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為 退而不休,“銀發族”再就業能否迎來第二春?
不久前,由中國老齡協會(hui) 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老年人才網”正式上線,標誌著我國老年人才信息庫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務平台正式啟動建設。上線2天,吸引了5000多名求職者、100多家企業(ye) 注冊(ce) 。一時間,老年人再就業(ye) 成為(wei) 了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熱點。“麥當勞招聘退休職員”的話題還一度衝(chong) 上了網絡熱搜。
“銀發族”再就業(ye) ,能否迎來職業(ye) “第二春”?有就業(ye) 意願的老人又有著怎樣的初衷和期許?這會(hui) 不會(hui) 成為(wei) 社會(hui) 的新常態?除了鼓勵,還要做什麽(me) 來保障老年人的勞動權益?帶著一係列的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走訪。
“銀發”心聲
心態放鬆 期待“老有所為(wei) ”
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提到:根據社會(hui) 需要和可能,鼓勵老年人在自願和量力的情況下,依法從(cong) 事經營和生產(chan) 活動。也就是說,一些剛退休、身體(ti) 條件尚可、尚有餘(yu) 力的“輕齡”老年人,完全可以繼續發揮作用、參與(yu) 社會(hui) 勞動。
其實,老年人再就業(ye) 並不是一個(ge) 全新話題。天津人常說“補差”,指的就是老年人“退而不休”,再找一份工作補貼生活。過去,“補差”多是為(wei) 了掙一份收入,補經濟的“差”。而如今,老年人選擇“補差”的理由更多樣,尋找工作類型也更廣泛。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有就業(ye) 意願老年人年齡不同、目的不同、就業(ye) 方式也不同,但大家普遍心態放鬆,與(yu) 其說是“再就業(ye) ”,不如說是選擇一種新的晚年生活方式。
“不服老,時刻保持年輕態”
“我認為(wei) 有一技之長、社會(hui) 經驗豐(feng) 富的人,退休後再就業(ye) 的概率很高。”50多歲的陳女士在單位負責人力資源工作,雖然離退休還有幾年,但她已經開始為(wei) 退休再就業(ye) 做起打算。“不是因為(wei) 經濟壓力,是不想天天在家閑著。我覺得自己一點都不老,找點有意義(yi) 的事做,讓生活保持年輕態。”
基於(yu) 工作經驗,陳女士打算退休後找一份關(guan) 於(yu) 商業(ye) 保險養(yang) 老規劃方麵的工作。“相當於(yu) 轉型去做業(ye) 務了。做業(ye) 務要有業(ye) 績,還要不斷學習(xi) 新知識。雖然會(hui) 有壓力,但我現在的專(zhuan) 業(ye) 和資源都能用得上,想到能在新領域施展拳腳,我覺得充滿了幹勁兒(er) !”
陳女士告訴記者,身邊很多朋友退休後都找了工作。在他們(men) 看來,老年人再就業(ye) 是一種豐(feng) 富晚年生活、充實自我的方式,不僅(jin) 可以發揮餘(yu) 熱,也能緩解社會(hui) 的養(yang) 老壓力。
“可能是因為(wei) 職業(ye) 特點,周圍像我這個(ge) 年齡甚至比我年紀大的人退休後都不願意閑著,有些人已經70多歲還可以為(wei) 企業(ye) 做兼職服務。他們(men) 對生活充滿了熱情,這一點也感染了我。”陳女士說。
采訪中,記者遇到不少和陳女士有類似想法的人。他們(men) 大多從(cong) 事專(zhuan) 業(ye) 性較強的工作,對自己的職業(ye) 發展一直以來有較明確的規劃。對於(yu) 這部分人來說,退休並不意味著職業(ye) 的終止,而是有了轉換賽道、重新實現自我價(jia) 值的機遇。
“不過,我們(men) 這樣的人大多都是工作狂,平時總怕自己閑下來。希望再就業(ye) 時,自己能以平常心去應對,也要慢慢調整和適應步入老年的生活,不要忽略了晚年應有的閑適與(yu) 樂(le) 趣。”陳女士打趣地說。
“萬(wan) 一出了閃失,都是麻煩事”
“老年人再就業(ye) ,至少要身體(ti) 健康,還得有一技之長。歲數大的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用人單位也得考慮性價(jia) 比,這麽(me) 大歲數誰敢招你去啊!”76歲的孫先生說得很實在。
與(yu) 那些“不服老”的剛退休老年人相比,年齡接近70歲甚至更高齡的老人對再就業(ye) 的信心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men) 對自己年齡、身體(ti) 條件以及用人單位的態度有所顧慮。
“剛退休那幾年,單位返聘我,讓我留下來帶帶年輕人。後來,有了小孫子,自然得回家幫忙照顧。現在孩子大了,空閑時間有了,但要讓我再去上崗,還真怕不適應。”雖然這麽(me) 說,但孫大爺坦言自己不是不想出去換換環境,隻是想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有限,就打了退堂鼓。
“過去在單位搞技術,退休這麽(me) 多年,知識都脫節了,也沒地方去學。要是找個(ge) 保安、保潔這類的,自己又覺得體(ti) 力不夠。托人問過幾個(ge) ‘補差’的地方,人家一聽我這歲數,都拒絕了。咱也理解,企業(ye) 不願找歲數大的,萬(wan) 一出點閃失,可都是麻煩事!”
