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交響樂”西安鼓樂:“文化+旅遊”模式助其發展創新
【解說】今年68歲的趙筱民,一直都在致力於(yu) 西安鼓樂(le) 的複興(xing) 與(yu) 推廣。資料顯示,西安鼓樂(le) 始於(yu) 漢,興(xing) 於(yu) 隋,盛於(yu) 唐。曲調豐(feng) 富、形式嚴(yan) 謹、風格鮮明,被譽為(wei) “中國古代的交響樂(le) ”。2009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
趙筱民稱,他所在的東(dong) 倉(cang) 鼓樂(le) 社在明清時為(wei) 官方糧倉(cang) 所屬,是西安城內(nei) 的官辦鼓樂(le) 社。在漫長的歲月中,一代代的藝人在東(dong) 倉(cang) 這個(ge) 地方,對西安鼓樂(le) 進行著守護和傳(chuan) 承,自己的父親(qin) 也是其中的一員。在父親(qin) 的熏陶下,趙筱民少時便與(yu) 西安鼓樂(le) 為(wei) 伴,這一學就是50多年。
【同期】東(dong) 倉(cang) 鼓樂(le) 傳(chuan) 承人 趙筱民
西安鼓樂(le) 的學習(xi) 是因人而異,它的傳(chuan) 承方式是兩(liang) 種,第一種是家傳(chuan) ,第二種是師傅帶徒弟。學習(xi) 西安鼓樂(le) 最根本的,就是跟著師傅讀譜認曲。首先把曲子認好背熟,然後才能進行笙的學習(xi) ,劄子背好,才能更好地去習(xi) 鼓。
【解說】趙筱民稱,曾經東(dong) 倉(cang) 鼓樂(le) 社也麵臨(lin) 日漸凋零的窘境,是“文化+旅遊”的模式為(wei) 其提供了發展平台。之後十幾年間,東(dong) 倉(cang) 鼓樂(le) 社深耕西安鼓樂(le) 文化,搶救了大批工尺譜,培養(yang) 了一批年輕人。
在西安大唐芙蓉園景區,觀眾(zhong) 們(men) 正興(xing) 致勃勃地等待西安鼓樂(le) 開演。唐代宮廷燕樂(le) 《鼓》以沉浸式舞台劇的敘事方式,講述唐長安一名天賦少年曆經考驗成長為(wei) 一代傳(chuan) 奇鼓師,在玄宗千秋壽宴上大放異彩的故事。劇目通過強烈代入感的情景、具有矛盾衝(chong) 突的劇情、豐(feng) 富飽滿的人物塑造,引領觀眾(zhong) 進入皇音雅秀的華美夢境中,品味盛唐宮廷音樂(le) 魅力。
【同期】大唐芙蓉園東(dong) 倉(cang) 鼓樂(le) 社主管 齊興(xing) 峰
我們(men) 讓文化跟旅遊相融合,才能活化曆史、豐(feng) 富旅遊。加入了燈光、舞蹈還有音箱,進行了二次創新。為(wei) 了能夠讓更多的觀眾(zhong) 了解我們(men) 的大唐芙蓉園東(dong) 倉(cang) 鼓樂(le) 社,我們(men) 通過了各種網絡平台的宣發,進行了網絡的直播。也通過我們(men) 公司的宣傳(chuan) ,進行了拍攝與(yu) 宣發。
【解說】趙筱民告訴記者,西安鼓樂(le) 保護和傳(chuan) 承,應該遵循“守正創新”的原則,確保“傳(chuan) 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既保持鼓樂(le) 的原汁原味原生態,又要大膽地進行創新,適應時代的發展。
【同期】東(dong) 倉(cang) 鼓樂(le) 傳(chuan) 承人 趙筱民
首先要有人,人是創造事情的動力。但是要有經濟的支撐,還要有廣闊的平台。能做到這幾點,想必西安鼓樂(le) 也會(hui) 與(yu) 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然後變化。
【解說】西安鼓樂(le) 表演漸入尾聲,坐在台下的趙筱民看著演員們(men) 的一舉(ju) 一動,陷入沉思。或許他仍在構思,如何為(wei) 下一批觀眾(zhong) ,講好關(guan) 於(yu) 西安鼓樂(le) 的故事。
記者 黨(dang) 田野 西安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