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近200家餐飲門店 穿梭在“宇宙中心”的外賣運營師
對接近200家餐飲門店,幫助商家線上運營、分析數據……
穿梭在“宇宙中心”的外賣運營師
閱讀提示
近年來,數字經濟不斷發展,越來越多餐廳開始接觸外賣等餐飲數字化工具。不過,在堂食持續火熱的疫情之前,很多商家普遍覺得外賣隻是可有可無的補充,這讓為(wei) 商家服務的外賣運營師蒙上一層神秘的麵紗……
廣州的珠江新城被很多人戲稱為(wei) “宇宙中心”。這裏是全國總部經濟最發達、摩天大樓最多的地方之一。這裏也是很多人拚搏的地方。每天早上,地鐵三號線和五號線周而複始地載著無數打工者以及他們(men) 對生活的期待駛來。
在眾(zhong) 多打工者中,1999年出生的紫嫣無疑是個(ge) 特別的存在。她每天穿梭在珠江新城的各大購物廣場、餐廳,從(cong) 事著一個(ge) 外界鮮為(wei) 人知的工作:餐廳外賣運營師。
她可能是整個(ge) 珠江新城裏最懂吃的人。因為(wei) 在這裏,從(cong) 事這項工作的人不超過兩(liang) 名。仿佛“滲入”到了珠江新城餐飲業(ye) 的“毛細血管”,這兩(liang) 年,她目睹了“宇宙中心”在疫情影響下的春夏秋冬和頑強的生命力。
來自“宇宙中心”的神秘工種
初見紫嫣是在珠江新城環球都會(hui) 廣場門口。“來,開始工作了。”還沒來得及寒暄幾句,記者一行跟她來到附近某寫(xie) 字樓內(nei) 的一家知名西餐廳。
餐廳負責人黃小姐對這位“運動風”的女生並不陌生,她翻開線上店鋪的數據給紫嫣看:“這段時間我們(men) 在平台上新開了一個(ge) 活動,感覺效果不是很好,是不是哪裏設置錯了?”
紫嫣仔細研究了一下,說:“你們(men) 晚上的客人很多,其實可以考慮把活動放到晚上,這樣會(hui) 更好一點;而且你們(men) 發現沒?每周一的訂單量是最低的,然後一路上漲,這說明經曆了周末之後大家消費心態有一個(ge) 恢複的過程,所以我們(men) 其實可以嚐試在不同時段,匹配不同的套餐和活動……”黃小姐恍然大悟。
與(yu) 普通職場人每天坐班不同,紫嫣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珠江新城裏“逛街”。但這“街”並不好逛。紫嫣負責對接近200家餐飲門店,每天走進不同的店裏,幫助商家上線外賣、運營、做數據分析,一天下來,工作滿滿當當。
兩(liang) 年前,從(cong) 廣州大學畢業(ye) 後,紫嫣入職美團,直接被分配到了珠江新城,負責這個(ge) 片區的餐飲商家外賣上線以及運營。入職之前,這個(ge) 來自廣東(dong) 湛江的女生從(cong) 未逛過珠江新城。
要學會(hui) 不斷被拒絕
在走訪過程中,有一家老派粵式茶樓的負責人對線上運營表達了悲觀,“疫情讓客流減少了很多,房租壓力太大了,外賣隻能作為(wei) 補充,一下子難以填補高昂成本支出。”他坦言,接下來可能會(hui) 把目光更多放到堂食,希望能吸引更多客人到店消費。
出來之後,紫嫣歎了口氣,“這家店如果通過一些線上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運營,有很大機會(hui) 可以做起來。”對於(yu) 自己的專(zhuan) 業(ye) 能力,紫嫣有著充分自信。她曾經在珠江新城幫助過很多完全沒接觸過外賣的餐飲店從(cong) 零開始,做到月均過千單。她坦言,隻要餐飲老板能多一點信心,她有把握幫他們(men) 把外賣做起來。但顯然,這還不足以讓“宇宙中心”的老板們(men) 放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一個(ge) “黃毛丫頭”,尤其是當他們(men) 得知要做起來之前,需要花一定的成本。
