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渴”鄱陽湖
受高溫幹旱極端氣候的影響,今年入夏以來,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鄱陽湖星子水文站監測的水位,從(cong) 6月23日的年最高水位19.43米,下降至9月27日的不到7米;湖區通江水體(ti) 麵積從(cong) 今年豐(feng) 水期的3800多平方公裏降至240平方公裏。
湖水後退,湖區灘塗大麵積幹涸,壓縮湖區江豚等水生生物及候鳥生存空間。遊客和車輛進入湖灘,頻繁的人類活動也威脅湖區江豚和候鳥安全。
8月初以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湖區周圍市縣單位,加強湖區巡護和管理,開渠引水紓解湖區幹旱困境,保護鄱陽湖區生態安全,維持生態平衡。
同時,8月16日、9月12日,水利部兩(liang) 次啟動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zhuan) 項行動,調度長江上遊水庫群、洞庭湖水係水庫群、鄱陽湖水係水庫群為(wei) 下遊補水,確保群眾(zhong) 飲水安全,重點保障“一江兩(liang) 湖”(長江中下遊、洞庭湖流域、鄱陽湖流域)旱區灌溉用水需求。其中,鄱陽湖水庫群35座大中型水庫預計將為(wei) 下遊補水超過15億(yi) 立方米。
救護江豚
8月26日起,鄱陽湖保護區派出工作隊,在江豚保護區內(nei) 地毯式排查沙坑水域、小型碟形湖、狹窄航道水域等重點區域,排查可能存在江豚擱淺被困的情況。
為(wei) 鳥留食
旱情後,可食用魚類、植物減少,候鳥可能飛到濱湖地區稻田等地覓食。南昌市高新區、上饒市餘(yu) 幹縣等地預留幾百畝(mu) 晚稻不收割作為(wei) “候鳥食堂”,並給予種糧戶資金補償(chang) 。
保護濕地
9月中旬以來,九江市多部門聯合執法,對準備進入鄱陽湖區範圍的車輛進行截停,同時調動大型挖掘機對進入濕地路口進行深挖,防止車輛駛入濕地。
保障供水
9月中上旬,鄱陽湖周圍南昌市、廬山市等多地清理自來水廠取水口附近河道淤泥,將源水取水管向湖心延伸,確保用水安全。同時,做好取水口附近500米內(nei) 禁止垂釣的勸導工作。
新京報記者 聶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