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年輕人為“的地得”較真兒 讓交流實現更多可能

發布時間:2022-09-23 11: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參加“的地得十級學者”資格考試,你能考幾分?在年輕人活躍的網絡社區上,一個(ge) 名叫“的地得警隊”社群小組最近受到關(guan) 注。網友加入需要完成入組試題,題目就是考察“的地得”用法的填空。在小組發言裏,組員將咬文嚼字的精神發揮到極致。新聞報道、網絡小說、廣告詞、影視劇字幕,甚至是男生向女生表白時……這些網友把挑錯叫作“出警”,目的就是糾正“的地得”的錯誤用法。

  看到網友將媒體(ti) 上的錯誤毫不客氣地指出,作為(wei) 編輯,我在心裏不禁捏了一把汗。隨著網絡媒介對傳(chuan) 統媒體(ti) 的衝(chong) 擊,即便是專(zhuan) 業(ye) 的文字工作者,也時常出現錯用“的地得”的情況。而這,僅(jin) 僅(jin) 是漢語遭到汙染的表現之一,除了誤用“的地得”,還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病句、錯字在網絡傳(chuan) 播中盛行。

  “的地得警隊”的出現,表明在這些年輕網友在眼中,錯誤使用漢語是不可容忍的。很多人上一次如此認真地對待“的地得”,可能還要追溯到高考時。高考語文總有一道“挑錯題”,讓你從(cong) 例句中選出錯別字或錯誤用詞。但在高考結束以後,尤其是離開校園進入社會(hui) 以後,不少人漸漸遺忘了這項“童子功”。尤其是在網上,不管是因為(wei) 打錯字,還是主觀上未加認真辨析,人們(men) 對文字錯誤逐漸見怪不怪。

  不遵從(cong) 語法、縱容錯別字、誤用成語,在網絡聊天等開放性的場合,人們(men) 允許一些不影響理解的錯誤存在,以此保證溝通效率和速度,似乎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這些錯誤不斷蔓延,在網絡傳(chuan) 播中“以訛傳(chuan) 訛”,就會(hui) 影響一些嚴(yan) 肅正規場合的文字表達。我們(men) 重視文字規範的目的,本來就是為(wei) 了提高表達效率,從(cong) 而更精準地表意。不講究文字的正確用法,歧義(yi) 在所難免,又怎能保證溝通效率?

  誠然,語言在使用過程中是會(hui) 變化的,舊的語法、詞義(yi) 如果不符合現代人的使用習(xi) 慣,就會(hui) 逐漸改變,形成新的文字規範。但是,至少在一個(ge) 特定階段之內(nei) ,遵從(cong) 統一的文字規範,仍然是保證交流順暢的關(guan) 鍵。兩(liang) 種規則不可能同時存在,拿成語“炙手可熱”來說,它正確的用法是形容“氣焰權勢之盛”,本身是一個(ge) 貶義(yi) 詞,而一些人將其用以形容某個(ge) 事物受到追捧,賦予褒義(yi) 色彩,這就有些“不講武德”了。

  典雅優(you) 美的漢語,可能是我們(men) 使用最多、認同感最強同時最有活力的“國潮”。春花秋月,冬雪夏雷,細究起來,每一個(ge) 情景、每一個(ge) 狀態,漢語都有最妥帖的文法和詞句。有人說,世界上堪稱優(you) 美的語言,都是那些文字與(yu) 所要表達意思一一對應,每個(ge) 詞都有獨特用法的語言。這好像與(yu) 互聯網傳(chuan) 播的模糊性、便利性不盡相符,卻是經曆悠久文化積澱,讓我們(men) 感受到“儀(yi) 式感”的一套規則。

  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語法規範,這既是我們(men) 母語的內(nei) 在魅力,也是文化環境的基本生態。年輕網友為(wei) “的地得”較真,表達的正是這種立場:保護我們(men) 文字的純潔性,才能讓交流實現更多可能,讓人與(yu) 人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

  王鍾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