(ye) 工作的基礎是堅實的;另一方麵要直麵困難和挑戰。”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塗永前表示,高校畢業(ye) 生要樹立終身學習(xi) 理念,綜合考慮自身條件和社會(hui) 需求,用足用好政策和資源支持,腳踏實地在實踐中實現人生理想。

  (人民網曾帆、國璿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