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空空導彈 敢上九天縛蒼龍

發布時間:2022-09-15 10:08:00來源: 科技日報

  采 寫(xie) :本報記者 矯 陽 策 劃:劉 莉

  空空導彈,被喻為(wei) 現代戰鬥機的“箭”。我國創新發展的第四代空空導彈,如PL-10E、PL-15E,部分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鑄箭人說:“在空空導彈領域,外國人有的,我們(men) 都有;外國人沒有的,我們(men) 也要有。”

  中國航空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導彈研究院(以下簡稱導彈院)的職工,至今仍引以為(wei) 豪的事,是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ju) 行的盛大閱兵儀(yi) 式。

  那天,當看到中國航空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ye) )6型71架戰機組成的編隊從(cong) 天安門廣場上空飛過時,所有人都沸騰了。

  戰鬥機隻有掛載空空導彈,才能真正成為(wei) 戰鷹。

  空空導彈,被喻為(wei) 現代戰鬥機的“箭”。超視距空戰,集勇氣與(yu) 科技於(yu) 一身。

  好弓配好箭。有了先進的戰機,必須有與(yu) 之相配的利“箭”。

  中國的“箭”啥水平?

  “按照基本型、係列化與(yu) 特色化發展相結合的思路,我國創新發展的第四代空空導彈,如PL-10E、PL-15E,部分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近日,在河南洛陽,導彈院副院長王錚對參加國企開放日活動的記者說。

  當天,王錚說出一句話:“在空空導彈領域,外國人有的,我們(men) 都有;外國人沒有的,我們(men) 也要有。”

  話如其名,鐵骨錚錚。

  超視距攻擊,奪取製空權的主要武器

  2021年9月28日,珠海,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hui) 開幕。

  當天,航空工業(ye) 展區,人頭攢動。

  “本屆航展,航空工業(ye) 參展的航空裝備及技術項目近150項,其中40%為(wei) 首次參展。”航空工業(ye) 新聞發言人周國強說。

  首次參展的展品中,一款PL-15E新型中遠距空空導彈,引發轟動。

  根據航展披露的相關(guan) 參數,該型產(chan) 品最大射程為(wei) 145公裏。

  有專(zhuan) 家評論,從(cong) 整體(ti) 性能指標來說,PL-15E位列目前國際同類產(chan) 品前列。

  那麽(me) ,空空導彈是一種什麽(me) 武器?

  “空空導彈是從(cong) 空中飛行平台或載機上發射,用於(yu) 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是殲擊機的主要武器之一,也用作殲擊轟炸機自衛和直升機超低空作戰等空戰武器。”導彈院外貿型號總設計師任宏光說。

  空空導彈發端於(yu) 二戰後期。

  盟軍(jun) 取得二戰勝利後,從(cong) 戰敗的納粹德國發現了一款未及使用的新武器:一種采用無線電指令製導的火箭彈——X-4空空導彈。

  初期的無線電指令製導,是由指控站探測目標信息將信息傳(chuan) 給導彈,導彈進行姿態調整;現在的紅外熱敏和雷達都是靠導彈自身探測目標,計算偏差,調整姿態的。二者最大的區別是計算,決(jue) 策和控製由外部轉移到了導彈自身,導彈有了自主性。

  從(cong) 二戰至今,空空導彈一直在發展,出現了多個(ge) 不同類型的空空導彈。

  “空空導彈從(cong) 最開始的第一代發展至今已有四代。”任宏光說,第四代空空導彈代表型號有:美國的AIM-120、AIM-9X;俄羅斯的R-77、R-73;中國的PL-10E、PL-15E等。

  空空導彈是一個(ge) 比較複雜的係統。一般由導引頭、飛行控製組件、引信、安全與(yu) 解除保險機構、戰鬥部、電源、發動機、舵機、數據鏈等組成。

  “根據有效射程,可將其分為(wei) 近距、中距、遠距;根據探測目標的信息來源,可分為(wei) 雷達製導、紅外製導等兩(liang) 大類;根據作戰場景,可分為(wei) 格鬥型和攔射型兩(liang) 大類。”任宏光說。