接受一次次的冷遇,是做外賣運營師必經的磨煉,尤其在珠江新城更是如此。紫嫣曾經帶過幾個(ge) 新入職的外賣運營師,結果在珠江新城走了半個(ge) 月,最終都沒能堅持下來,主要的原因就是“無法接受不斷被拒絕”。紫嫣對此很理解,高端餐廳和外賣,兩(liang) 個(ge) 聽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業(ye) 態,要結合在一起,並且發揮“1+1>2”的效果,需要更多契機和耐心。
並非所有人都能賺到錢
疫情常態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餐飲數字化的進程,也讓越來越多餐飲企業(ye) 慢慢意識到了外賣以及外賣運營師的重要性。
據廣東(dong) 省餐飲行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已有過半五星級酒店以及逾八成老字號上線外賣。這種趨勢在珠江新城體(ti) 現得尤為(wei) 明顯。以知名地標K11為(wei) 例,近一年來該商場的餐飲店紛紛上線外賣,目前負一和負二層的餐飲店基本覆蓋外賣服務。就連烤肉、火鍋這些特別講究線下體(ti) 驗的餐飲業(ye) 態,也開始研究外賣運營。
易先生是K11裏一家高端輕食店“米有沙拉”的負責人。他坦言,店鋪主要麵向高端人群,一開始接觸外賣隻是為(wei) 了滿足堂食顧客的外賣需求。但隨著疫情以及餐飲數字化的不斷普及,外賣漸漸成了餐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men) 有自己的天然農(nong) 場,所以外賣也成為(wei) 我們(men) 一個(ge) 良好的推廣渠道”。
對於(yu) 數字化越來越依賴的,還有散落在珠江新城各色商業(ye) 體(ti) 的餐飲小店。走出高端餐廳雲(yun) 集的各式寫(xie) 字樓,紫嫣來到花城匯地下廣場,這裏遍布小吃店,是白領們(men) 在“宇宙中心”解決(jue) 三餐最具性價(jia) 比的地方,也是紫嫣的另一個(ge) “主場”。
然而,並不是所有店鋪都能在這裏賺到錢。
在花城匯中區的一個(ge) 角落裏,一家空置的店鋪仍然等待著新商家的進駐。紫嫣說,這家店的前身是一家飲品店,她和老板努力了幾個(ge) 月,把小店外賣做到了一個(ge) 月逾2000單的成績。但今年6月底,老板突然給紫嫣發了一條微信告知要關(guan) 店。這讓紫嫣頗為(wei) 詫異,後來打聽了一下,租金太高疊加疫情影響,老板不得不放棄。
享受被人需要的依賴感
即便麵對高昂的租金,珠江新城依然吸引了無數餐飲人前來“朝聖”。外賣等數字化工具,成為(wei) 他們(men) 堅持下去的新“武器”之一。
在數字化的帶動下,珠江新城的餐飲業(ye) 開始有回暖的跡象,“外賣訂單量、餐飲商家數、活躍用戶數都已經開始回升”。紫嫣的工作更忙了,除了幫助餐飲商家上線外賣之外,很多餐飲商家開始主動跟她聊天,了解做外賣需要的技巧以及商圈周邊餐飲數字化動向。從(cong) 紫嫣的手機上就能感受到這種依賴度。一路上,她的手機信息幾乎沒停過,全都是商家的信息。她說,這種狀態一年365天都是如此,比做普通電商運營壓力要大多了,“電商的東(dong) 西可以隔幾天送到,但外賣是即時配送的,也就意味著商家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是即時性,需要快速幫他們(men) 解決(jue) 。”
雖然忙,但紫嫣享受這種被人需要的依賴感,這讓她開始感受到了來自“宇宙中心”的歸屬感,“雖然暫時住不起這裏,但我感覺已經是這裏的一分子了”。
本報記者 葉小鍾 本報通訊員 陳雪 本報實習(xi) 生 謝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