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觀察:今天,我們該怎樣紀念孔子?
中新網杭州9月29日電 題:浙江教育觀察:今天,我們(men) 該怎樣紀念孔子?
記者 王題題
2022年9月28日是孔子誕生2573周年紀念日。當天,壬寅年杭州祭孔大典在浙江杭州孔廟舉(ju) 行,以傳(chuan) 承仁禮雙彰之統,弘揚尊師重道之風。
據悉,祭孔是華夏民族為(wei) 了尊崇與(yu) 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廟(文廟)舉(ju) 行的隆重祀典,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稱為(wei) “國之大典”,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卒後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古宅辟為(wei) 壽堂祭祀孔子,這也成為(wei) 世界上第一座孔廟。此後兩(liang) 千餘(yu) 年來,祭祀活動從(cong) 未間斷。
如今兩(liang) 千多年過去了,為(wei) 何人們(men) 依舊持之以恒每年祭孔?
這不是因為(wei) 孔子的爵位、名號,主要還是因為(wei) 他的文教之功。
回望孔子奔波而充實的一生。孔子30歲左右開始創辦私學,晚年更是潛心治學教學,一生致力於(yu) 培養(yang) 能夠實現“德治天下”“天下歸仁”政治思想的精英。他主張“有教無類”“學以致用”,主張“學而優(you) 則仕”,倡導“經邦濟世”的教育觀,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因材施教”、采用“啟發式”教學。
在孔子的眾(zhong) 多教育思想中,“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對後世的影響巨大。在記者看來,孔子的“有教無類”思想在今天,就是共同富裕背景下教育均等化的體(ti) 現,而“因材施教”則彰顯了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的多元化。
以浙江為(wei) 例,為(wei) 了推進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尤其是提升薄弱地區的教育質量提升,浙江省教育廳等五部門於(yu) 近日印發《浙江省山區26縣和海島縣“縣中崛起”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加強薄弱地區的縣域普通高中建設,促進浙江省山區26縣和海島縣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
除了《行動計劃》,浙江此前也采取了多種舉(ju) 措推動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比如浙江此前還印發的《關(guan) 於(yu) 新時代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共同體(ti) 建設的指導意見》,致力於(yu) 縮小城鄉(xiang) 教育差距,加快推進教育優(you) 質均衡。浙江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全省域開展城鄉(xiang) 教育共同體(ti) 建設的省份。
不僅(jin) 如此,浙江各地也都積極探索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措施。比如溫州去年以來積極創新舉(ju) 措引導優(you) 秀人才向鄉(xiang) 村學校流動,重點推進城鎮義(yi) 務教育學校校長、骨幹教師向鄉(xiang) 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杭州市這兩(liang) 年對鄉(xiang) 村教師職稱評聘采取了很多傾(qing) 斜舉(ju) 措,為(wei) 鄉(xiang) 村留住優(you) 秀教師。
如果說“有教無類”是讓學生“吃得飽”,那麽(me) ,“因材施教”則是讓學生“吃得好”。
在這個(ge) 社會(hui) 上,每一個(ge) 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如果用同樣的要求、同樣的成長路徑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去要求他們(men) ,這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
如何激發孩子的潛能,讓他們(men) 按照自己的優(you) 勢去發展?浙江采取的措施之一為(wei) 普通高中學校實施分類辦學促進特色發展。
記者了解到,從(cong) 2011年開始,浙江就在建設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為(wei) 高中學校多樣化發展做準備。在浙江的規劃中,區域內(nei) 不同學校將形成各自不同的發展優(you) 勢,逐步從(cong) 分層辦學走向分類辦學。在人才培養(yang) 承上啟下的銜接階段,更加精準地培養(yang) 人才。
在2020年浙江省教育廳發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校實施分類辦學促進特色發展的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中提到,“分類辦學,特色發展”是指區域內(nei) 高中根據學校特點等確定辦學定位,錯位發展,不同形成獨特辦學風格。
記者認為(wei) ,教育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既要有“因材施教”的策略,也要有“有教無類”的情懷。如此一來,既不辜負每一個(ge) 孩子的潛能,也能讓每一個(ge) 孩子按照自己的優(you) 勢去發展。
這也是時至今日人們(men) 依舊紀念孔子的主要原因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