  可見,空空導彈已涵蓋空戰各方麵,是奪取製空權的主要武器,成為(wei) 世界各軍(jun) 事強國重點發展的武器裝備。

  在任宏光看來,隨著戰鬥機性能的不斷提升和作戰戰術的發展,為(wei) 滿足空戰中的各種需求,空空導彈的技術水平與(yu) 複雜度也日漸提高。

  優(you) 秀的空空導彈標準是什麽(me) ?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會(hui) 濤給出的答案是:打得遠、飛得快、打得準、打得狠、使用方便。

  時至今日,設計並製造空空導彈,已成為(wei) 一個(ge) 國家整體(ti) 實力的綜合體(ti) 現。

  60年接力奮鬥,從(cong) 仿製到自主建立體(ti) 係

  1958年9月,我國東(dong) 海上空發生的“9·24”空戰,拉開了世界空戰導彈時代的帷幕。

  空空導彈,這一新式空戰武器引起了黨(dang) 中央的高度重視。

  快速研發,迫在眉睫。

  1961年7月18日,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應運而生,這就是導彈院的前身。

  兩(liang) 年以後,24歲的董秉印從(cong) 北京航空學院畢業(ye) ,來到古都洛陽,開始了導彈研發設計的人生,直到生命的終點。

  “為(wei) 了國產(chan) 空空導彈早日列裝部隊,當時,剛剛渡過‘三年困難’時期的新中國,毅然拿出寶貴的黃豆口糧用以支持空空導彈事業(ye) 發展。”上一輩科研工作者經曆的這段崢嶸歲月,令王錚等所有後來者刻骨銘心。

  沉甸甸的黃豆,代表著黨(dang) 和國家的殷切希望。此後,一代代鑄箭人,開始了接力奮鬥的曆程。

  和其他武器裝備最初研製一樣,最早研製空空導彈時,董秉印與(yu) 前後來到導彈院的戰友們(men) 一起,克服基礎薄弱、手段匱乏等困難,從(cong) 學習(xi) 借鑒先進技術中艱難起步。如今擔任型號設計師的段朝陽當時還是小姑娘,目睹了父輩們(men) 在簡陋的平房中摸爬滾打,從(cong) 測繪仿製開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創中國自己的空空導彈事業(ye) 。

  從(cong) 1963年8月開啟導彈設計人生,直到2000年6月30日,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突發心髒病,倒在重點型號總設計師任上。38年鑄箭生涯,董秉印心係國家、不辱使命。

  時年不滿38歲的樊會(hui) 濤,接過了董秉印未竟的千斤重擔。

  空空導彈包括8大組件,8000多個(ge) 元器件,涉及100多個(ge) 學科領域。和其他航空武器裝備一樣,空空導彈的研製周期長、技術難度大、複雜程度高。一般研製一型全新的空空導彈需要8至10年時間。樊會(hui) 濤帶領大家,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圓滿完成了這個(ge) 新型導彈的設計定型,實現了我國空空導彈的重大跨越。

  曆經60餘(yu) 載、幾代鑄箭人的拚搏奮鬥,導彈院走出了一條從(cong) 測繪仿製到自行設計,再到獨立自主創新發展的道路,全麵建立了我國空空導彈武器體(ti) 係。

  2021年9月,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hui) 上,中國利“箭”,光芒四射,引而待發。

  “航空工業(ye) 自主研製的PL-15E空空導彈、PL-10E空空導彈、SD30地空導彈等係列,組成精確打擊力量體(ti) 係,集中展現了中國空空導彈從(cong) 第三代到第四代、從(cong) 紅外型到雷達型、從(cong) 近距到中遠距、從(cong) 基本型到派生型的發展麵貌。”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王錚自豪地說。

  “我是總設計師,隻能憑數據說話”

  佇(zhu) 立在導彈院科研大樓前的董秉印塑像,已成為(wei) 導彈院的重要地標、一個(ge) 文化符號。

  2000年6月30日早晨,導彈院總設計師董秉印,因突發心髒病猝然離世,生命定格在61歲。

  當時,他正擔任型號總設計師。

  時間回撥至2000年6月21日,董秉印生前9天的軌跡:

