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使命擔當 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速寫
擦亮軍(jun) 人底色 彰顯使命擔當
——二〇二二年度“最美退役軍(jun) 人”速寫(xie)
2022年,“最美退役軍(jun) 人”方陣又增添了1個(ge) 先進集體(ti) 和19名先進個(ge) 人。他們(men) 中,有熱心宣講的紅色精神傳(chuan) 播者,有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美麗(li) 家園的致富排頭兵,有用匠心擦亮“中國製造”名片的“大國工匠”,也有紮根基層服務群眾(zhong) 的奮鬥者……
戎裝雖脫,軍(jun) 魂不變。他們(men) 雖然離開了軍(jun) 隊,但始終將敢打硬仗、勇挑重擔的信念記在心間,保持著為(wei) 黨(dang) 分憂、為(wei) 國奉獻、為(wei) 民服務的軍(jun) 人本色,在各行各業(ye) 各條戰線上繼續發光發熱。
續寫(xie) 軍(jun) 魂,到黨(dang) 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我們(men) 衝(chong) 鋒在前。”這是上海浦東(dong) 新區三棲退役軍(jun) 人應急救援保障服務隊隊員們(men) 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21年7月河南特大暴雨引發洪災,隊長鄒誌堅帶領專(zhuan) 業(ye) 救援人員第一時間抵達災區,不分晝夜救出被困群眾(zhong) 6000多人。
千千萬(wan) 萬(wan) 退役軍(jun) 人雖已脫下軍(jun) 裝,但“為(wei) 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向前衝(chong) 鋒的“肌肉記憶”始終未曾忘卻,他們(men) 將汗水奉獻在黨(dang) 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005年,創業(ye) 成功後的退役軍(jun) 人王永寬回到家鄉(xiang) ,被選為(wei) 山東(dong) 省嘉祥縣原嘉祥鎮柏山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當時的柏山村,村裏一半人住在半山坡上,居住條件簡陋。王永寬帶領鄉(xiang) 親(qin) 先後建設18棟樓房700餘(yu) 套房屋,投資270餘(yu) 萬(wan) 元建設2棟老年公寓樓,極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
高原醫生澤珍達日傑曾在部隊擔任衛生員。退伍後,他選擇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做一名醫生,在崗期間診治患者超20萬(wan) 人次。2002年,澤珍達日傑拿出全部積蓄,創辦果洛首家民辦藏醫專(zhuan) 科學校。之後的20年時間,他堅持免費辦教育,幫助上千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e) 。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許多退役軍(jun) 人投身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事業(ye) 中,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推動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增產(chan) 、農(nong) 民穩步增收、農(nong) 村穩定安寧——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xiang) 毛納村村民王柏和,抓住當地發展特色現代農(nong) 業(ye) 有利契機,帶頭開發570多畝(mu) 茶園,帶領鄉(xiang) 親(qin) 發展特色茶葉,在延伸產(chan) 業(ye) 鏈等方麵探索新路子。
內(nei) 蒙古自治區商都縣小海子鎮麻尼卜村第一書(shu) 記董裴,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建造數十個(ge) 蔬菜大棚,帶領當地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福建省武平縣梁野仙蜜養(yang) 蜂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鍾亮生,先後籌建了養(yang) 蜂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蜂業(ye) 公司、養(yang) 蜂協會(hui) ,帶動2800多人加入養(yang) 蜂隊伍……
愛崗敬業(ye) ,在平凡崗位闖出一片新天地
在不同崗位上,退役軍(jun) 人永葆本色、攻堅克難,展現了奮勇爭(zheng) 先的風采。
甘肅省蘭(lan) 州市公安局七裏河分局敦煌路派出所民警王瓊深入群眾(zhong) 進行反詐宣傳(chuan) ,幫助群眾(zhong) 避免了200餘(yu) 萬(wan) 元經濟損失。
國家稅務總局中新天津生態城稅務局督辦唐洪祥主動走訪問計問需,不斷優(you) 化區域稅收營商環境,運用稅收大數據助企的案例被媒體(ti) 廣泛報道。
