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建設海洋強市
今年以來,我國多個(ge) 沿海城市出台“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建設“海洋強市”。各地圍繞海洋科技、海運貿易、臨(lin) 海工業(ye) 、現代漁業(ye) 和海洋旅遊業(ye) 等海洋產(chan) 業(ye) 製定發展措施。值得欣慰的是,各地海洋強市戰略不約而同提出要以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並重推進城市建設,都將“持續深化海洋生態綜合治理”作為(wei) 建設的核心任務。
今年年初出台的《“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指出,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是關(guan) 乎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li) 中國和海洋強國、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使命和任務。同時還應看到,當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改善還沒有從(cong) 量變轉為(wei) 質變,還麵臨(lin) 著近岸海域水質改善成效尚不穩固、海洋生態退化趨勢尚未根本遏製等突出問題。多個(ge) 沿海城市聚焦海洋生態建設,突出“海之藍”這一最亮發展底色,是應有的鮮明態度、職責使命。
海洋強市,不僅(jin) 是海洋發展主題下的經濟強市,更應是生態強市。應充分注重海洋保護利用綜合效率和效益,在關(guan) 注生產(chan) 、生活空間的同時,充分關(guan) 注生態空間,堅決(jue) 杜絕對海洋及其鄰近的陸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推出開發和保護綜合措施,實現城更美、海更藍。
首先,注重發展和保護並重,開發與(yu) 治理同步推進應在海洋產(chan) 業(ye) 建設中處處有體(ti) 現。目前,許多沿海城市圍繞海洋經濟提出壯大海洋漁業(ye) 、海洋裝備、海洋旅遊等海洋主題產(chan) 業(ye) ,以產(chan) 業(ye) 建設帶動城市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應充分注重築牢沿海綠色生態屏障。在強化海洋資源科學利用的同時,注重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特別是在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複、加強海洋生態預警監測等方麵持續發力。海洋產(chan) 業(ye) 引領海洋強市建設,不僅(jin) 要有精品產(chan) 業(ye) ,還應同步打造海洋生態金字招牌,拿出各地的特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樣板。
其次,高質量海洋治理能力應是海洋強市所具備的核心素養(yang) 。作為(wei) 海洋強市,應具備精準治汙,持續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保護和修複並舉(ju) ,提升海洋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的基本能力。針對人民群眾(zhong) 身邊存在的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應具備綜合推進重點海域生態環境整體(ti) 保護、係統治理、精準施策和綜合監管能力。特別是在“雙碳”目標下,海洋城市應針對海洋治理突出減汙降碳和以保護促發展。通過陸海統籌、協同發力,把重點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要求落實到海洋產(chan) 業(ye) 結構布局調整和協同發展中,從(cong) 源頭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汙染物排海壓力,保護好優(you) 質海洋生態空間。
最後,海洋強市應建立並具備破解海洋生態難題的機製和能力。當前,海洋生態建設依然麵臨(lin) 著陸海的雙重開發壓力和汙染損害、海洋生態係統不易於(yu) 監測觀測等難題。各地在建設海洋強市中,應在產(chan) 業(ye) 開發的同時提升破解海洋生態難題的能力,整體(ti) 考慮、綜合施策,建立相應機製,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