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生活正成社會新風尚
綠色低碳生活正成社會(hui) 新風尚
國慶期間,江西省南昌市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灣裏迎來了市民遊客的出行消費高峰。記者走訪發現,在消費火熱的同時,灣裏從(cong) 景區到民宿,從(cong) 商家到遊客,都在自覺踐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理念,以實際行動營造文明出遊新風尚。“我們(men) 利用全媒體(ti) 宣傳(chuan) 和到農(nong) 家樂(le) 入戶宣傳(chuan) 等形式,進行日常監督管理,讓‘文明用餐、節儉(jian) 是福’觀念深入人心,使‘光盤行動’成為(wei) 一種習(xi) 慣。”灣裏管理局太平鎮旅遊辦負責人熊龍根說。
近年來,全國各地多措並舉(ju) ,在生產(chan) 領域,推進資源全麵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在消費領域,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把綠色理念轉化為(wei) 全體(ti) 人民的自覺行動。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叔叔,現在店裏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一個(ge) 人點餐既避免了浪費還能省錢呢!”“奶奶,適量點菜,我們(men) 一起做‘光盤行動’的踐行者!”假日裏,在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來自當地中小學的黃桷義(yi) 工“小小誌願者”身穿紅馬甲,向正在就餐、逛街的市民積極宣傳(chuan) “光盤”理念。
厲行節約,製止浪費,需要社會(hui) 各界形成合力。為(wei) 此,九龍坡區強化分類指導,開展餐飲企業(ye) “禁止舌尖浪費”專(zhuan) 項係列培訓、推廣“N-1”點菜模式、指導企業(ye) 創新開展“文明就餐有獎”“綠色餐飲小常識”等活動,持續助推“光盤行動”成為(wei) 九龍坡區的文明日常實踐。黃桷坪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陳飛說:“‘光盤行動’的種子落在人們(men) 心中,並外化於(yu) 行,這需要大家一起持續不懈地培育。”
“您好,您的餐盤還有不少飯菜沒有吃完,建議您回座位上繼續吃完。如果要現在倒掉的話,請掃這個(ge) 二維碼支付一元錢。”這是近日發生在江西省上猶縣機關(guan) 職工食堂的一幕。食堂阿姨化身“督導員”,在餐盤回收處監督就餐人員用餐情況,對存在明顯浪費食物的職工進行提醒。如果有人堅持倒掉自己的飯菜則會(hui) 被罰款一元錢,收款方是江西省慈善總會(hui) 的公開捐款賬戶。
為(wei) 倡導厲行勤儉(jian) 節約,共同抵製“舌尖上的浪費”,上猶縣發動各企事業(ye) 單位、中小學校食堂長期開展“光盤行動”,並通過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和廣播電視等媒體(ti) 向廣大市民發出倡議書(shu) ,發動黨(dang) 員幹部帶頭倡行節約,引導群眾(zhong) 從(cong) 身邊小事做起,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廣泛共識。
提倡低碳生活
來到河北省廊坊開發區憩園社區藍多廊公寓,隻見色彩斑斕的宣傳(chuan) 牆上印有“垃圾分一分,社區美十分”宣傳(chuan) 標語和垃圾分類倡議書(shu) 。社區居民張麗(li) 正帶著孩子拿著家裏的舊燈泡、玻璃瓶、廢舊電池和“換寶”存折,到小區垃圾分類示範點進行積分兌(dui) 換。“2節廢舊電池、1盒過期藥品、1本過期雜誌都可以兌(dui) 換1積分。”社區工作人員將張麗(li) 拿來的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廚餘(yu) 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進行分類,折算積分,並告知積分可當下兌(dui) 換,也可“零存整取”,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兌(dui) 換。
“社區成立了垃圾分類專(zhuan) 項工作組,由宣傳(chuan) 專(zhuan) 員向每家每戶發放垃圾分類宣傳(chuan) 手冊(ce) 和‘換寶’存折,宣傳(chuan) 垃圾分類的好處和方法。”憩園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麗(li) 宏說,為(wei) 鼓勵居民常態化開展垃圾分類,社區還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創優(you) 評先”活動,對評選出的“垃圾分類明星家庭”進行獎勵,讓“綠色、低碳、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趙家山村,年過五旬的張利芳正在自家院子裏用淘米水澆灌花木。走進屋內(nei) ,抬頭是節能燈,低頭便看見角落裏用來存放二次利用廢水的大水桶,環保家具建材、循環利用的購物袋……綠色低碳的小細節遍布整個(ge) 房屋。為(wei) 了積極響應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號召,張利芳成為(wei) 趙家山村首戶加入光伏發電項目的農(nong) 民,屋頂上一塊塊光伏發電板向陽生輝,清潔能源不僅(jin) 滿足了自家日常用電的需求,每個(ge) 月的餘(yu) 電還能帶來收入。