吉林省長春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的隊史館裏,收藏著代理副大隊長劉亮因烈火炙烤而嚴(yan) 重變形的頭盔。長期奮戰在消防救援一線,劉亮落下了耳鳴、風濕等10餘(yu) 種傷(shang) 病,一次次赴湯蹈火,完成各類急難險重任務5400餘(yu) 次。
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學術院長霍巍脫下軍(jun) 裝後,從(cong) 事考古學教學與(yu) 研究工作37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兩(liang) 項、教育部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等多項課題,出版10多部學術專(zhuan) 著,和團隊在西藏考古領域取得多項成果,創造了許多第一。
舞台雖不同,本色永不改。廣大退役軍(jun) 人將個(ge) 人理想融入國家事業(ye) ,在人生“新戰場”上續寫(xie) 了不平凡的華章——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期間,湖南省東(dong) 信煙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鍾自奇帶領燃放隊伍,連續4個(ge) 月奮戰在鳥巢,最終圓滿完成了4場焰火燃放的光榮任務。
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特級技能師趙天楊,懷揣“動力強軍(jun) 、科技報國”的初心,連續18年奮戰在航空發動機研製生產(chan) 一線,在科研生產(chan) 中屢立“戰功”。
中鐵一局新運公司鋪架隊長郝鐸,帶領團隊高質量完成了長達346.56公裏的900噸箱梁架設任務,成為(wei) 高鐵900噸箱梁鋪架領域5項“中國速度”的創造者和保持者……
心有大愛,成為(wei) 照亮他人的一盞明燈
“我要宣傳(chuan) 好、弘揚好革命精神,為(wei) 我們(men) 的子孫後代守護好精神家園。”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建瑩水果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法定代表人馬永慶,曾在戰場上負傷(shang) 截肢。失去左腿的他自強不息,退役後毅然選擇創業(ye) ,將合作社辦得有聲有色。
為(wei) 了讓紅色精神感染更多人,馬永慶主動報名參加“老兵紅色宣講團”,深入機關(guan) 、鄉(xiang) 鎮、校園等進行宣講,一次次用質樸的語言、充沛的情感傳(chuan) 遞著信仰的力量。
廣東(dong) 省廣州市黃埔區“紅棉老兵·永和街東(dong) 縱精神傳(chuan) 承連”思想政治指導員盧運柏,為(wei) 了將廣東(dong) 人民抗日遊擊隊東(dong) 江縱隊的曆史講給更多的人聽,逐個(ge) 走訪健在的遊擊隊員、記錄口述曆史、拍攝視頻資料……經過努力,當年的戰鬥故事逐漸成形、遺失的部分烈士名錄被找到。
清華大學黨(dang) 委武裝部講師王曉麗(li) ,曾是一名女子導彈發射號手,兩(liang) 次上高原圓滿完成發射訓練任務。退役後,她帶領學生體(ti) 驗軍(jun) 旅生活,組織退役大學生士兵組成清華征兵宣講團,把一批批誌在國防的同學送到熱血軍(jun) 營,為(wei) 國防事業(ye) 添磚加瓦。
浙江金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俞錦方,幫助部隊培養(yang) 人才,每年積極選送優(you) 秀員工參軍(jun) 入伍。他還投資近300萬(wan) 元建設國防園,與(yu) 媒體(ti) 合作在全國開展國防教育知識競賽,為(wei) 普及國防知識貢獻力量。
河北省衡水市碼頭李鎮王明莊村村民張誌旺,創辦了農(nong) 民職業(ye) 技能培訓學校,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為(wei) 近千名家庭困難的學員減免學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公安局經濟犯罪偵(zhen) 查大隊教導員龐欣,20餘(yu) 年堅持照料8個(ge) 困難老人家庭,並以“一名警察”的名義(yi) 匿名為(wei) 52名孤兒(er) 和貧困學生捐款捐物,助他們(men) 讀書(shu) 成才。
雲(yun) 南省西雙版納野象穀景區亞(ya) 洲象觀測保護小組組長岩罕陸默默堅守原始叢(cong) 林24年,每天徒步10公裏以上,先後7次參與(yu) 亞(ya) 洲象野外救護行動,為(wei) 觀測、保護和救助野生亞(ya) 洲象提供了大量珍貴的一手資料……
擦亮軍(jun) 人底色,彰顯使命擔當。“最美退役軍(jun) 人”是一麵鮮亮的旗幟,也是廣大退役軍(jun) 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誌的縮影。在一個(ge) 個(ge) 新的戰位上,廣大退役軍(jun) 人保持著軍(jun) 隊培養(yang) 出的血性、品德和素質,擔當作為(wei) 、奮鬥奉獻,書(shu) 寫(xie) 了無愧於(yu) 時代的答卷。
本報記者 李龍伊 李卓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