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二十大代表風采】“大山的女兒”劉桂珍:堅守一生 奉獻是福

發布時間:2022-09-28 09:5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44年來,從(cong) 鄉(xiang) 村醫生、代課教師到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大山的女兒(er) ”劉桂珍“一肩四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架起黨(dang) 與(yu) 群眾(zhong) 的“連心橋”,在默默堅守中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一處山穀裏的段家灣村,多年來一直缺醫少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時有發生。上世紀七十年代,村裏急需一名醫生,苦於(yu) 沒有合適的人選。全村唯一的高中生劉桂珍放棄了大學夢,開始學習(xi) 醫術。從(cong) 醫44年,劉桂珍從(cong) 來不收出診費和注射費,還為(wei) 村民貼錢買(mai) 藥。

  【同期】段家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劉桂珍

  做鄉(xiang) 村醫生,我可以解決(jue) 好多人的病痛,可以減少他們(men) 的開支。他們(men) 不用走很遠的地方看病,著急了有病痛就可以找我。

  【解說】段家灣村貧窮落後,城裏的教師不願意來教書(shu) ,1988年,劉桂珍又當起代課老師。從(cong) 教29年,劉桂珍見證了山裏娃不屈不撓的求知求學經曆和山村教育發展的曆程。

  【同期】段家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劉桂珍

  29年來雖然我不是正式老師,但是我在心目中以一個(ge) 正式老師的心情來對待每一個(ge) 學生。我不僅(jin) 僅(jin) 教他們(men) 學習(xi) ,還教他們(men) 品德。

  【解說】1996年村“兩(liang) 委”換屆,一邊行醫一邊教學的劉桂珍,全票當選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並於(yu) 2003年開始兼任村委會(hui) 主任。種植油鬆樹苗、發展育苗產(chan) 業(ye) 、種植中藥材,劉桂珍積極開拓渠道促增收,帶領村民“拔窮根”。

  2017年,這個(ge) 曾經自然條件惡劣、無資源無產(chan) 業(ye) 的貧困村實現全麵脫貧。成立“代縣劉桂珍種植苗木合作社”、搭橋、修路……一係列舉(ju) 措也帶動了周邊村子的發展。

  【同期】段家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劉桂珍

  作為(wei) 二十大代表,我要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讓村民不要有生活顧慮,讓他們(men) 在晚年能夠過上更加美好、更加富裕的生活。我還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增加我們(men) 村集體(ti) 收入。

  【解說】多年來,劉桂珍雖有很多次機會(hui) 可以走出大山,但她全都拒絕。如今,在工作、為(wei) 村民看病之外,劉桂珍還堅持看書(shu) 、看新聞。挖掘段家灣村獨特山泉水資源、興(xing) 建水廠成為(wei) 她的一大心願。

  【同期】段家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劉桂珍

  你奉獻可以給別人解決(jue) 問題,就是人生中很幸福的事情。我生在這裏長在這裏,段家灣的山水土地養(yang) 育了我,我就要為(wei) 段家灣的村民服務。而且我是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我要為(wei) 人民服務終生。

  記者 王惠琳 山西忻州報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