像張利芳這樣的“綠色家庭”典型代表,在山西還有很多。自2020年以來,山西省實施《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實施方案》,旨在通過一係列綠色創建行動,推動全社會(hui) 形成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明確到2022年,全省選樹200戶綠色家庭典型。“綠色家庭創建”通過引導廣大家庭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主動購買(mai) 節能綠色產(chan) 品,形成節約用電用水、節約糧食以及盡量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等綠色生活方式。同時,增強家庭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環保意識,組織參與(yu) 野生動植物保護、義(yi) 務植樹、環保宣傳(chuan) 等綠色公益活動,在全社會(hui) 樹立綠色家庭典型。
推動綠色發展
走進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愛民東(dong) 道街道馨境界社區,綠樹環繞的優(you) 美環境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小區物業(ye) 園林工人正在使用雨水及空調冷凝水設備收集的回收水對小區綠植進行澆灌,不遠處的小區純淨水尾水收集設備旁,物業(ye) 保潔人員正在利用尾水對小區樓棟進行打掃。
近年來,廊坊市廣陽區把節約用水貫穿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推動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累計完成28個(ge) 節水型小區、35個(ge) 節水型公共機構(單位)、5個(ge) 節水型企業(ye) 認定工作。目前,廣陽區主城區已實現汙水集中處理,處理後達到三類水標準。廊坊市熱電廠冷卻用水全部利用再生水。
綠色,已成為(wei) 各地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國慶前夕,上海市舉(ju) 辦了“氫”城相見2022臨(lin) 港新片區氫能大會(hui) ,簽約項目21個(ge) ,涉及總投資額約85億(yi) 元,布局綠色低碳新賽道的特色產(chan) 業(ye) 園區——“國際氫能穀”在會(hui) 上正式啟動。作為(wei) 推動上海臨(lin) 港新片區氫能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載體(ti) ,國際氫能穀將依托新片區的製度創新和氫能場景優(you) 勢,致力於(yu) 推動氫能製、儲(chu) 、運、用等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
綠色發展的成效,已在上海逐步顯現:圍繞落實“雙碳”任務目標,建築節能與(yu) 綠色建築技術廣泛應用,截至目前,上海市新建民用建築全麵執行綠色建築強製性標準,已有綠色建築總量3.15億(yi) 平方米、節能建築總量6.52億(yi) 平方米;綠色低碳交通向縱深推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82萬(wan) 輛,建成各類充電樁58.8萬(wan) 根;城鄉(xiang) 水環境顯著改善,黑臭水體(ti) 全麵消除,劣V類水體(ti) 基本消除;垃圾分類成為(wei) 新時尚,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達到95%,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海綿城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上海城市建成區累計303平方公裏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臨(lin) 港新片區作為(wei) 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區寫(xie) 入聯合國南南合作報告。
同時,圍繞“令人向往的生態之城”目標願景,上海積極推動附屬綠地開放共享,到2025年將實現100個(ge) 以上的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附屬綠地的開放共享,開放綠地超過100萬(wan) 平方米,至少改造形成40個(ge) 口袋公園。
“綠色低碳生活正日漸成為(wei) 社會(hui) 新風尚。隻要人人將綠色意識內(nei) 化於(yu) 心,就能在生產(chan) 、生活、行為(wei) 中將綠色意識外化於(yu) 行。”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長龔劍飛說。
(本報記者胡曉軍(jun) 、王洋、張國聖、楊玨、李建斌、耿建擴、陳元秋、孟歆迪 本報通訊員薛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