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給公眾一個有關高價“網紅鹽”的真相

發布時間:2022-09-20 10:30:00來源: 工人日報

  一袋400克食用鹽價(jia) 格在3元左右,但近來在網絡上,喜馬拉雅粉鹽、波斯藍鹽、法國灰鹽、鹽之花……形形色色的網紅進口鹽價(jia) 格貴得驚人。例如一瓶425克的夏威夷黑鹽售價(jia) 為(wei) 169元,比普通食鹽貴50多倍。(見9月18日《北京青年報》)

  在大多數人認知中,食鹽隻是一種調味品。市場上有海鹽、井鹽、礦鹽、湖鹽等產(chan) 品,讓消費者有較多選擇機會(hui) ,但這些大多都是平價(jia) 商品。如今,走紅網絡的進口鹽顛覆了大家的認知,在價(jia) 格上高出國產(chan) 普通鹽幾十倍,在宣傳(chuan) 上以自然、原產(chan) 地、含有特殊礦物質等為(wei) 賣點。

  該不該為(wei) 這種調味品付出如此高的成本?這些鹽真的“貴”有所值嗎?

  表麵看,這類網紅鹽售價(jia) 高似乎有一定道理。比如,喜馬拉雅玫瑰鹽號稱早在2億(yi) 5千萬(wan) 年前形成,“純天然無汙染,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且不含添加劑”。但專(zhuan) 家指出,這種產(chan) 品就是純度98%的食鹽,剩下2%是80多種雜質;其更天然或更純淨的說法很難證實,甚至可能含有害元素。真相究竟是什麽(me) ?人們(men) 更想知道的是,這類食鹽中究竟有多少普通鹽所不具備的品質和功效。

  理性來看,不論線上還是線下銷售,我們(men) 都有完備的監管體(ti) 係,檢測特定種類產(chan) 品的質量,不是難事。此外,不同的商品售價(jia) 不同,其麵向的消費群體(ti) 也有所不同,隻要相關(guan) 商品是安全的、沒有虛假宣傳(chuan) 的成分,高價(jia) 並不一定要被一棒子打死。成熟完善的消費市場,理應琳琅滿目,既供應滿足大眾(zhong) 消費需求的產(chan) 品,也有能滿足有經濟能力、有不同需求的消費者的產(chan) 品。不能輕言價(jia) 格貴的網紅商品就是在收“智商稅”或“割韭菜”。

  就高價(jia) 網紅鹽來說,用事實、數據回應公眾(zhong) 疑問,是大家的期待,也是維護市場秩序的需要。一者,要通過質量檢測和廣告審查等手段,嚴(yan) 格監管品質與(yu) 流通,不給濫竽充數者、價(jia) 格虛高者以可乘之機;二者,要通過科普等手段,向公眾(zhong) 普及食鹽與(yu) 健康知識,引導人們(men) 理性看待消費市場中的品類供應問題,進而理性消費。

  網紅產(chan) 品日新月異,盲目跟風沒有必要。對虛假營銷、炒概念等,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消費者都應保持足夠警惕。人們(men) 需要高質量的產(chan) 品帶來的美好生活,但前提是貨真價(jia) 實、童叟無欺。

  馮(feng) 海寧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