  從(cong) 21日到29日,為(wei) 型號研製他連續出差,去成都協調技術要求;到北京討論型號

  研製任務書(shu) ;28日晚乘火車回洛陽;29日9點到洛陽後,直接參加型號會(hui) 議,一直開到中午12點半,下午處理型號研製技術問題,晚上又參加一場外事活動。

  38年,董秉印的鑄“箭”生涯,似乎一直都這麽(me) 匆忙。

  從(cong) 技術員開始,一直到導彈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總設計師,他曆任多個(ge) 型號的總設計師。對型號研究,他求真務實,在生活上,他節儉(jian) 質樸。

  董秉印的人生片斷,正是無數航空科研人員的真實寫(xie) 照。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盛夏,一型空空導彈試驗首發失利。總設計師董秉印強忍著痛苦,一邊頂著巨大壓力安慰試驗團隊成員,一邊果斷地組織大家查找故障原因。

  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麽(me) ?

  “我是總設計師,隻能憑數據說話。”麵對巨大壓力,董秉印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經過反複研討論證,最後確定了“以分析殘骸為(wei) 基礎,以科學理論為(wei) 指導,以國外經驗為(wei) 借鑒,以試驗結果為(wei) 依據,實事求是找原因”的指導思想。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董秉印組織試驗隊,開始了在千裏戈壁搜殘骸的壯舉(ju) 。

  浩瀚無垠的沙漠裏,試驗場麵積達幾千平方公裏之巨。試驗隊員與(yu) 官兵組成的百餘(yu) 人搜尋隊,撒在茫茫瀚海,顯得是那麽(me) 渺小。

  幾千米高空爆炸的產(chan) 品,彈片散落區域根本無法確定。

  行駛在沙漠裏的汽車,被烈日烘烤得炙燙,發動機工作半個(ge) 小時,溫度就升至極限。搜索隊人員隻得走走停停,邊走邊尋。董秉印拖著病體(ti) ,堅持到現場指揮,與(yu) 大家一起睡帳篷,吃方便麵。

  頭頂烈日,腳踏戈壁,口忍幹渴。

  經過數日分區、拉網式查找,硬是靠人眼,將指甲蓋大小的殘片都搜尋到了。

  364個(ge) 日日夜夜,在分析殘骸的基礎上,試驗團隊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對動力部件進行解剖,經過大小近百次試驗,獲得上千個(ge) 數據,終於(yu) 驗證出了事故原因,成功完成型號發射試驗。

  剛卸下千斤重擔,尚未來得及喘息,董秉印又將接任另一個(ge) 型號總設計師的重任。

  “此型號技術難度太大,責任太重,何必再去自討苦吃。”老朋友紛紛勸他放棄。

  “我一不為(wei) 名,二不為(wei) 利,隻想把三十多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都用上,使我國的空空導彈能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使中國人能在國際上挺直腰杆、理直氣壯地說不。”董秉印說。

  就在該型號研發處於(yu) 關(guan) 鍵時刻,董秉印倒在了大戰前夜。

  壯誌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在導彈研發領域,我們(men) 不追求第二,隻追求第一”

  董秉印生前未竟的篇章,正由後來人接力續寫(xie) 。

  扛起型號總設計師大梁時,樊會(hui) 濤還不到38歲。

  “就是搭上性命,也要把這個(ge) 型號拿下!”麵對使命與(yu) 責任,期許與(yu) 疑慮,年輕的樊會(hui) 濤反複告誡自己。

  “這個(ge) 環節質量完成情況如何?”