雖然不抱期望,但孫大爺還是盼著以後能有更適合老年人的崗位,尤其是相關(guan) 的權益保障能完善起來,讓老年人安心就業(ye) ,讓企業(ye) 安心用人。
滿足就業(ye) “剛需” 社區大有可為(wei)
“社區為(wei) 我們(men) 找零活兒(er) ,還請師傅上門教。簡單的手工活一學就會(hui) ,既能照顧家庭,又能賺錢貼補家用,給生活多了份保障。”北辰區青(廣)源街盛福園社區成立了“螞蟻工坊”,居民李阿姨是這裏的第一批“員工”。
盛福園社區是我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區,獨居、高齡、低收入等群體(ti) 和需要重點關(guan) 注的人群居多。為(wei) 此,社區探索成立了“螞蟻工坊”靈活增收平台,吸納居民利用空閑時間學做簡單的手工活兒(er) ,解決(jue) 群眾(zhong) “就業(ye) 難”。
無獨有偶,在采訪多家專(zhuan) 門從(cong) 事養(yang) 老服務的社會(hui) 組織時,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平時在社區接觸到老年人,很多人都會(hui) 或多或少地表達再就業(ye) 的意願。這其中,有一部分人因為(wei) 家庭經濟原因,希望增加收入來補貼生活。對於(yu) 這些老人,社區牽手社會(hui) 組織、共建單位,對接就業(ye) 需求。
“我們(men) 吸納了一些老人到社區為(wei) 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工作,也積極幫助對接其他的崗位。作為(wei) 社會(hui) 組織,在服務好社區老人的同時,也盡可能地創造就業(ye) 崗位,為(wei) 幫扶有再就業(ye) 需求的老人出一份力。”天津童叟社會(hui) 工作服務發展中心負責人賈繼禹說。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其他一些城市已經開始探索讓老年群體(ti) 更廣泛地參與(yu) 經濟社會(hui) 活動。生活在京、津兩(liang) 地的高先生告訴記者,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身穿黃色上衣、手持小紅旗的老年誌願者,他的父親(qin) 就是其中一員。“每天早、晚各執勤2小時,不耽誤買(mai) 菜、遛彎兒(er) ,還能為(wei) 維護城市秩序做點貢獻。看老爺子每天挺充實,我們(men) 不在身邊也放心多了。”高先生說。
市場分析
“銀發”就業(ye) 或成新常態
近日,記者登錄多家知名大型網絡招聘平台,發現就天津地區而言,年齡可涵蓋到50至60歲的招聘崗位相對較少。在有限的招聘崗位中,工作職能主要集中於(yu) 兩(liang) 類:一是技術操作類崗位,如維修電工、化工操作、保潔、保安等;二是專(zhuan) 業(ye) 知識技能及管理類崗位,如工程師、專(zhuan) 業(ye) 顧問、生產(chan) 經理、廠長、財務等。而針對於(yu) 60歲以上的招聘崗位少之又少,在有的招聘網絡平台上,該年齡段招聘數量幾乎為(wei) 零。
對於(yu) 這樣的現象,前程無憂職場顧問張益僮表示,雖然目前針對50歲以上人群的招聘崗位有限,但伴隨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推進低齡老年人再就業(ye) ,“銀發族”再就業(ye) 或將成為(wei) 一種新常態。招聘50歲以上人群的就業(ye) 崗位,一方麵集中於(yu) 高操作性、服務型職位,如司機、保潔、維修工等,老年人群工作的可選擇性及適應性更廣,他們(men) 願意從(cong) 事與(yu) 年輕人有差異性的領域及崗位,如服務類行業(ye) 等。另一方麵為(wei) 高經驗、管理型崗位,豐(feng) 富的經驗與(yu) 背景成為(wei) 年齡賦予老年人才的獨特價(jia) 值。特別是財務、工廠經理、特殊類型工程師等等,具有獨立深入的行業(ye) 背景、知識技能以及跨行業(ye) 整合資源等“歲月附加值”,成為(wei) “企業(ye) 回聘”的顧問對象。
“在實際就業(ye) 中,對於(yu) 大部分老年人,可能還是存在一定障礙,如就業(ye) 保障不充分、年齡歧視等等,所以老年人應該盡量選擇正規、可信的就業(ye) 平台。老年人再就業(ye) ,不僅(jin) 能豐(feng) 富老年人本身的生活,也會(hui) 帶來新的消費與(yu) 就業(ye) 機會(hui) ,並且在理念上將老年人視為(wei) 資源而非負擔。”張益僮說。
企業(ye) 說
老年人就業(ye) 有特殊優(you) 勢