  “差不多吧。”每當樊會(hui) 濤聽到這個(ge) 回答,立即嚴(yan) 令重來。

  “發射試驗要求就是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九就不行。”此後,在團隊裏,再沒有“差不多”這個(ge) 回複。

  曆經千辛萬(wan) 苦,闖過艱難險阻。樊會(hui) 濤和他的團隊,以優(you) 異成績圓滿完成型號設計定型,實現了我國空空導彈的曆史性跨越。

  更遠、更快、更高,始終是樊會(hui) 濤不懈的追求。

  “在中國導彈研發領域,我們(men) 不追求第二,隻追求第一。”為(wei) 斬獲新的任務,樊會(hui) 濤又開啟新征程。

  一遝遝厚厚的筆記本,一張張機票和車票,見證著樊會(hui) 濤不眠不休、轉戰千裏的毅力,也鼓舞著研製隊員們(men) 咬緊牙關(guan) 、超常拚搏。

  3年後,樊會(hui) 濤團隊創造了“一次成功,個(ge) 個(ge) 成功”的優(you) 異賽績,以創新設計和過硬的技術、質量實力一舉(ju) 中魁。

  1984年,21歲的任宏光來到導彈院,至今已匆匆38年。

  “每次看到導彈成功發射,擊落靶機,依然會(hui) 控製不住內(nei) 心的激動。”8月24日,剛從(cong) 試驗現場趕回來的任宏光說。

  “型號主心骨”,是任宏光的一個(ge) 標簽。

  一次試驗過程中,通過現場深入觀察,任宏光和試驗隊員們(men) 發現兩(liang) 大難點。

  一是留給操作員的時間僅(jin) 有短短幾秒;二是現場條件複雜,不能保證產(chan) 品穩定工作。

  如何破解?關(guan) 鍵時刻,憑借深厚的技術實力和過人的膽識,任宏光果斷做出決(jue) 定:“既然客觀條件無法改變,那我們(men) 就想辦法來適應它。攻克難題,幹就完了!”

  對操作員進行反複訓練,提出解決(jue) 辦法,確保其在極短時間內(nei) 熟練操作;部署備份方案,準備雙保險確保試驗成功。

  經過試驗團隊的不懈努力,試驗圓滿完成,塑造了“精品航空”的品牌效益。

  1982年,22歲的梁曉庚從(cong) 西北工業(ye) 大學畢業(ye) 來到導彈院,老專(zhuan) 家悉心的傳(chuan) 幫帶,使他迅速成長起來。

  在擔任一款產(chan) 品總設計師時,曆盡千辛萬(wan) 苦後,試驗出現失利。麵對批評、質疑,梁曉庚沒有動搖。

  “我對自己的產(chan) 品有信心!”這份自信來源於(yu) 他對產(chan) 品的了解和認識。

  他和他的團隊沉下心,反複分析數據,從(cong) 係統、軟件、硬件全麵複查。

  團隊裏每一個(ge) 人都很拚。

  他們(men) 創下784天不間斷工作紀錄;突擊攻關(guan) 時,每晚加班到淩晨1點;茫茫戈壁,夏天氣溫高達四五十攝氏度,冬天嚴(yan) 寒零下二三十攝氏度。一年中大半時間,梁曉庚帶領團隊都在試驗現場駐守,最多時一年有261天都是如此。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最終,產(chan) 品以優(you) 異成績順利通過考核。

  導彈院鑄箭團隊中,有一位女設計師,她就是“航二代”段朝陽。

  從(cong) 小耳濡目染父輩艱苦創業(ye) ,堅定了段朝陽航空報國的信念,大學時她堅定地選擇了導彈製導專(zhuan) 業(ye) ,終於(yu) 如願走進導彈院,接過父輩旗幟,成為(wei) 一名鑄箭人。

  “戰場上隻有第一,沒有第二,第二就意味著失敗。精確製導武器是奪取製空權的製勝法寶。”在一型空空導彈研製中,作為(wei) 主任設計師,段朝陽率先采用國際先進技術進行建模、設計與(yu) 仿真,大大提升了產(chan) 品性能。

  導彈院內(nei) ,辦公樓深夜的燈火,仍明亮如晝;大漠試驗場內(nei) ,霹靂聲響徹。

  空空導彈事業(ye) 一代一代後繼者,正繼續朝著目標理想,立誌九天縛蒼龍。

  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誠於(yu) 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於(yu) 祖國的人。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