天津市津商聯合會(hui) 成員單位──天津長護養(yang) 老服務有限公司(“小橙長護”),是一家為(wei) 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康複理療等全方位養(yang) 老服務的數字化家庭養(yang) 老單元提供商。在董事長劉峰看來,公司歡迎老年人的加入,因為(wei) 在康養(yang) 行業(ye) ,老年人有著自己特殊的優(you) 勢,當然在用工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據了解,目前,小橙長護共有全職護理員107名,平均年齡52歲。“護理員需要有愛心、有耐心,這些特質沒有年齡界限,年齡稍大的人在照顧老人時更有同理心。”劉峰告訴記者,不僅(jin) 是護理員崗位,小橙長護門店的谘詢、接待等崗位,同樣歡迎老年應聘者加入,“他們(men) 比年輕人更懂得養(yang) 老服務的重要性,也更明白客戶需要什麽(me) 。在為(wei) 客戶介紹服務和產(chan) 品時,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劉峰坦言,老年人因為(wei) 年齡、身體(ti) 等原因,比中年人或是青年人缺少競爭(zheng) 力。尤其是一些管理崗位,公司要打造“互聯網+醫養(yang) ”模式,許多老年人對互聯網不熟悉,所以這些崗位會(hui) 考慮使用有經驗的青年人。
“每個(ge) 群體(ti) 都有自己的優(you) 勢,老年人和青年人在就業(ye) 時並不衝(chong) 突,反而會(hui) 相互補充。隻要把老年人放到適合的崗位上,他們(men) 可能發揮出更大的能量,為(wei) 企業(ye) 創造更大的價(jia) 值。”劉峰說。
“法”眼看
老年人再就業(ye) 須防範法律風險
“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認為(wei) ,達到退休年齡的老人再參加工作時,其與(yu) 用工方之間不能建立勞動合同關(guan) 係,而是成立勞動雇傭(yong) 關(guan) 係。由於(yu) 老年勞動者不能建立勞動合同關(guan) 係,故不能享受《勞動合同法》中所規定的權利。”天津惠華律師事務所律師高路告訴記者,“很多老年勞動者由於(yu) 不清楚年齡變化而導致的法律權利差異,在發生糾紛後,無法維護自身的權益。”
高路表示,老年勞動者的法律糾紛多發生在以下幾個(ge) 方麵。首先,老年勞動者在工作中突發疾病或受傷(shang) ,無法獲得必要補償(chang) 。因為(wei) 老年勞動者與(yu) 用人單位之間不能建立勞動合同關(guan) 係,所以老年勞動者不能繳納工傷(shang) 保險。一旦發生疾病或工傷(shang) ,老年勞動者的維權往往陷入困境。在此,建議老年勞動者在入職前就疾病與(yu) 工傷(shang) 的問題與(yu) 用人單位進行必要的協商。在入職前做好體(ti) 檢,盡可能購買(mai) 意外傷(shang) 害保險。
其次,老年勞動者被辭退是無法享受經濟補償(chang) 金或經濟賠償(chang) 金的。經濟補償(chang) 金和經濟賠償(chang) 金是《勞動合同法》賦予勞動者的法定權利。但基於(yu) 勞務合同的老年勞動者是不能享受此項權利的。因此,建議老年勞動者在入職前與(yu) 用人單位就提前辭退違約金等問題進行書(shu) 麵約定。
最後,老年勞動者還要學會(hui) 甄別用人單位的優(you) 劣。曾出現不法分子假借招工之名騙取老年勞動者財物的案件,也曾有不法分子虛構工作崗位,騙取勞動者身份信息用於(yu) 電信詐騙的案件。
而對於(yu) 企業(ye) 來說,高路建議做好風險防範,與(yu) 聘用的老年人簽訂書(shu) 麵合同,在入職前為(wei) 老年人做體(ti) 檢,購買(mai) 相應的意外保險。
他山之石
打造老年人友好型社會(hui)
目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wei) 全球大趨勢。放眼國外,有不少相關(guan) 研究和經驗可供我們(men) 參考和借鑒。雖然社會(hui) 發展階段、文化觀念等的不同,讓各國麵臨(lin) 的問題和需求各不相同,但如何更好地為(wei) “銀發族”創造一個(ge) 友好型社會(hui) ,各國都在積極探索中。
在日本,老年人“退而不休”十分常見,尤其是在餐館、便利店、出租車等服務行業(ye) ,其中不乏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2021年4月1日起,日本開始實施修改後的《老年人雇用安定法》,要求企業(ye) 為(wei) 有意願的老年人提供就業(ye) 機會(hui) ,直到他們(men) 70歲為(wei) 止。近期與(yu) 修改後的《老年人雇用安定法》一同出台的,還包括《老年人就業(ye) 穩定法》《就業(ye) 保險法》和《勞動者事故賠償(chang) 法》等6部相關(guan) 法律,特別要求麵向中小企業(ye) ,推行“同一勞動同一薪酬”製度。在職業(ye) 開發方麵,日本依托《職業(ye) 能力開發促進法》和銀發人才中心,為(wei) 老年人提升職業(ye) 素養(yang) 和從(cong) 業(ye) 適應性提供重要支撐。
在德國,老年人重返崗位已成“新常態”。社會(hui) 各層麵都在不斷給老年人返崗創造條件。很多企業(ye) 設有退休工作項目,社會(hui) 各界為(wei) 老年人提供工作時間少而靈活的“迷你工作”。老年人再就業(ye) 崗位主要在餐飲、零售、家政等行業(ye) ,以及會(hui) 計、工程師、經濟顧問等。一些掌握高端技術的退休人員更是大受歡迎,有的退休專(zhuan) 家會(hui) 在德國經濟部和企業(ye) 界資助下,到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幫助。
在西班牙,老年人如未到達退休年齡就處於(yu) 失業(ye) 狀態,政府會(hui) 根據其特長提供再就業(ye) 機會(hui) ,例如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可由政府部門推介去補習(xi) 班或夜校繼續擔任教師。政府還會(hui) 鼓勵老年人“微創業(ye) ”,做點力所能及的小生意,如在節日期間按規定擺攤增加收入,政府免收稅金。
專(zhuan) 家談
製度保障要跟上
“應通過完善製度設計、健全政策體(ti) 係,提高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積極性與(yu) 便利度,充分鼓勵有意願且具備相應能力的老年人繼續服務社會(hui)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hui) 工作與(yu) 社會(hui) 政策係副教授胡雯說。
胡雯坦言,人口結構轉變和積極老齡化雙重背景下的“老年紅利”的實現,也與(yu) 老年人身體(ti) 狀況相關(guan) ,“如今不少70歲以下的低齡老年人具有知識、經驗、技能的優(you) 勢,身體(ti) 狀況尚好,對幸福生活有很大期待,發揮作用的潛力較大,是老年人力資源的主體(ti) ,仍然可以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把這些老年人的資源有效組織起來、加以充分利用,這方麵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那麽(me) ,老年人就業(ye) 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支持老年人再就業(ye) ,製度保障要跟上。”胡雯說,在提倡老年人就業(ye) 的同時,完善相關(guan) 法律,切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但我國在老年人再就業(ye) 方麵的法律法規尚處於(yu) 原則性設計和討論階段,勞動保障也亟待健全完善。此外,還要開展多樣化、個(ge) 性化就業(ye) 培訓,為(wei) 老年人再就業(ye) 賦能;加大宣傳(chuan) 力度,營造歡迎鼓勵老年人再就業(ye) 的良好輿論氛圍。
老年人再就業(ye) ,是和年輕人“搶飯碗”嗎?
胡雯表示,若能實現崗位細分化,年輕人就業(ye) 和老年人發揮餘(yu) 熱並不衝(chong) 突。一些崗位因工資待遇、休假製度、晉升渠道等無法達到年輕人的心理預期,而老年人更看重在發揮餘(yu) 熱中實現自我價(jia) 值,對勞動報酬、福利待遇等要求並非首位,這與(yu) 年輕人恰好可以形成互補。有些崗位注重經驗積累,例如醫院會(hui) 邀請老專(zhuan) 家、老教授,這些老年人重返職場,並不影響年輕人職業(ye) 發展。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就業(ye) 將成為(wei) 一種新常態,應得到全社會(hui) 的重視,需進一步打通體(ti) 製機製障礙,把老年人就業(ye) 納入公共服務體(ti) 係中。”胡雯建議,可以建立老年人口就業(ye) 創業(ye) 鼓勵和獎勵機製,適當延長專(zhuan) 業(ye) 技術領域人才工作年限,開發公益崗位,促進靈活就業(ye) ,對於(yu) 積極推進老年就業(ye) 的企業(ye) 給予優(you) 惠政策;根據老年人參與(yu) 社會(hui) 的需要,探索設立與(yu) 老年人口再就業(ye) 需求相對應的培訓學習(xi) 平台,增加職業(ye) 培訓和職業(ye) 介紹等,幫助更多老年人實現老有所為(wei) 。
本報記者 張雯婧 薑凝 王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